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宗室爵位一共分为十四级,从高到低排序分别是:和硕亲王、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郡王长子、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这其中的亲王世子和郡王长子,由于很多亲王、郡王继承者在承袭爵位之前并没有受封,所以清代宗室爵位实际上只有十二级。
通常来说,亲王、郡王、贝勒、贝子是当朝皇子的最低封爵。
但也有例外,清朝前期也有个别皇子只是镇国将军。
一、清朝前期的皇子爵位
太祖努尔哈赤有十六个儿子。最终封亲王者四人,其中三人为铁帽子王;
贝勒五人、镇国公一人、镇国将军三人、辅国将军一人、奉恩将军一人,无爵位者一人。
皇长子褚英,生前为太子,后被废。封太子之前的爵位是贝勒。
皇次子代善,生前封和硕礼亲王,礼亲王是清朝十二大铁帽子王之一。
皇三子阿拜,生前爵位为二等镇国将军,死后追封为镇国公。
皇四子汤顾代,起初为三等男爵。但这是功臣爵位,不适用于宗室。因此皇太极称帝后,改封其为三等镇国将军。
皇五子莽古尔泰,生前爵位为贝勒,曾经和代善、阿敏、皇太极并称四大贝勒。后来因为得罪皇太极,被剥夺爵位,其身份也由黄带子宗室降为红带子觉罗。
皇六子塔拜,生前爵位为三等辅国将军,死后追封辅国公。
皇七子阿巴泰,生前爵位为贝勒,死后追封郡王。
皇八子皇太极,清朝的第二位皇帝。
皇九子巴布泰,生前爵位为镇国公。
皇十子德格类,生前爵位为贝勒,后来因为得罪皇太极,被剥夺爵位,其身份也由黄带子宗室降为红带子觉罗。
皇十一子巴布海,生前爵位为镇国将军。
皇十二子阿济格,起初封贝勒,后因功进封和硕英亲王。顺治八年,因密谋造反,被顺治下旨削爵幽禁赐死。雍正时期,雍正以阿济格有功,命阿济格曾孙普照由辅国公起复世袭。
皇十三子赖慕布,生前爵位为奉恩将军,死后追封辅国公。
皇十四子多尔衮,生前封和硕睿亲王,死后追封成宗义皇帝(清成宗)。后被顺治剥夺一切荣誉,睿亲王爵位也被取消。直到乾隆即位后,恢复多尔衮名誉,睿亲王爵位才得以恢复,并成为清朝的十二大铁帽子王之一。
皇十五子多铎,生前封和硕豫亲王。后来因为与多尔衮的关系,被剥夺名誉,爵位由亲王将为郡王。直到乾隆即位后,恢复多铎名誉,豫亲王爵位才得以恢复,并成为清朝的十二大铁帽子王之一。
皇十六子费扬果,生前无爵位,且因得罪皇太极,被削除宗籍。直到康熙五十二年,经康熙下旨,费扬果一脉才恢复宗籍,但仍不被列为宗室,只是赐予红带子觉罗身份。
清太宗皇太极有十一子。封亲王三人,其中二人为铁帽子亲王;镇国公一人,辅国公三人,因夭折无爵位者三人,继承帝位者一人。
皇长子豪格,生前爵位为和硕肃亲王。虽然多尔衮时期,豪格被多尔衮搞死。但肃亲王爵位仍然被准许传袭。到了乾隆时期,肃亲王被列为十二位铁帽子王之一。
皇次子和皇三子夭折,无爵位。
皇四子叶布舒,生前封辅国公。
皇五子硕塞,生前爵位为和硕承泽亲王,后被康熙改为庄亲王。庄亲王也是清朝十二位铁帽子王之一。
皇六子高塞,生前封镇国公。
皇七子常舒,生前封辅国公。
皇八子夭折,无爵位。
皇九子福临,清朝第三位皇帝。
皇十子夭折,无爵位。
皇十一子博穆博果尔,生前封襄亲王。需要注意的是,博穆博果尔的亲王爵位由顺治帝册封,而博穆博果尔被册封时,年仅13岁。也就是说,博穆博果尔开启了清朝皇子“无功也能受禄”的先例。
世祖福临有八子,封亲王三人,因幼年夭折无爵位者四人,继承帝位者一人。
皇长子牛钮,幼年夭折,无爵位。
皇二子福全,生前封和硕裕亲王。
皇三子玄烨,清朝的第三位皇帝。
皇四子夭折,本来应该不授爵位,但因为其母是深受顺治宠爱的董鄂氏,所以尽管其夭折了,但仍然被追封为荣亲王。
皇五子常宁,生前封和硕恭亲王。
皇六子夭折,无爵位。
皇七子隆禧,生前封和硕纯亲王。
皇八子夭折,无爵位。
大体来看,清初的皇子封爵极其零乱。由于清朝立国之初,没有王爵,贝勒是当时最高的宗室爵位。虽然后来皇太极建清称帝,设立王爵,并在自己的兄弟之中晋封了一批亲王、郡王,如代善晋封为礼亲王,阿济格晋封为武英郡王,多尔衮晋封为睿亲王,多铎晋封为豫亲王。但由于皇太极的打击对象很多,因此大部分皇子都未能封王爵。诸如叶布舒等人,更是只封为等级极低的镇国将军。这种情况在清朝入关后就不存在了。
二、康雍乾皇子爵位
清圣祖康熙有子二十四人,封亲王十一人,其中一人为铁帽子王;郡王五人,贝勒以及贝子四人,因幼年夭折无爵位者四人。
皇长子胤禔,在很多影视剧中,他的爵位是亲王。但是其实他的爵位只是郡王。后来因为被圈禁,被贬为了贝子。
皇二子胤礽,康熙朝太子,因圈禁被剥夺所有待遇,临死前被册封为理亲王。
皇三子胤祉,生前封诚亲王,后因得罪雍正,被剥夺爵位。
皇四子胤禛,登基前爵位为和硕雍亲王,后为清朝第五位皇帝。他是清朝皇帝当中,第一个在登基前被封为亲王的皇子。(顺治、康熙在登基前都没有爵位,皇太极只是贝勒)
皇五子胤祺,生前封为恒亲王。
皇六子胤祚,夭折,无爵位。
皇七子胤祐,康熙时期封淳郡王,雍正即位后进封为淳亲王。
皇八子胤禩,康熙时期封贝勒,雍正即位后进封为廉亲王。但当雍正坐稳根基后,又找各种借口削其王爵,圈禁致死。
皇九子胤禟,康熙时期封为贝子,雍正时期未得到进封。他是康熙所有儿子中,爵位最低的。并且,他还是清朝入关后,有过实际册封的皇子中,爵位最低的。
皇十子胤,康熙时期封敦郡王,雍正时造到革爵圈禁。乾隆即位后,将其释放,并重新授予辅国公爵位。
皇十一子胤禌,夭折,无爵位。
皇十二子胤祹,康熙时期封贝子,雍正时期封郡王,乾隆时期封为履亲王。
皇十三子胤祥,康熙时期无爵位,雍正时期直接由光头阿哥晋升为和硕怡亲王。乾隆时期,乾隆根据雍正遗诏,恩准怡亲王爵位世袭罔替。
皇十四子胤禵,康熙时期封贝子,雍正时期封郡王。其实按康熙的意思,他应该封亲王。但因为九子夺嫡的原因,雍正对他很不满,所以他最终只落了一个郡王爵位。而且还是个虚衔。
皇十五子胤禑,康熙时期无爵位,雍正时期先封为贝勒,后晋封为愉郡王。
皇十六子胤禄,康熙时期无爵位,雍正即位后,将其过继给庄亲王一脉,因此胤禄直接由光头阿哥进封为和硕庄亲王。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的庄亲王一脉,是有继承人的,但是雍正坚持要把胤禄过继给庄亲王一脉,让他承袭铁帽子王。从这一点便可以看出,胤禄是雍正的心腹。而且还是死党。其在四爷党中的地位,应该仅次于胤祥。
皇十七子胤礼,康熙时期无爵位,雍正时期先封为果郡王,后进封为果亲王。胤礼应该也是四爷党成员。但地位不如胤祥和胤禄。
皇十八子胤祄,夭折,无爵位。
皇十九子胤禝,夭折,无爵位。
皇二十子胤祎,康熙时期无爵位,雍正时期先封贝勒,后因罪降为辅国公,直到乾隆即位后才恢复贝勒爵位。
皇二十一子胤禧,康熙时期无爵位,雍正时期封贝勒,乾隆时期封为慎郡王。
皇二十二子胤祜,康熙时期无爵位,雍正时期封贝勒。
皇二十三子胤祁,康熙时期无爵位,雍正时期封镇国公,乾隆时期封贝勒。临终前,乾隆特许其加郡王虚衔。也就是仍拿贝勒食俸的郡王。
皇二十四子胤秘,康熙时期无爵位,雍正时期直接晋升为和硕亲王,他是与乾隆、弘昼一起册封的亲王。很多人怀疑胤秘也是雍正的心腹。至少也有恩于雍正,否则无法解释他的几个哥哥都是贝勒或郡王,而他却可以直接封亲王。
清世宗雍正有序齿皇子六人,封亲王者两人,封郡王者一人,无爵位者三人。
皇长子弘晖,雍正帝嫡长子,因夭折,生前无爵位。乾隆继位后,追封大哥为亲王。
皇次子弘昀,夭折,无爵位。
皇三子弘时,生前由于不讨雍正喜欢,因此一直无爵位。死后也没有追封。
皇四子弘历,登基前爵位为和硕宝亲王。后成为清朝的第六位皇帝。
皇五子弘昼,生前爵位为和硕和亲王。
皇六子弘瞻,雍正时期无爵位。乾隆即位不久后,由于果亲王胤礼病逝,而他又没儿子。因此乾隆便将弘瞻继给了胤礼,让其爵降一等,继承果郡王爵位。
另外,年妃为雍正还生有三个儿子,但都夭折了,其中两个没有爵位。有一位被追封为怀亲王。
清高宗乾隆有子十七人,封亲王者六人,郡王一人,其余诸子无爵位。
皇长子永璜,生前因不讨乾隆喜欢,没有册封爵位。嘉庆继位后,按照惯例,追封大哥为亲王。
皇次子永琏,幼年夭折,死后追封为皇太子。
皇三子永璋,生前无爵位,死后追封循郡王。
皇四子永珹,原本无爵位,后因康熙第十二子胤裪绝嗣,于是乾隆便把永珹过继给履亲王一脉传承香火。过继后,永珹降一等袭爵,为郡王。其死后,追封为亲王。
皇五子永琪,生前爵位为和硕荣亲王。他是乾隆的儿子中,第一个实封亲王。
影视剧中的五阿哥永琪皇六子永瑢,原本无爵位,后因康熙第二十一子胤禧无子,于是乾隆便把永瑢过继给慎郡王一脉传承香火。过继后,永瑢降一等袭爵,为贝勒。之后,由于多才多艺,深得乾隆喜爱,因此连升两级,晋封为质亲王。
皇七子永琮,幼年夭折,嘉庆时期追封为哲亲王。
皇八子永璇,生前封仪亲王
皇九子夭折,无爵位。
皇十子夭折,无爵位。
皇十一子永瑆,生前封成亲王。其汉学造诣极高,与刘墉、翁方纲、铁保并称为清中期四大书家。
皇十二子永璂,生母为继皇后那拉氏。原本应该是储君。但因为继皇后与乾隆感情破裂,受到牵连,生前未得到任何爵位。死后也仅仅只是追封为贝勒。
皇十三子永璟,夭折,无爵位。
皇十四子永璐,夭折,无爵位。
皇十五子永琰,登基前的爵位为和硕嘉亲王。后成为清朝的第七位皇帝。
皇十六子,夭折,无爵位。
皇十七字永璘,乾隆时期为贝勒,嘉庆时期封郡王。临死前,嘉庆为了给他冲喜,就册封其为庆亲王。
大体来看,康雍乾时期的皇子爵位普遍都比清初高。除了未封爵的皇子外,绝大多数都是封王爵。有功封亲王,无功也是郡王。功劳特别大的,还能升爵。比如乾隆第六子永瑢由贝勒升亲王,康熙第十三子胤祥由光头阿哥直接升铁帽子亲王。
三、清朝中后期皇子爵位
清仁宗嘉庆有五子,除长子早年夭折外,其余四子都是亲王。
老大夭折,无爵位,后来追封郡王。
老二就是后来的道光帝,直接封智亲王。
老三绵恺先为惇郡王,后晋升为惇亲王。
老四绵忻直接封瑞亲王。据说绵忻是嘉庆早先拟定的继承人,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改成了道光。
老五绵愉,嘉庆时期无爵位,道光时期两连跳,先封郡王,后进位亲王。
宣宗道光有九子,封亲王者三人,其中两人为铁帽子王。郡王者两人,贝勒一人,皇太子一人,因夭折无封爵者两人。
皇长子奕纬,由于他是嘉庆的皇长孙,深得嘉庆喜爱,因此一出生就获封贝勒。但由于道光不喜欢他,所以一直到死,他都只是贝勒。其死后,追封为隐志郡王
皇次子奕纲,夭折,无爵位,咸丰时期追封为顺和郡王。
皇三子奕继,夭折,无爵位,咸丰时期追封为慧质郡王。
皇四子奕詝,道光时期被秘密立为储君。道光时期无爵位。
皇五子奕誴,原本无爵位,后因嘉庆第三子惇亲王绵恺绝嗣,于是道光便将其过继给惇亲王一脉传承香火。过继后,奕誴降一等袭爵,为郡王。咸丰时期,奕誴因功晋升为亲王。按照清朝资料的记载,慈禧很怕奕誴。
皇六子奕訢,道光时期无爵位,咸丰即位后,根据道光遗诏,直接封其为恭亲王。后来因为有功于慈禧,被恩准世袭罔替。
恭亲王奕訢皇七子奕譞,道光时期无爵位,咸丰时期封醇郡王,同治时期进亲王。光绪时期因为光绪帝的缘故,被恩准世袭罔替。
皇八子奕詥,道光时期无爵位,咸丰时期进封钟郡王。
皇九子奕譓,道光时期无爵位,咸丰时期进封孚郡王。
清文宗咸丰有二子,长子夭折,次子同治帝因是独子,便没有封爵,按太子培养。
清穆宗同治,清德宗光绪,均无子嗣。
大体来看,嘉道时期的皇子爵位,级别也是普遍都很高。有功封亲王,无功也是郡王。道光长子奕纬情况比较特殊,他如果不是早早病死,肯定也是亲王。
四、综述
有清一代,序齿皇子是97人,其中封亲王者36人,郡王9人,贝勒贝子9人,国公5人,镇国辅国将军4人,奉国奉恩将军1人。无爵位者32人。
若按时代划分,清初的封爵非常严格,无军功者不可能封王;康雍乾时期,由于逐步进入和平时期,皇子们还要想获得较高等级的爵位,就不容易了。他们必须靠出身背景、为朝廷办事的机会,来获得宗室爵位。比如康熙的十三子胤祥因为支持雍正,就被直接提拔为亲王;乾隆十七子永璘因为跟嘉庆帝是亲兄弟,因此也被晋封为亲王。
但如果既没有为朝廷办过事,出身背景又不咋地,那么就算贵为皇子,也不一定会被晋封为亲王、郡王。比如康熙第九子胤禟,只是一个贝子。他是清朝入关后,有爵位的皇子中,爵位最低的。
嘉道时期,封爵开始泛滥。只要是皇子,一律封王。按关系亲疏封,亲近皇帝的皇子封和硕亲王,关系一般的也能熬到郡王。道光第七子奕譞因为亲近慈禧,从郡王一路爬到铁帽子亲王。堪称是清末一景。
另外,乾隆是清朝入关后,在皇子封爵方面比较严格的一位。从顺治开始,未夭折,且没有封爵的皇子只有四人,其中三人都是乾隆的儿子。而之所以不封爵,很大一方面的原因是乾隆不喜欢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