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董淑健
通讯员万永庄李桦
6月30日,湖北省麻城市组织的“红色故事演讲大赛”决赛中,两位年轻选手高杰和江迎表演的《正派的粮草官肖永正》征服所有在场观众一举夺魁,故事的主角肖永正是从该市乘马岗镇走出的26位开国将军之一。
乘马岗位于湖北省麻城市西北部,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这片红色土地上孕育了王树声、陈再道、王宏坤等26位开国将军(其中,大将一人,上将三人),是大别山地区革命中心地带,也是湖北省27个重点老区乡镇之一。
年11月13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中心将“全国将军第一乡”的认证授予该镇。
26位将军每人都有一段叱咤风云的故事
“正派的粮草官”肖永正的故事发生在红军长征时期。
“风萧萧,路漫漫,红军战士手拉手,千难万难只等闲。”6月30日晚,高杰和江迎动情而逼真的表演,将观众们一下子带到了80多年前,红四方面军长征的路上。
当山下刮起秋风的时候,山上的雪又加厚了一层。风一阵紧似一阵,雨夹着雪打在人的脸上像刀割一样生痛。由于后勤供给困难,多数战士穿着五花八门的冬装,艰难地在雪山上行进。
突然,前方来了一队人马,骑在马上的人精瘦精瘦的,队伍里有人认出来了:“是徐向前总指挥!”一向以治军严格著称的徐总指挥看到战士们在风雪中行军,下马问道:“你们是哪一部分的?”
“三十九团九连的”有人抢着回答。
正说着,只见一位红军战士背着一口大锅,一步一喘,艰难地行进着。这位战士没穿棉衣,身上只披了条草袋。
“传九连连长!”徐总指挥发话了。
不一会儿,九连连长跑步来到徐总指挥跟前:“报告徐总指挥,九连连长刘三虎到,请指示。”
“刘三虎,下发的棉衣你们连人人都穿上了吗?”
“报告首长,都穿上了!”
“那为什么这个同志还披着草袋子?找你们司务长来!”徐总指挥急了。
“徐总指挥,他就是司务长,叫肖永正,他的棉衣临出发时脱给房东老乡穿了。”
“什么,他就是肖永正!”徐总指挥走到这位叫肖永正的红军战士面前,从他背上接过锅,把自己的大衣脱下来,给肖永正裹上......
“肖永正是个正派的粮草官。我们有这样的粮草官,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徐向前记住了肖永正这个名字,从此以后,“正派的粮草官”这个称呼就伴随了肖永正的一生。年,肖永正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乘马岗籍这片红土地上走出去的26位开国将军之一。
7月8日上午,麻城市政协文史委主任曾锋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首次大授衔,一个小小的乘马岗乡出了26名开国将军,这不得不说是人类军事史上的奇迹。这26位将军,每人都有一段不同凡响的经历,26个人就是26个惊雷炸响的英名,他们用热血为中国革命画卷增光添彩,用青春书写了将军乡的旷古传奇。
今年已有15万人瞻仰乘马会馆
驱车出麻城市,往西北方向开行25公里,就到达了以丘陵和低山地貌为主的乘马岗。放眼四望,蓝天白云映衬下的群山连绵起伏,浓密的树林,蜿蜒的河流,真是山清水秀,风光无限。乘马会馆就位于大别山深处这片风景如画的山水中。
乘马会馆馆长丁坤锋介绍,会馆位于乘马岗中心地带,是湖北、河南、安徽三省的交会处,扼三省之咽喉,位置之险要自不待言。早在清乾隆年间,这里曾建有一座庙宇,年改建为学堂。上世纪二十年代,王树声大将等在这个地方以当教员为名,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年秋,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苏区进行第一次“围剿”时这里被烧毁。年国民党驻军重建为商会会馆,乘马会馆由此得名。
乘马会馆馆长丁坤锋接受记者采访
年9月,麻城地区第一个区党支部在乘马会馆成立,领导乘马人民展开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同年冬,乘马区农民协会在这里挂牌,这里成为农民运动的大本营。
年5月,就在全国的工农运动日益高涨时,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从麻城逃亡到河南新集的土豪劣绅,集结红枪会匪一万余人趁势卷土重来,血洗乘马岗后,又包围并占领了麻城县城,制造了震惊全国的“麻城惨案”。
惨案发生后,王树声紧急赶往武昌求援,先找到董必武,又通过董必武找到毛泽东。毛泽东派遣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余名学生军驰援麻城,指挥部就设在乘马会馆,一驻大半年,与土豪劣绅展开多次战斗,地主武装有的被消灭,有的被赶跑,麻城农运取得飞速发展,中共麻城县委在这里组建了麻城农民自卫军。
年11月,以麻城农民自卫军为骨干的武装响应党的号召,奔赴黄安(今红安县)举行了著名的黄麻起义。
从此,乘马会馆驰名四方。一道道号令从这里发出,一杆杆红旗从这里擎起。麻城农民自卫军、义勇军在这里亮剑,两万多人的农民武装从这里出发,3万多热血儿女在这里报名当红军,这里也留下了多位开国将军戎马生涯的最初步履。
乘马会馆
丁坤锋说,乘马会馆是毛泽东早期武装斗争思想在农讲所唯一一次实践的历史见证,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也是26名乘马籍开国将军的摇篮。
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生军指挥部旧址——乘马会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又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小小乘马岗,孕育出26名开国将军,这是发生在20世纪中国的绝版传奇。如今,作为浓缩了这段历史风云的乘马会馆,成为传播红色文化的载体,丁馆长说,今年以来,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先后有15万人来此瞻仰。
乘马岗的大量资料被保存在麻城市档案馆
今年3月29日,乘马岗26名开国将军之一的少将余述生之子余晓新(左三)向乘马会馆捐赠了余述生少将的遗物——55式少将军衔马裤呢军装一套。进一步丰富了乘马会馆馆藏。
46处遗址是浓缩的中国革命史
黄冈市史志研究中心主任颜宏启说,乘马岗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革命英烈的鲜血,每一座山峰都见证了革命斗争的烽烟,如今,该镇境内除乘马会馆外,还保存了王宏坤将军墓、麻城县委传达“八七”会议旧址、杨泗寨、方家垸、得胜寨等革命斗争遗址46处,乘马岗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革命史,有值得深入挖掘的数不清的革命斗争故事。
磨角楼战斗是“围点打援”战役的典范。
磨角楼战斗遗址。磨角楼战斗是我军战争史上“围点打援”的经典案例
年初,鄂豫皖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斗争胜利后,临时特委发现周围敌人已转入守势,他们企图凭借深沟高垒,据守各个据点,对根据地进行封锁围困。
为了寻机歼敌,扩大和巩固根据地,我军决定转入进攻,确定了以红军主力突击敌人弱点,调动敌人于运动中加以歼灭的作战方针。
1月26日,鄂豫皖红四军以10师的两个团为主力,围攻麻城北部磨角楼守敌13师的4个连,以11师和10师另1个团作预备队。意图是吸引麻城之敌出援,在野战中“出奇兵而歼灭之”。
磨角楼被围后,敌13师副师长朱怀冰果然率兵4团,由麻城前来援救,行至骑骡铺以北地区,遭到在此埋伏多时的红军主力部队的迎头痛击,敌恃其人数多武器精良而拚死顽抗,我军则利用有利地形对敌坚决打击,经3日激战,红军毙伤俘敌余人,最后终于将这批援兵全部击溃。
眼看援兵不至,被围在磨角楼的守敌已成瓮中之鳖,很快被全歼。
这次战斗共歼敌千余人,缴枪千余支,是鄂豫皖红军第一次有计划地运用“围点打援”战术所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从乘马岗走出的我军指战员后来奔赴抗日战场和解放战场,将围点打援战术运用得越发得心应手,还在全军发扬光大,为赶走日寇、打败国民党军队发挥了重要作用。
红色公路串起每位将军的家乡
从麻城至乘马岗,有一条宽阔的红色旅游公路连接,沿这条公路可以很方便地到达磨角楼战斗遗址等多处红色遗址。
麻城市公路局负责人介绍,白小线地属乘马岗镇,起点位于该镇白果树村磨盘山岗,止点位于该镇小寨社区郭家楼,与河南省新县接壤。
“这里的我军高级将领人数之多,密度之高,全国罕见。为了利用好这份宝贵的红色资源,麻城市坚持将农村公路建设融入到红色文化中,为乡村经济振兴发挥重要作用”。年,麻城市农村公路管理局对白小线全程10.公里进行了升级改造,刷黑小寨村部至河南许墓交界省际红色旅游公路5.8公里,打通省际“断头路”。
不久前,黄冈市交通局制定方案,畅通通往该市81位开国将军故居的道路,通过品质提升、提档升级、破损修复等方式,新改建红安、麻城将军故居路.7公里,其中红安县.6公里,麻城市.1公里,总投资约3亿元。所有将军故居通双车道公路,麻城市还将对所有将军故居路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