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蔬菜除了瓜豆,还有几样是餐桌上的常见菜。茄子便是其中之一。
茄子有很多别称,广东人称之为矮瓜,隋炀帝称之为“昆仑紫瓜”。
唐代杜宝《大业拾遗录》载:隋炀帝杨广因茄子“味美如酪酥,”又称之为“酪酥”。
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载:“钱镠之据钱塘也,子跛,镠钟爱之。谚谓‘跛’为‘瘸’,杭人为讳之,乃称‘茄’为‘落苏’。”
说吴越王钱镠有个儿子是瘸子,因茄与瘸音近,杭州人为避讳,遂称茄子为“落苏”。
钱镠就是吴越开国国君,写"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那位。
如今江浙一带仍称茄子为落苏,有称六蔬,都与酪酥音近,或同音误字也未可知。但落苏却很好听,瞬时有了江南婉约之态。
茄子有紫色和白色。我的家乡紫茄子用来红烧,白茄子用来鲊(zhǎ)茄子。我喜欢吃鲊茄子。
鲊茄子即凉拌蒸茄子。白茄子蒸熟装盘,用筷子将其分细碎状,越细越好,再加调料凉拌即可。
袁枚在《随园食单》写了两种茄子做法:
茄二法
吴小谷广文家,将整茄子削皮,滚水泡去苦汁,猪油炙之。炙时须待泡水干后,用甜酱水干煨,甚佳。卢八太爷家,切茄作小块,不去皮,入油灼微黄,加秋油炮炒,亦佳。是二法者,俱学之而未尽其妙,惟蒸烂划开,用麻油、米醋拌,则夏间亦颇可食。或煨干作脯,置盘中。
“秋油”指酱油,特指以立秋之日算起,豆酱经过三伏高温暴晒酿制的酱油。袁枚写了吴家和卢家的两种茄子做法,但他学了半天还是“未尽其妙”,干脆凉拌蒸茄子,觉得“夏间亦颇可食”。
凉拌茄子
说到茄子做法,怎么也绕不开《红楼梦》里的茄鲞。
鲞(xiǎng),本义为剖开晾干的鱼。后泛指成片的腌腊食品。如茄鲞、笋鲞、牛肉鲞。《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里,凤姐向刘姥姥介绍茄鲞做法:
凤姐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皮刨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爪一拌就是。”
读书时看到这段,觉得茄鲞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现在看倒也可以操作,只在《随园食单》吴家茄子的制作基础上,用料及工序丰富讲究些便可。
红绕茄子
来深圳第一次吃咸鱼茄子煲,便记住了这道菜,觉得咸鱼与茄子是最佳搭档,茄子吸了咸鱼的香,顿时升华。
朋友简而淡之是嘉兴桐乡人,她说:
“我乡有个地方叫大麻,大麻人把茄子叫做‘茄鱼’。初闻不知,以为是一种鱼的名称,后来才知是茄子。吃过一种茄子做法,干货摊上几元一条肉多刺少的尖尾巴鲞,与茄子一道放在盆中,滴上菜油饭锅上一蒸,起锅时把茄子撕成丝,放上酱油一拌,正宗‘茄鱼’‘茄鲞,挺好吃。”
尖尾巴鲞大概是类似黄鱼鲞的一种咸鱼干。咸鱼干与茄子一起蒸,加调料凉拌,那定是美味的。咸鱼与茄子,为天作之合。
咸鱼茄子煲
广东还有道客家菜,名酿茄子,为肉末茄子的升级版。
茄子去皮,切成夹子片,将调好味的肉馅酿入茄夹内,夹口用面糊封上。茄夹入油锅炸至七成熟出锅,码入碗中,上屉蒸,熟透后扣盘,淋上调好味的勾汁即可。咬一口酿茄子,肉香茄绵,令人回味。
酿茄子
古代文人喜食茄者众多。陆游也喜欢凉拌白茄子,其《素饭》诗云:
“放翁年来不肉食,盘箸未免犹豪奢。
松桂软炊玉粒饭,醯酱目临银色茄。”
醯(xī),即醋。“醯酱目临银色茄”,就是用酱油醋等调料拌白茄子。
茄子不挑地,无论土地肥沃还是贫瘠,都能开花结果。如此普通的菜蔬,在清代学者朱彝尊笔下却是另一番模样。其《临江仙慢·咏茄同禹平作》曰:
“陇上紫瓜好,黛痕浓抹,露实低悬。......爱轻墉染,香衫色,比似花妍。闲无事,写家蔬添个,小蝶新蝉。”
一个茄子,被词人写得无限娇嗔,惹人怜惜。
想来朱先生定是心中有爱之人,寻常园蔬在他的眼里,都是美好而可爱的。
您若喜欢此文,请点赞与“在看”,让我知道。
上篇推荐:餐桌上的夏天(十二):南瓜
视频推荐:入伏
二班毛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