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村的贫困户从年的42户减为目前的1户,他们在短短时间内实现脱贫的“奥秘”是什么?记者日前采访了白沙黎族自治县副县长陈冠智。
芭蕉村旅游资源丰富:一是有山有水的自然景观,二是丰富多彩的黎族风情。但要改变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状况,必须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思路。
陈冠智认为,芭蕉村打造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年前,村里百余户居民都住瓦房茅草房,村道是泥土路,这是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前提条件。
“单个贫困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而以合作社的形式抱团脱贫可以有效解决问题,还能产生互相督促共同致富的‘鲶鱼效应’。”陈冠智说。
成立休闲观光专业合作社就是这样的尝试。县*府首先对全村土地进行确权,动员全体村民以土地方式入股参与合作社建设。接着下拨专项旅游发展资金,以资金入股的方式扶持芭蕉村休闲观光合作社发展。而以劳动力入股的村民来合作社工作和参与旅游接待服务,也有工资收入,年底还有旅游收入分红。
在养殖产业方面,从今年5月开始,白沙计划根据当地实际,在每个自然村发掘致富带头人。陈冠智认为:带头人作为有活力的“鲶鱼”,结合他们的经验、村民们的种养意愿、市场具体情况,试点实施“贫困集体+致富带头人+养殖项目”模式,激发“鲶鱼效应”。
以芭蕉村五脚猪养殖为例,高贵清以技术和管理入股养殖合作社,村民在养殖过程中可以学到必要的养殖技术。同时抱团种养的方式,也倒逼村民杜绝“等靠要”的落后思想。
“猪出栏后的销路由合作社和带头人联系解决,合作社给每头出栏生猪提供资金保底,盈利分红前还要扣除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确保产业可持续发展,造福芭蕉村村民。”陈冠智说,为了降低市场风险,帮助百姓脱贫致富,当村民种养销售价格低于成本价时,*府还将采取按头、按斤补差价的方式保底。
采访札记
旅游脱贫应打“特”字牌
“条条大路通罗马。”经过科学规划,芭蕉村给出了脱贫的答案——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然而,芭蕉村的旅游产业要想在市场站稳脚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地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内容在开发过程中如何升级加工,打磨出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从而更好地留住更多游客;合作社运营和旅游服务行业还需要更多专业人才……
令人欣喜的是,相关*府职能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也在通过聘请有资质的单位对项目开发和合作社运营进行规划和管理。
“白沙*建”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