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行业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痛风
TUhjnbcbe - 2021/3/17 18:57:00

痛风是因尿酸盐沉积于骨关节、肾脏和皮下等部位引发急慢性炎症和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减少所致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于代谢性风湿病。说得通俗点,尿酸高了,沉积到关节、肾脏和皮下,造成组织损伤并引发炎症,所以引起疼痛。

痛风的病因

很遗憾,对于为什么会痛风,现代医学给出的答案是三个大字—“不确定”,即病因不明。痛风分原发性痛风和继发性痛风。原发性就是指具体原因不明,大概一到二成的原发性痛风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尿酸排出减少所引发的;继发性痛风指继发于其他疾病或药物,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肾脏疾病,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痛风患者都会直接就诊于肾病科的原因。但是,是不是所有尿酸水平高的人都会得痛风呢?不是,其中只有5%~15%的人会得痛风。在尿酸高的人群里面,一般来说,家里有人得过痛风的患者发生痛风的危险性比较高;40岁以上的男性、更年期以后的女性患痛风的风险相对也比较高

痛风的分期

急性发作期:

典型痛风发作常于夜间发作,起病急骤,疼痛进行性加剧,12h左右达高峰。疼痛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难以忍受。受累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红肿,皮温升高,触痛明显。症状多于数天或2周内自行缓解。多数患者发病前无先驱症状,部分患者发病前有疲乏、周身不适及关节局部刺痛等先兆。首次发作多为单关节受累,50%以上发生于第一跖趾关节。痛风好发于下肢,如足背、足跟、踝、膝关节,指、肘、腕关节也可受累。随着病程进展,反复发作的患者受累关节逐渐增多,少数可影响到骶髂关节、肩关节或脊柱关节,也可累及关节周围滑囊、肌腱、腱鞘等部位,且发作的症状和体征渐趋不典型。部分严重的患者发作时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乏力、心悸等。发作前多有诱发因素,多为饮酒、高嘌呤饮食、受冷和剧烈运动。

发作间歇期:

急性关节炎发作缓解后一般无明显后遗症状,偶有炎症区皮肤色素沉着。二次发作的间隔时间无定论,多数患者在初次发作后1~2年内复发,随着病情的进展,发作频率逐渐增加,发作持续时间延长,无症状的间隙期缩短,甚至部分患者发作后症状不能完全缓解,关节肿痛持续存在。

慢性痛风石病变期:

皮下痛风石和慢性痛风石关节炎是长期血尿酸显著升高未受控制的结果,两者经常同时存在。皮下痛风石常见的发生部位为耳廓、反复发作关节的周围以及鹰嘴、跟腱、髌骨滑囊等处,外观为皮下隆起的大小不一的黄白色赘生物,破溃后排出白色粉状或糊状物,不易愈合。慢性痛风石关节炎为关节内沉积大量MSU晶体导致痛风石形成,表现为持续关节肿痛、压痛、畸形和功能障碍,其可造成关节骨质的破坏、关节周围组织纤维化、继发退行性变等。

痛风并发症和伴发疾病

1.肾脏病变:

痛风的发病过程中,尿酸盐也可沉积在泌尿系统,导致急性或慢性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

急性尿酸盐肾病:由于血和尿中尿酸水平急剧上升,大量尿酸结晶沉积于肾小管、集合管等处,造成急性尿路梗阻。临床表现为急性少尿、无尿,急性肾衰竭,尿中可见大量尿酸结晶。这种情况在原发性痛风中少见,多见于由于恶性肿瘤及其放化疗(即肿瘤溶解综合征)等继发原因引起。

慢性尿酸盐肾病:也叫痛风性肾病,为持续高尿酸血症时尿酸钠结晶沉积在远端集合管和肾间质,特别是肾髓质和乳头区,从而激活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损伤内皮细胞,进而引起肾小球高压力、慢性炎症反应、间质纤维化等病理改变,导致慢性尿酸盐肾病。临床表现为由于尿浓缩功能下降导致夜尿增多,晚期因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出现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如高血压、水肿、贫血等。

尿酸性尿路结石:尿中尿酸浓度过饱和时在泌尿系统沉积并形成结石,有痛风病史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中肾结石发生率约为20%~25%,可出现在痛风关节炎之前。结石造成尿路梗阻时可引起肾绞痛、血尿和排尿困难,严重者继发泌尿系感染、肾盂扩张积水等。

2.代谢综合征:

痛风患者往往伴有体内代谢异常,易并发肥胖症、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的表现。

3.心血管疾病:

痛风患者存在高尿酸血症,其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与许多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相互作用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研究显示,血尿酸水平每升高60μmol/L,女性心血管病病死率和缺血性心脏病病死率增加26%和30%,男性增加9%和17%。高尿酸血症是女性全因死亡和冠心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对男性和女性冠心病的发生及预后影响不同,女性更大,可能与雌激素水平有关。

4.神经系统疾病:

血尿酸水平和神经系统疾病关系复杂,高尿酸血症促进了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并与预后不良相关;但生理浓度的血尿酸水平对神经系统同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血尿酸水平过低则有可能增加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辅助检查:

1.常规化验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和泌尿系超声检查等。痛风急性发作期多数患者有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增快。慢性尿酸盐肾病时,尿常规可显示低比重尿、小分子蛋白尿、白细胞尿、轻度血尿及管型尿。此外,应根据患者的器官受累情况进行其他相应的辅助检查。

2.血尿酸测定: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检测,血尿酸μmol/L(7mg/dl)时,诊断高尿酸血症。由于血尿酸受多种因素影响会有波动,应多次测定。

3.尿尿酸测定:测定前需严格低嘌呤饮食5d后才能进行,24h尿尿酸排泄量mg为尿酸生成过多型;mg为尿尿酸排泄减少型;但不能除外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在正常饮食情况下,24h尿尿酸排泄量以mg进行区分。此项检查目前不作为常规检查。

4.HLA-B*基因检测:与使用别嘌醇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如Steven-Johnson或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等重症药疹密切相关。我国大陆人群中HLA-B*基因阳性率为11.51%,以华南地区最高,可达20.19%。在有条件的地区应用别嘌醇前应进行基因检测,以减少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5.影像学:

关节X线片可见由于MSU晶体沉积造成的关节软骨下骨质破坏,表现为偏心性圆形或卵圆形囊性变,甚至呈虫噬样、穿凿样缺损,骨缺损边缘可呈"悬挂边缘征"。晚期可出现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甚至消失,形成纤维性强直,也可出现关节半脱位或脱位,甚至病理性骨折。

超声对疑诊痛风性关节炎或慢性痛风石关节炎患者的诊断更有意义。最重要的四种超声征象是痛风石、聚集物(关节积液内聚集的点状高回声,后方不伴声影,又称为暴风雪征)、软骨表面的双轨征(doublecontour,DC)和骨侵蚀,其中双轨征是尿酸沉积在关节内特异性很高的表现,其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敏感性为78%,特异性为97%。

双能CT(DECT):能特异性识别尿酸盐结晶,诊断痛风的敏感性为84%(81%~87%),特异性为93%(93%~96%)。对早期或无痛风石的患者双能CT的敏感性要低一些,同时也有假阳性的情况。

6.关节腔穿刺/痛风石抽吸物MSU结晶检查:偏振光显微镜下表现为2~20μm强的负性双折光的针状或杆状的MSU晶体。但即使是痛风发作期该检查也有阴性。

年ACR/EULAR痛风分类标准

项目标准评分

第一步:纳入标准(只在符合条件情况下,采用下列的评分体系)

至少1次外周关节或滑膜发作性肿胀、疼痛或

第二步:充分标准(如果具备,则可直接分类为痛风而无需下列其他“要素”

有症状的关节或滑囊中存在MSU晶体(如,在滑液中)或痛风石

第三步:标准(不符合“充分标准”情况下使用)

临床症状发作曾累及的关节滑囊

踝关节或中足(作为单关节或寡关节的一部分发作而没有累及第一跖趾关节)

1

累及第一跖趾关节(作为单关节或寡关节发作的一部分)

2关节炎发作特点(包括以往的发作)

受累关节“发红”(患者自述或医师观察到)

符合左栏1个特点

1

受累关节不能忍受触摸、按压

符合左栏2个特点

2

受累关节严重影响行走或无法活

符合左栏3个特点

3

发作或者曾经发作的时序特征

无论是否抗炎治疗,符合下列2项以上为一次典型发作

一次典型的发作

1

到达疼痛高峰的时间24h

典型症状复发(即2次或2次以上)

2

症状缓解≤14

发作期间症状完全消退(恢复至基线水平)

痛风石的临床证据

透明皮肤下的皮下结节有浆液或粉笔灰样物质,常伴有表面血管覆盖,位于典型部位:关节、耳廓、鹰嘴黏液囊、指腹、肌腱如跟腱

4

实验室检查(血尿酸:通过尿酸酶方法测定)

理想情况下,应该在患者没有接受降尿酸治疗的时候和症状风湿4周后进行评分(如:发作间期),如果可行,在这些条件下进行复测,并以最高数值为准

40mg/L(0.24mmol/L)

-4

60~80mg/L(0.36~0.48mmol/L)

~mg/L(0.48~0.60mmol/L)3

≥mg/L(≥0.60mmol/L

4

有症状关节或滑囊进行滑液分析(需要由有经验的检查者进行检测)

MSU阴性

-2

影像学

尿酸盐沉积在(曾)有症状的关节或滑囊中的影像学证据:超声中“双轨征”,或“双能CT显示有尿酸盐沉积”

存在任何1个

4

痛风相关关节损害的影像学证据:双手和/或足在传统影像学表现有至少1处骨侵蚀

存在

4

三个标准:充分标准(即金标准),纳入标准(适用该分类标准的条件),分类标准。满足充分标准,则直接确诊为痛风,无需复核其他要素。在该分类标准以下的八个条目中,若尿酸盐结晶检测阴性,则被扣去2分,也再一次强调痛风诊断金标准的意义。如若不符合金标准但符合纳入标准(发作性外周关节/滑囊肿胀、疼痛),则进行之后的分类标准评分,当分类标准分值相加≥8分,即可分类诊断为痛风。

三大方面:分类标准涵盖痛风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特征这三大方面。每一方面各做具体细分。并将痛风影像学改变纳入诊断标准。

八个条目:赋予条目相应的权重,每一条目赋值从-4分到4分不等,共计23分,评分满足8分可诊断为痛风。评分项目可以全面整体地评估患者的临床特征。具体计算详见表1,网络及APP均有相应计算平台可供医生/患者使用。

年ACR/EULAR痛风分类标准优势与局限性

1.效能高:该分类标准诊断效能较高,敏感性92%,特异性89%,在仅采用“临床特点”这一方面进行验证时(即不考虑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时),该分类标准的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78%,较之其他痛风分类标准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2.适用范围较广:较之年ACR提出的急性痛风关节炎分类标准,该新标准适用范围较广,同时适用于急性期和慢性期痛风的评估,能够有效地识别出痛风患者。

3.部分类别患者无法识别:该新标准尽管纳入对慢性期痛风患者的评估,但仍将高尿酸血症患者、有尿酸盐晶体沉积但无临床症状的患者排除在外。在这里强调:分类标准不同于诊断标准,分类标准侧重于为临床试验甄选出诊断明确、具备临床症状、可用于临床研究的患者,分类标准并不涵盖所有痛风患者。对于痛风而言,其金标准仍为:关节液穿刺或痛风石中检测到尿酸盐结晶。因而在临床诊断中,对于无症状的患者应注意诊断标准的选择及个体化评估判断。

4.影像学检查的效力:新的分类标准将影像学特征纳入评分系统中,但目前仍缺乏足够的影像学研究数据且关节超声等检查受操作者技术水平影响,如何把握好影像学检查的权重仍需要更广泛地研究。

亚洲适用人群情况:该新标准主要基于欧美患者的研究而制定,对于亚洲人群的情况,因环境、遗传、饮食生活习惯的不同,在具体应用中能否有预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仍需要进一步临床实践来验证。

痛风的治疗

1.降尿酸治疗的指征

痛风性关节炎发作≥2次;或痛风性关节炎发作1次且同时合并以下任何一项:年龄40岁、血尿酸μmol/L、有痛风石、尿酸性肾石症或肾功能损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90ml/min]、高血压、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血脂紊乱、肥胖、冠心病、卒中、心功能不全,则立即开始药物降尿酸治疗。

2.降尿酸治疗的时机

因血尿酸波动可导致痛风急性发作,大多数痛风指南均不建议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开始时使用降尿酸药物,须在抗炎、镇痛治疗2周后再酌情使用。

如果在稳定的降尿酸治疗过程中出现痛风急性发作,则无须停用降尿酸药物,可同时进行抗炎、镇痛治疗。

3.降尿酸治疗的目标和疗程

痛风患者降尿酸治疗目标为血尿酸μmol/L,并长期维持;若患者已出现痛风石、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或痛风性关节炎频繁发作,降尿酸治疗目标为血尿酸μmol/L,直至痛风石完全溶解且关节炎频繁发作症状改善,可将治疗目标改为血尿酸μmol/L,并长期维持。

因人体中正常范围的尿酸有其重要的生理功能,血尿酸过低可能增加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因此建议,降尿酸治疗时血尿酸不低于μmol/L。

4.降尿酸治疗

(1)别嘌醇:作为一线治疗选择。成人初始剂量50~mg/d,每4周左右监测血尿酸水平1次,未达标患者每次可递增50~mg,最大剂量mg/d,分3次服用。

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谨慎,起始剂量每日不超过1.5mg/eGFR,缓慢增加剂量,严密监测皮肤改变及肾功能。eGFR15~45ml/min者推荐剂量为50~mg/d;eGFR15ml/min者禁用。由于HLA?B*基因阳性是应用别嘌醇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建议如条件允许治疗前进行HLA?B*基因检测。

(2)非布司他:初始剂量20~40mg/d,每4周左右评估血尿酸,不达标者可逐渐递增加量,最大剂量80mg/d。

轻中度肾功能不全(eGFR≥30ml/min)者无须调整剂量,重度肾功能不全(eGFR30ml/min)者慎用。对有心血管疾病病史或新发心血管疾病者,需谨慎使用并随访监测,警惕心血管血栓事件的发生。

(3)苯溴马隆:成人起始剂量25~50mg/d,每4周左右监测血尿酸水平,若不达标,则缓慢递增剂量至75mg/d~mg/d。

可用于轻中度肾功能异常或肾移植患者,eGFR20~60ml/min者推荐剂量不超过50mg/d;eGFR20ml/min或尿酸性肾石症患者禁用。使用促尿酸排泄药物期间,应多饮水以增加尿量,以免尿酸盐浓度过高在尿液中生成尿酸结晶。

(4)其他降尿酸药物:

包括尿酸酶以及新型降尿酸药物RDEA(lesinurad),但上述药物均未在国内上市。

5.急性期治疗

急性期治疗原则是快速控制关节炎的症状和疼痛。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最好在发作24h内开始应用控制急性炎症的药物。

一线治疗药物有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当存在治疗禁忌或治疗效果不佳时,也可考虑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抗炎治疗。若单药治疗效果不佳,可选择上述药物联合治疗。对上述药物不耐受或有禁忌时,国外也有应用白细胞介素?1(IL?1)受体拮抗剂作为二线痛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目前无证据支持弱阿片类、阿片类止痛药物对痛风急性发作有效。

(1)秋水仙碱:建议应用低剂量秋水仙碱,首剂1mg,此后0.5mg、2次/d。最宜在痛风急性发作12h内开始用药,超过36h疗效明显下降。

eGFR30~60ml/min时,秋水仙碱最大剂量0.5mg/d;eGFR15~30ml/min时,秋水仙碱最大剂量0.5mg/2d;eGFR15ml/min或透析患者禁用。

该药可能造成胃肠道不良反应,如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同时可能出现肝、肾损害及骨髓抑制,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及血常规。使用强效P?糖蛋白和/或CYP3A4抑制剂(如环孢素或克拉霉素)的患者禁用秋水仙碱。

(2)非甾体抗炎药:痛风急性发作应尽早应用足量非甾体抗炎药的速效剂型,主要包括非特异性环氧化酶(COX)抑制剂和特异性COX?2抑制剂。

非特异性COX抑制剂需注意消化道溃疡、出血、穿孔等胃肠道风险;特异性COX?2抑制剂的胃肠道风险较非特异性COX抑制剂降低50%左右,但活动性消化道出血、穿孔仍是用药禁忌。此外,非甾体抗炎药也可出现肾损害,注意监测肾功能;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应充分水化,并监测肾功能,eGFR30ml/min且未行透析的患者不宜使用。特异性COX?2抑制剂还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高风险人群应用须谨慎。常用非甾体抗炎药见表3。

(3)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急性痛风发作伴有全身症状,或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无效或使用禁忌,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一般推荐泼尼松0.5mg?kg-1?d-1连续用药5~10d停药,或用药2~5d后逐渐减量,总疗程7~10d,不宜长期使用。

若痛风急性发作累及大关节时,或口服治疗效果差,可给予关节腔内或肌肉注射糖皮质激素,如复方倍他米松和曲安奈德,但需排除关节感染,并避免短期内反复注射。应用糖皮质激素注意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水钠潴留、感染、胃肠道风险、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

6.物降尿酸治疗期间预防痛风急性发作

降尿酸治疗期间易导致反复出现急性发作症状,可给予预防治疗。在初始降尿酸治疗的3~6个月,口服小剂量秋水仙碱0.5mg,1~2次/d。当秋水仙碱无效或存在用药禁忌时,考虑低剂量非甾体抗炎药作为预防性治疗。

上述两药使用存在禁忌或疗效不佳时,也可应用小剂量泼尼松(5~10mg/d)预防发作,但应注意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的副作用。

痛风饮食:

几乎无需顾忌其嘌呤含量。

嘌呤含量

食物类别

食物清单

超高嘌呤食物:

嘌呤含量>毫克/克

动物内脏

肝、肾、脑、脾、肠等

部分水产

带鱼、鲶鱼、鲢鱼、鲱鱼、沙丁鱼、凤尾鱼、基围虾等

部分汤

浓肉汤、浓鱼汤、海鲜火锅汤

中高嘌呤食物:

嘌呤含量在75~毫克/克之间

各种畜肉

猪、牛、羊、驴肉等

禽肉

鸡、鸭等

部分鱼类

鲈鱼、鲤鱼、鲫鱼、草鱼等

甲壳类

牡蛎肉、贝肉、螃蟹等

干豆类

黄豆、黑豆、绿豆等

中低嘌呤食物:

嘌呤含量在30~75毫克/克之间

深绿色嫩茎叶蔬菜

菠菜等绿叶菜、芦笋等嫩茎

花类蔬菜

白色菜花等

嫩豆类蔬菜

毛豆、嫩豌豆等

部分水产类

三文鱼、金枪鱼等

大豆制品

豆浆、豆干、豆皮、腐竹、豆腐等

低嘌呤食物:

嘌呤含量<30毫克/克

奶类

牛奶

蛋类

鸡蛋等

浅色叶菜

大白菜等

根茎类蔬菜

土豆、芋头、白薯、木薯

茄果类蔬菜

番茄、茄子等

瓜类蔬菜

冬瓜等

部分杂粮

小米、荞麦、燕麦

水果

葡萄、苹果、草莓等

精米白面

米饭、馒头等

7种排尿酸食物

要想降尿酸,

除了严格控制饮食、

避免摄入高嘌呤的食物外,

增加尿酸的排泄也是预防高尿酸的重要一环!

那么,如何快速排出体内尿酸?

吃什么有利于体内尿酸快速排出呢?

01

奶制品

尤其是低脂奶制品可降低血尿酸水平,

减少痛风的发病率。

02

豆类

豆类并非痛风患者的禁忌,

豆制品(如豆腐脑、豆腐、豆浆等)

可弥补限制红肉摄入带来的蛋白质摄入减少,

还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03

蔬菜

近年多项研究表明:

进食富含嘌呤的蔬菜,

并不增加血尿酸水平及痛风的发病率,

进食大量的蔬菜,

可碱化尿液、有利于尿酸排泄,

从而降低血尿酸水平。

04

新鲜水果

选择含果糖量较低的水果,

如青梅、青瓜、西瓜、椰子水、草莓、樱桃、菠萝、

桃子、李子、橄榄……

建议痛风患者少吃:

苹果、无花果、橙子、荔枝、

柿子、桂圆、香蕉、杨梅、石榴等果糖较高的水果。

05

维生素C

口服维生素C的降尿酸作用,

已被应用于临床实践……

建议平均剂量为mg/d

(成人每日摄入量不应超过mg)。

维生素C可能通过促进尿酸排泄、抑制尿酸产生来降低血尿酸水平。

06

茶有类似咖啡的降尿酸机制;

但茶中也有升高血尿酸的成分;

二者作用相互抵消。

饮茶对血尿酸水平无显著影响,

痛风患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是否饮茶。

07

多喝水

每日喝水毫升……

多饮白开水可以稀释尿酸,

加速尿酸排泄从而使尿酸水平下降。

少喝肉汤、鱼汤、鸡汤、火锅汤等,

因为这些汤中含有大量嘌呤成分。

记住防痛风的7个秘笈

01

痛风少吃高果糖食物

痛风患者的“敌人”,

除了各种富含嘌呤的食物外,

还有富含果糖的食物。

痛风患者要少吃甜度比较高的水果,

尤其是果糖含量较高的水果。

因为血液中的果糖含量上升,

会导致血尿酸和

尿液中的尿酸含量迅速增加。

此外,有的饮料中会添加“果葡糖浆”。

因此,痛风患者进食前

要注意看一下配料表,

少吃富含果糖的食物。

02

痛风少用调味料

痛风患者都知道要少吃海鲜等,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

蚝油、鲍鱼汁、海鲜酱、香菇酱、浓缩鸡汁等

食品调味料的嘌呤含量也很高。

这些调味品常常是一些动物、海鲜等经过加工而成,

其嘌呤含量非常高,

食用这些调味品烹调的食物后,

可以短时间内迅速升高体内的尿酸水平。

快速的血尿酸升高则会导致痛风发作。

03

痛风患者别喝葡萄酒

都知道痛风患者不能喝啤酒,

因为啤酒中有嘌呤,

但有些人认为红葡萄酒里没有嘌呤,

所以,痛风患者可以喝……

这其实是非常错误的!

酒精对痛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酒精会促进嘌呤吸收,

即便红葡萄酒和白酒中没有嘌呤,

酒精跟其他含嘌呤的肉类一起食用也会加重痛风。

另外,酒精可促进尿酸生成,

增加痛风或高尿酸风险。

04

痛风多吃碱性食物

痛风患者要有意识多吃点碱性食物,

比如黄瓜、南瓜、土豆、白菜、油菜、胡萝卜等,

以增加尿液的碱性,抑制结石形成。

05

患痛风要少吃粗粮

痛风患者忌口的食物除了常见的海鲜、动物内脏、肉汤外,

主食不应该选用粗粮,

如玉米、荞麦、全麦片等,

因为这些谷物糙皮中嘌呤含量相对较多,

过多食入会引起血尿酸升高。

06

痛风喝点苏打水

痛风患者在选择低嘌呤饮食,

还要想办法促进血液尿酸的排泄,

最简单的方法是喝苏打水。

苏打水有较强的碱性,

在肾脏可以使尿液呈碱性,

碱性环境有利于肾脏排酸。

实际上,

在痛风的临床治疗中也经常要吃苏打片,

道理与喝苏打水一样

———促进尿酸的排泄。

07

防痛风饮食要低蛋白

主要选用牛奶、奶酪、

脱脂奶粉和鸡蛋的蛋白部分。

因为它们既是富含必需氨基酸的优质蛋白以满足组织代谢需要,

嘌呤又甚少,对痛风几乎不产生不良影响。

但酸奶因含乳酸较多,故不宜饮用。

本平台所使用的图片、音视频、文字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侵权及使用不当情况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或协商授权事宜。

咨询探讨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