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行业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日俄战争的来龙去脉
TUhjnbcbe - 2024/2/16 9:16:00

日俄战争是两国为了争夺殖民地所进行的肮脏战争。战争的主战场、受害者中国却无能为力,只能“置身事外”。

这场战争也并非简单的日俄两国的战争,而是两个集团的较量,实质上是英、美为了自身利益对沙俄在远东扩张的一次围剿,日本充当了马前卒的角色。这其中的波谲云诡、生灵涂炭、利益争夺让人侧目。

皇太子尼古拉在日本遇刺

在自诩为文明世界的欧洲人眼里,正努力推进工业化的日本,却还只是普遍概念中的东亚小国、弱国。文明世界里的人对远东偏远地区的这个岛国知之甚少,少数听闻日本正在努力向西方学习的欧洲人,也多半对其努力持嗤笑态度,蔑视其为“猴子效仿人”。

而日本却一直睁大了双眼在注视着整个世界,竭力了解并学习他们的欧洲老师。日本对西方的了解,早已远远超过了西方对他们的了解。

年初春,俄国皇太子尼古拉(后来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乘“亚速海纪念”号巡洋舰,在6艘僚舰的伴随和护卫下,浩浩荡荡穿越博斯普鲁斯海峡开赴远东。

皇储出访的表面上的使命,乃是前往远东的海参崴亲自主持西伯利亚大铁路东段的开工仪式,以示隆重。实质上,尼古拉皇储坐镇的这支舰队,被赋予了在远东宣扬俄罗斯帝国国威的目的。

俄国宫廷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将有效地震慑诸亚洲国家,可以确保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顺利修筑。

4月末,俄国皇太子舰队抵达日本,尼古拉按照计划对日本进行访问。访问结束后,在日本皇族栖川宫、威仁亲王的陪同下游玩京都。

尼古拉二世坐人力车

5月11日中午,尼古拉刚从滋贺县厅用餐出来。然后乘坐人力车通过大津町,担任警备任务的滋贺县警察部巡查津田三藏突然冒出来,抽刀将尼古拉头部砍出了一道9厘米的伤痕。尼古拉慌忙跑下人力车夺路而逃,津田三藏在后面追杀,但是被同行的希腊乔治王子与车夫向烟治三郎一起制服。

威仁亲王吓了一跳,不敢怠慢,立刻拍电报邀请明治天皇紧急来到京都以示诚意。5月12日晚,明治天皇乘坐火车来到京都。并于5月13日早上探望尼古拉皇子。天皇虽然亲自道歉,但尼古拉皇子并不打算继续访问东京,而是想乘船回俄国。

对于津田三藏为什么刺杀尼古拉,众说纷纭。根据当时的审判情况,津田三藏主要是不满俄国对日本政府咄咄逼人的态势,想要给俄国人一个教训。但他也表示,“自己当时并不想杀人,只是想奉上一刃。”

俄罗斯帝国皇太子殿下率领庞大舰队访日在日本激起的反响是强烈的。对于日本政府,这与其说是一个邻国王储的友好访问,还不如视之为一个强大的邻居带着几分恶意前来上门耀武扬威,但也远没有到怀着加害之心的地步。

事实上,尽管俄日之间曾在库页岛等问题上出现过纠纷,但在当时来说,俄国熊的眼睛还没有瞄到岛国日本的头上,它的兴趣在大陆上,在东北亚地区。

对于俄国皇储的到访,日本政府采取了完全“奉迎”的态度,希望能尽力给俄方留下良好印象,以便在将来其继承皇位的时候,出现一个对日本足够友好的俄国政府。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日本方面对这次接待工作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和周密的安排。

然而政府有政府的打算,日本民间却各有各的看法,基于不同的人所能掌握的讯息量以及其需要承担的责任的不同,普通老百姓和政客的想法可能会南辕北辙。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俄国皇太子尼古拉二世遇刺的原因吧。

这一刀给未来的俄国皇帝留下了伴随终身的伤疤。从那一天起,尼古拉皇储——俄罗斯帝国未来的皇帝,对这个岛国所留下的,也就唯有敌意和恐惧了……

三国干涉还辽

年4月17日,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割让台湾岛、澎湖列岛、辽东半岛。而6天后,在4月23日,俄国与德国、法国共国公使一起发难,加以干涉,要求日本退还辽东半岛。

自从日俄两国解决千岛群岛、萨哈林岛归属问题以后,中日矛盾就成为东北亚主要矛盾。但经过甲午战争,日本打破了东北亚稳态。

一旦让日本进占辽东半岛,北可以拓向北满,东可以与日本本土遥相呼应、夹击朝鲜;一旦日本控制住北满与朝鲜,俄罗斯在远东就要单独与日本对抗了。

三国干涉还辽刚一出来,日本国内立刻召开会议,并提出三种解决办法:

1、拒绝三国干涉还辽

2、邀请列强开会共商辽东半岛问题

3、接受三国干涉

经过伊藤博文、陆奥宗光等人商议,日本政府最终选择第三种对策,也就是接受三同干涉。

日本一度向英美两国求助,不过没人支持,只好在5月5日宣布接受三国干涉。11月8日,日本与清朝签署《归还辽东半岛条约》。

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三国干涉”只是一段小插曲,但对于日本,却不啻于一次外交羞辱。日本在受尽列强压榨以后,好不容易赢了一场战争,却又让别人抢走自己的战利品,自然难以忍受。

日本著名评论家德富苏峰得知三国干涉成功,挥笔撰文:“我不恨俄德法三国,只恨我国外交家居然为干涉而折腰!”德富苏峰一言,基本代表了当时日本平民的想法,很多人希望不要停战,干脆继续与俄国开战,夺“回”辽东。

日俄在朝鲜互相较劲

年7月6日,俄国军队突袭汉城景福宫,迫使亲日派金弘集政权下野,亲俄派闵妃登上宝座,建立政权。

10月8日,日本驻朝公使三浦梧楼集结汉城全部日军,在反闵妃的朝鲜军人带领下,直奔景福宫,杀掉闵妃,烧掉尸体。

日本人借朝鲜国王生父——兴宣大院君命令,将朝鲜上层的亲俄势力一扫而空,大院君、金弘集联合政权再度建立。

由于三浦梧楼是擅自行动,这事给日本极大的震惊。日本政府立刻在10月10日派出小村寿太郎前往朝鲜,10月24日三浦梧楼停职候审,小村寿太郎接任驻朝公使。

处事如此迅速,能看出日本政府不想把事闹大。但毕竟露出巨大漏洞,俄国当然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俄国后发制人,差点儿让日本失去了在朝鲜的一切。

年1月31日,汉城附近出现大规模暴动,参与者不仅有农民,甚至能看到朝鲜两班士人的身影。

大规模战火从农村包围城市,不过几天工夫,起义军逼近汉城。2月10日,俄国驻朝公使联系在仁川的俄国舰队士兵迅速进入汉城,牵制住汉城日军。

11日,朝鲜国王逃出王宫,钻进俄国公使馆。在俄国士兵支持下,朝鲜民众将金弘集暴尸街头,清剿朝鲜国内亲日派。

5月14日,《小村一维别尔备忘录》签订,俄国允许朝鲜国王回宫,也允许日本留下军队保护电信线、侨民。但驻军人数上,俄国却只允许日本留4个中队,每个中队人。

与此同时,协议规定日俄两国在朝鲜驻军数量相同。

6月9日,日本元老山县有朋借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登基大典之际,从日本来到莫斯科,与俄国外相谈判,达成《山县一洛巴诺夫协议》。

但事情还没完,《山县一洛巴诺夫协议》签订之前,俄国也与清朝全权代表李鸿章签订《中俄御敌互助条约》(年6月3日),将年开始修建的西伯利亚铁路延伸至中国东北,形成著名的中东铁路(东清铁路)。

年3月27日,俄国租借旅顺、大连湾一带,顺带获得了哈尔滨至旅顺的铁路修建权(中东铁路南部支线)。

很明显,将日本人驱逐出辽东半岛以后,俄国人自己却急忙前来占据。

日本忙活了好几年,东北亚局势却与年7月甲午战争爆发之前别无二致,多少令人心冷。而随着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日俄关系进一步恶化。

博弈中国东北

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同时俄国也从北部威胁到中国东北。

年7月8日,俄军以保护铁路为名要求进军东北,遭到清军拒绝,但俄军依然在7月12日开动炮舰沿黑龙江下行,进军哈尔滨。7月14日,黑河附近清军炮击俄军,引发俄国军队屠杀黑河两岸中国人。

在夺取黑河之后,俄国军队兵分5路进攻东北,到10月2日占领奉天为止,俄国军队几乎占领了东北全境。

11月8日,清朝盛京将军增祺与俄国关东州司令叶甫盖尼·阿列克谢夫会面,然后达成密约,清朝被迫认定俄军出兵“合法”,同时为俄军提供粮草补给。

俄国在占领中国东北以后,年1月7日,俄国对日本提出“韩国中立化”方案,日本顺势要求俄军先从中国东北撤军。

从这一时期开始,日本方面凸显出一种“满韩交换论”思想,即如果俄国认可日本拥有韩国(朝鲜半岛)权益,日本就认可俄国拥有中国东北(满洲)权益。

不过俄国并不满足于占据中国东北,更要进一步占领韩国,这就让日本人无法接受。

年3月12日,加藤高明(外相)曾给伊藤博文(首相)写过一封信,其中提到,俄国觊觎中国东北,日本只有三条路可选:第一是公开反对俄国、不惜一战;第二是立即宣布日本拥有朝鲜半岛独占权;第三是不做行动。

对日本来说,朝鲜半岛是第一缓冲带,东北是第二缓冲带。其终极目的也非常明显:第一缓冲带逐渐变为国土,第二缓冲带留待后用。

但对于俄国,无偿让出朝鲜半岛几乎不可能。

年1月30日,日英两国代表签署协议,正式确立日英同盟,共同对付俄国。内容中提到如日俄开战,英国中立就行,但如果第三国加入,英国就加入。

退兵交涉与日俄战争爆发

虽然日英同盟确实给日本壮了胆子,但并不意味着日俄之间就必然发生战争。年4月8日,俄国决定从中国东北撤军,但是分三次撤军。

看到俄国从中国东北撤军,日本人不禁有些轻松。如果他们真能撤军,那中国东北、朝鲜半岛局势就能回到年以前。

日本有英国支持,在对俄谈判中肯定会占优势,拿下韩国便八九不离十了。

但俄国内部却有了新动向。事实上出兵中国东北一事,尼古拉二世可谓全力支持。因为俄罗斯中央政府对远东地区的控制力太弱,如果能继续维持出兵,进一步控制远东就不只是个梦想。

年2月中旬,俄国陆军大臣向尼古拉建议,第二次撤军时日已近,但俄军不能再撤,否则中东铁路根本保护不了。

在尼古拉二世默许之下,俄军在4月8日不但没有撤军,反而在4月18日又向清朝提出7条要求。主要内容有“满洲利权不能让与他国”、“不经俄同意,不能在满洲建港口”等霸道提案。

日本政府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警告清政府,决不能接受这些要求。紧接着,日本立刻联系英美两国,联合抗议俄国提出的7条新要求。4月27曰,清政府拒绝俄国的新要求。

俄国强硬派的干劲却未受打击。5月上旬,俄国关东州总督阿列克谢夫为了保住自身利益,派兵来到鸭绿江附近,开始建设军事基地。

针对俄同人咄咄逼人的态势,年4月21日,政友会党首伊藤博文、首相桂郎、外相小村寿太郎齐聚山县有朋的京都私宅无邻庵。4人在会议上再度确认“满韩交换论”:只要俄同承认日本统辖朝鲜半岛,日本可以把中国东北权益让给俄国。

6月14日,俄国陆军大臣访问日本,日本首相,陆军大臣寺内正毅一起出面与俄国谈判。但是双方在谈判过程中,针对具体的利益互不相让,导致谈判破裂。

对日俄为什么没能实现妥协,传统说法是俄同人不愿意出让朝鲜半岛利益,恶意拖延时间。然而日本方面却不愿一拖再拖,最后谈崩。

不过近年来研究认为,俄国也并非不想谈判,毕竟西伯利亚铁路并未全线贯通。只是针对朝鲜半岛,俄国财阀意图在北部设立林场、攫取利润,阿列克谢夫也是一大得益者。

西伯利亚大铁路

但日本却始终认为进入朝鲜半岛就象征着“满韩交换论”破裂,双方缺少沟通机制,造成相互误解,最终走向战争。

1
查看完整版本: 日俄战争的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