两千多年前,西汉大将霍去病从甘肃兰州,踏上浩荡征途;唐代,胡人骑马漫步在河西走廊上……16日,件套精品文物将千年激荡岁月在国家博物馆展厅浓缩,以时间为轴,勾勒出一幅历史悠久辉煌、文化异彩纷呈、多民族和谐聚居的甘肃历史人文图景。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龙提梁飞虎凤钮铜壶、徙遽(仆)铜盉……这场“丝路孔道——甘肃文物菁华展”中,国家一级文物占件,是历年来甘肃省在国内举办的文物展览中文物数量最多、珍贵文物占比最高的一次展览。
谁信西行从此始,一重天外一重天。甘肃被称为“丝路孔道”,是丝绸之路的“黄金段”,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交汇之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以马家窑文化为代表。周人、秦人都发祥于陇东南。魏晋时期有河西文化,到汉唐时,丝绸之路上驼铃悠悠,宋辽夏金元时期,这里孕育着多元民族文化。这些东西方政治、经济与文化跨越千年的“对话”,就是此次展览的主题。策展人介绍,展览分文明序曲、彩陶之冠、青铜之路、嬴秦摇篮、千里走廊、丝路交响、共同家园和佛陀之路8个部分,讲述这处东西方交流“枢纽”的年往事,从大地湾文化,一直讲到宋元时期。
身穿豹纹裤的胡人俑
出场的件套文物,国家一级文物达到件,二级文物近百件。文物品类丰富,涵盖陶瓷器、玉石器、青铜器、金银器、木器、丝织物、纸制品等类。其中举世闻名的甘肃马家窑文化彩陶,中国早期青铜制品,悬泉置遗址、居延遗址等地出土的汉简、纸张,汉唐丝织品、国际货币,北魏、隋唐佛造像等,都是能够直接反映甘肃历史文化的代表性文物。这些文物的地理跨度从甘肃东部、中部,一直到河西走廊最西端,涵盖了黄土高原、雪山、戈壁、绿洲等多样化地理特征。
身穿翻领风衣的胡人俑
国博介绍,此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21日。
1.千岁“少女”
梳着齐刘海儿,挺鼻小嘴,五官端正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曾作为甘肃省博物馆的“代表”之一,参加《国家宝藏》录制。节目中,一件精心制作的彩陶,希望能让妹妹的灵魂变成天上的星星,这是古人对于“死亡”的认识。
专家介绍,这是一件马家窑文化前期的文物,甘肃彩陶起源早、延续时间长。年前,甘肃大地湾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彩陶,一直延续数千年,是中国唯一没有中断的彩陶文化。
2.马与骆驼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展厅里,马和骆驼的造型格外多。一匹汉代木马正在张嘴嘶鸣,表情栩栩如生。一组东汉时期的铜车马仪仗俑队,共有38匹铜马、1头铜牛、1辆斧车、4辆轺车、3辆辇车、2辆小车、3辆大车、1辆牛车、17个手持矛戟的武士俑和28个奴婢俑。这是迄今发现数量最多的东汉车马仪仗铜俑,表现出中国汉代马车制造的精湛技艺。
骆驼的造型,则多与丝路同现。一件唐代三彩胡人牵驼俑生动地表现了丝绸之路上西域胡商的形象。
展厅里还有一辆彩绘木轺车,是来自西汉的“交通工具”。这种车专供上层贵族、相、侯或者帝王乘坐。
3.伏羲“雏形”
展览中有一件鲵鱼纹彩陶瓶,属于仰韶文化器物。鲵鱼,其实就是娃娃鱼。《山海经·北山经》就有关于它的记录,“其中多人鱼,其状如鲶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
远古时期,中国的黄河流域生活着许多不同氏族的人群,他们在文化上势必也有一些影响和交往。同半坡的人面鱼纹一样,这件彩陶瓶上的鲵鱼图案也被认为是器物制作者信奉的神话形象。因为这件文物出土的地方正是伏羲氏的诞生地,因此鲵鱼纹也被有些人认为是“龙身而人头”的伏羲氏的雏形。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刘冕、代丽丽
监制:童曙泉、刘昊、丁肇文
流程编辑:洪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