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东北特色饮食,人们自然会想起酸菜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和大拉皮等。其实东北特色饮食还很多,而这些特色饮食,又大部分来源于这块土地上的一个古老民族——满族。
满族自古生活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受地域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产生了一些别具一格的特色饮食。这些饮食不但影响了整个东北地区,随着清朝入关,对京津地区乃至全国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现在广泛存在于东北城乡的满族特色饮食,主食主要有黏糕、豆包、火烧、豆面卷子、苏叶饼和萨琪玛等,菜肴主要有酸菜火锅、酸菜猪肉血肠炖粉条、拆骨肉、皮冻、酱大骨、小鸡炖蘑菇和大拉皮等。此外,冻梨也是满族人的发明。
是将黏黄米磨成粉,和好后做成团状放锅里蒸煮,煮熟后蘸上白糖。入口香甜,口感滑腻劲道。
是将红小豆蒸煮熟透,捣烂后作馅,将黏黄米或黏玉米磨成粉,和好后团成团状,内包红小豆馅,放锅里蒸煮而成。其特点入口香甜,口感好。
材料跟豆包相同,但包好后捏成象棋子大的饼状,将锅内放入豆油,豆油热后,将其放在锅里煎制而成。其特点外焦里嫩,入口香甜。
材料、捏制形状与火烧相同,不同的是要放入热油中炸制,炸到表面金黄酥脆即成。其特点也是外焦里嫩,入口香甜,因为费油,从前只在年节时制作,如今在食品店、早餐摊上已很常见。
用黏黄米、黏玉米或江米(即黏大米,糯米)磨成粉,和好蒸熟后,用擀面杖擀成几毫米厚薄片,将黄豆炒熟磨成粉,跟白糖一起撒在表面上,卷成卷,然后切成块状即成。它还有个特别形象的外号,叫做“驴打滚”。起因是驴子为去除身上寄生虫,解痒痒,经常会在地上打滚,搞得浑身尘土。
也叫苏叶饽饽,现在大概只在辽东农村才能见到。用黏黄米或黏大米粉做成小饼状,包上红小豆馅或苏子籽儿,团成半月状,外包苏叶,放在锅里蒸熟即可。苏子是辽东特有的一种草本植物,其籽儿浓香,其叶芬芳,制成的苏叶饼具有特殊的芬芳清爽味道。苏叶只在仲夏才能长成,因此这道点心有季节性。
又名金丝糕,“萨琪玛”是满语。这道糕点目前最常见,超市里就可以买到。主要用面粉掺入糖稀、青红丝、果仁等油炸而成。该点心甜脆可口,是旅游、待客佳品。
满族人的肉食以猪肉为主,酸菜火锅主要原料为肥瘦相间的猪肉片,加以大白菜腌制的酸菜切成丝,加以各种佐料,放入铜火锅内煮熟,蘸蒜泥、酱油等各种调料食用。该火锅是冬季很好的一道菜肴。隆冬天气,一家人围坐炕上吃热气腾腾的火锅,其乐融融。
上高中时,有次寒假去同学家玩,他家父母在畜牧场上班,所以,那天他父母招待我们吃了顿鹿肉酸菜火锅,那是本博平生仅有的一次吃鹿肉,享受到了清朝皇帝的待遇,所以至今没忘。
是东北招牌菜,做法很简单,将酸菜丝、猪肉片、血肠、粉条放在锅里炖,熟了就可以吃了。也可以蘸蒜泥酱油吃。这道菜南方朋友一开始可能吃不习惯,一旦习惯,就会上瘾。大学时那几个南方同学就是这样。
将带有瘦肉的猪大骨放在锅里煮熟后,把上面的瘦肉剔下入盘,蘸蒜泥、酱油、孜然粉或辣椒酱等各种佐料吃。香而不腻,是下酒好菜。
是满族人特有发明。将猪皮褪毛切成块,放水煎熬,直到熬成胶状,然后放入盆里冷却凝固。吃的时候切成小块,放入盘中,上面淋上蒜末、酱油等佐料。也是下酒好菜。皮冻分“清冻”和“混冻”两种,制作过程中有小区别。
选用猪的椎骨,浸泡清洗,将血水清洗干净,放入锅中煮,加入生姜、大葱、花椒、大料、桂皮、酱油、糖色、少许豆瓣酱等,大火烧至沸腾,除去浮沫,加盐,转小火加盖慢炖一小时,加鸡精适量,中火半小时即成。特点,好吃!
是有名的“东北四炖”之一,另三炖是“排骨炖豆角”、“猪肉炖粉条”和“鲶鱼炖茄子”。小鸡炖蘑菇做法简单,但选料特殊,要选东北农村家养的鸡,用东北山区野生的蓁蘑,还要晒干的才行。否则会有名无实。
是典型的满族菜,也成了东北菜的代表之一。其做法比较复杂,先将绿豆淀粉、土豆淀粉制作成熟透的粉皮,投入冷盆中凉后捞出,铺平叠好,控干水分,即成大拉皮。吃时切成条状,加上黄瓜丝、胡萝卜丝、肉丝、香菜,拌上蒜泥等即可。
冻梨也是满族人发明。将秋天采下的梨子放到冬季,在自然条件下冻成冻梨。吃的时候先放入容器中,加入凉水消融。过一段时间,冻梨便消融成软状,而外表面却结成一层晶莹剔透的冰膜,敲碎后即可使用。酸甜适中,清凉可口,怎一个爽字了得。
东北冻梨最有名,据说清朝王公贵族,每年都要从东北运送大批冻梨进京享用。博主小时候,人民物质生活匮乏,南方水果很少能运到东北,过年的主要水果就是冻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