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朋友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她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的孩子是不是一定要去上幼儿园呢?”
她说这话我也不是很奇怪,因为她们家里的情况我也略微有所了解,孩子正好是到了要上幼儿园的年龄。
孩子的奶奶是一位很有经验的老教师,所以他们在孩子是否要上幼儿园的问题上有了很大的分歧,为此是经常争论不休。
一开始说这个问题的时候,宝宝自己肯定是不愿意去幼儿园的。
奶奶做为一个老教师,老人也是想着孩子不需要去幼儿园,认为老师教的东西,她都可以教,也不会耽误孩子大的成长学习。
但是朋友的想法一直很坚定,那就是一定要去幼儿园,别的不说,自家也没有幼儿园的氛围,况且现在知识更新的这么快,奶奶也未必能教好孩子。
其实发生在朋友身上的这件事情也不是个例,很多家长其实也是很纠结自家的孩子是否真的有必要上幼儿园,最终大多数家庭还是选择孩子去上幼儿园。
但是他们的心里对于“幼儿园学不到东西,在家里完全可以自己教”这种观点还是很认同,那么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个新的名词“鲶鱼效应”:这是外国人说的一种现象,在当时科技还不发达的时候,一些挪威的渔民以捕鱼为生,为了保证捕捞上来的沙丁鱼能够存活很长时间,他们就会在船舱里放一条鲶鱼。
因为鲶鱼是肉食性鱼类,与沙丁鱼放在一起就会捕食沙丁鱼。沙丁鱼看到这样的天敌,就会不停地游动想要摆脱天敌的猎食。
在这样的自由运动过程中,沙丁鱼就不会因为窒息死亡,自然就保证了沙丁鱼的存活率。放到现在,就是说我们必须要通过竞争打破舒适圈,逃离安逸的环境才能进步,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如果将这种理念放到孩子上幼儿园这件事情上来讲,其实也是一种鲶鱼效应,我们的观点当然是孩子一定要去上幼儿园,那么孩子去幼儿园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幼儿园的生活是一种竞争的环境
其实初中以前的基础知识,一点都不复杂,很多家长都可以自己教孩子学习,但是在家里和在学校环境中是不一样的,学校里面很重要的一点,会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
处于这样的“鲶鱼效应”环境中,孩子在学习的时候会感受到来自同学给的压力,这样就会激发自己的斗志。
为了超越其他的同学,他们就会发自内心的想要变得越来越好,相反如果是在家里这样安逸的环境,可能他们就没有这样的想法了。
幼儿园里有家里学不到的东西
我们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是从孩子7岁开始上小学到高中结束这一阶段时间内的,所以说,其实国家教育层面也不认为7岁以前的孩子能在幼儿园学到些什么东西,幼儿园阶段内的学习,国家是不强制的。
但是,虽然国家没有规定必须要上幼儿园,并不能代表幼儿园的学习就不重要了。
每个人个体是独立的,但是在社会生活中又要适应集体生活,在幼儿园这样的小集体中,也是面临人际交往等活动的,孩子的性格也会随着这个集体而改变。
这些社交能力和性格的转变,都是在家里学不到的。所以孩子去上幼儿园是很必要的。
那么,孩子们在上幼儿园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鲶鱼效应”,以此来帮助自己得到更多的成长呢?主要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首先自己的实力很重要
要知道鲶鱼效应中的环境,不只是有沙丁鱼,还有最后的霸主鲶鱼。
作为鲶鱼那肯定是实力最强的,而一些游得快的沙丁鱼也不会成为被淘汰的对象,所以类比到幼儿园的生活中,孩子是沙丁鱼还是鲶鱼,他们自身的实力很重要。
在幼儿园的生活中,待得时间久了,老师就能清楚看到每个孩子的能力,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各种学习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都是很有必要的,一步慢就意味着步步慢。
要正确引导孩子对失败的认识
生活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没有人能够永远保持成功,同样的,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可能迎来他们的第一次失败。
这时候,家长一定要加以正确的引导,毕竟失败的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失败只是一次通往成功的体验,关键在于我们能从这次失败的体验中学习到什么,这样才能够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获得成长。
教育孩子一定不要害怕孩子吃苦
纵观很多家长不愿意孩子去幼儿园,究其原因还是害怕孩子在幼儿园中受欺负,接受不了幼儿园的环境。
但是我们想想,永远不可能就这样让孩子在家待一辈子,他们始终是要走上社会独自生活的,幼儿园只是走出去接触的第一个环境。
做错事情了,家长不忍心教育,老师会帮助教育,这对于培养和锻炼孩子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羊驼妈妈结语:
与其让孩子待在家里,接受我们“闭门造车”式的教育,不如大方的让孩子去更广阔的天地闯闯,送孩子去专业的地方学习。
这样也能减轻我们家长的压力,不要让自己的保护和溺爱害了孩子的一生,只有充满竞争的地方才能让孩子生活和进步的更快。
(本文原创:羊驼妈妈,版权归作者所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