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文儿
养娃过程中,最让家长们头疼了,除了孩子不好管,还有就是孩子不好好吃饭。而吃饭,看似是一件小事,却关系到孩子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因为吃饭引发的一系列家庭问题。
朋友家儿子今年4岁多了,在吃饭上真是让一家人伤透脑筋。孩子一到饭点儿就各种“怄气”,抱怨一大堆,就是不动手吃饭。就算上桌吃饭了,也是挑三拣四,不是不吃肉,就是不吃菜,朋友很无奈:孩子到底想吃啥?
其实,很多家长都跟我朋友一样,正在被孩子不好好吃饭所困扰。不要以为这是一件小事,其实危害很大。
孩子不好好吃饭,对大人和孩子来说是“双伤”①对孩子来说
▼不好好吃饭,影响身体发育
但凡不好好吃饭的孩子,不是挑食,就是胃口差,身体营养大多跟不上,所以都是又瘦又小,影响长高。而且,经常不好好吃饭,孩子还容易患上消化道疾病,身体抵抗力差,也容易生病。
▼不好好吃饭,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
孩子不好好吃饭,身体能量不足,尤其是不吃早餐,还容易导致低血糖,会出现大脑紊乱、头晕、精力不集中的表现。而且,不好好吃饭的孩子,大脑功能减弱,记忆力也会受影响。长此以往,肯定也会影响学习。
②对大人来说
▼每天做饭变着花样“取悦”孩子,很心累
就像我朋友家孩子,不好好吃饭,朋友为了让孩子多吃点,每天都会在饭菜上花心思。从早上买菜,报烹饪班,跟视频学儿童早餐,她每天起得早、睡得晚,我朋友累得够呛,结果孩子还是不买账。
▼增加喂饭难度,浪费了时间,让人很焦虑
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多吃点,就会追着喂饭。这样孩子边吃边玩,家长却增加了喂饭难度。尤其是急着上班的家长,在喂饭上浪费了时间,自己可能饿着肚子出门。而且上班着急忙慌,让人很心焦,影响一天的心情。
所以,孩子不好好吃饭,对大人和孩子来说真的是“双伤”。
那么,孩子为什么总不好好吃饭?①随着年龄增长,对食物热情减退
其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大约有一半孩子会挑食、不好好吃饭。尤其是过了婴儿快速生长期,到了幼儿时期,孩子的增长速度和对食物的热情都会减慢。所以,有些家长会发现,孩子原先很喜欢吃鸡腿,忽然就变得不爱吃了。这些,其实是孩子成长发育的正常现象。
②平时零食吃的太多,到饭点不饿
有些家长,总担心孩子胃小,吃得少,半晌会饿。于是,就会给他们准备很多零食,这样孩子半晌加餐,不饿也吃,等到了饭点肚子已经填得饱饱了,又怎么会好好吃饭呢?
③食物“颜值”不高,种类也不合孩子胃口
孩子们对食物的兴趣,不仅仅是口味,最重要的有“颜值”,所以外观好看的儿童食品才会招孩子待见。而家长不擅长做饭,食物难堪,种类单一,孩子自然不爱吃。
但是,也有人发现,孩子跟着父母的时候,最容易闹腾不吃饭,但跟着家里的老人,吃饭就容易好好吃,而且还会长胖不少。这一点,除了因为老人喂饭更有耐心,不嫌追着喂麻烦,还有一点是因为他们会运用“鲶鱼效应”。
老人是如何把“鲶鱼效应”,跟孩子吃饭扯上关系的?①想要弄清楚这一点,我们要先知道什么是“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起源于挪威渔民的养殖故事,当地人喜欢吃活得沙丁鱼,所以活鱼比死鱼卖价高。但是,想要把沙丁鱼活着运到渔港很难。不过,有一条渔船却能让大部分沙丁鱼存活,直到渔船的船长去世,谜底才被公布:就是在沙丁鱼群里加入他们的天敌鲶鱼。鲶鱼到了陌生环境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就会很害怕,然后四处逃窜、东躲西藏。这种“竞争”过程中,沙丁鱼反而更能存活。
②那么,老人是如何运用“鲶鱼效应”,制服不乖乖吃饭的熊孩子呢?
我们应该都看到过这样一种场景,就是孩子不好好吃饭,老人会说:“来,我们比赛,看谁先吃完,谁就是第一名。”一听到“第一名”孩子们都很敏感,就会立马抱起碗筷,赶紧吃饭。其实,这就是引入了“鲶鱼效应”的竞争意识。
当然,还有一些老人,会拉着自己家孩子去邻居家串门,让他跟小伙伴们一起吃饭,说这样吃饭会吃得更香。其实,除了是孩子们作伴吃,也有“抢着吃”的成分,孩子担心对方比自己吃得多,就会吃得又快又多。
所以说,“实践出真知”,很多老人虽然没有什么育儿理念,但是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实践了“鲶鱼效应”,这一点年轻家长可以学学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