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行业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薛仁贵将军三箭定天山,十三万军集体投降
TUhjnbcbe - 2024/5/18 16:14:00
在古代几千年社会,王朝不断更替,而每个朝代都有名震天下的名将,如战国时代的白起,秦末的项羽,三国时代的关羽等。而下面这位名将,可谓神勇非常,奉命出征,射了三箭吓破敌胆。敌军13万人被迫投降,就地活埋,也因此遭遇未有之惨败。公元年,在大唐领土西北天山一代的铁勒九姓背叛朝廷,公开反叛,纠集大军。唐高宗决心一举荡平,因此任命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薛仁贵为副总管,率领大军出征讨伐铁勒的叛乱。郑仁泰、薛仁贵带兵经过长途跋涉,过沙漠,越草地,到达天山。而此时的铁勒叛军想趁唐军远道而来,立足未稳的时机,聚集了十几万大军前来交战。而且为了壮声威,铁勒部队选出了几十位力大无穷,勇猛过人的勇士打头阵,挑战唐军。没想到薛仁贵只是连发了三箭,立刻带头的3位铁勒勇士应声倒地,直接死亡。对于这一幕,在场的铁勒先锋部队惊呆了。因此,将薛仁贵视为天人,直接失去了继续作战的勇气。先锋直接投降,唐军趁铁勒军阵脚大乱的时候,趁势掩杀过去,铁勒大败,最后13万人投降。此战唐军以微小的代价大获全胜,因此,“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传遍天山南北,威震西域。而此战之后,铁勒九姓全部向大唐投降,但是大总管郑仁泰却不允许他们投降,拒不接纳。而是纵兵在铁勒部落大肆抢劫杀戮,抢夺金银财宝,美女财货。铁勒部落为了躲避只能四散逃去,不知所踪。而此时郑仁泰派出去的侦察兵回来报告,在不远处的上山,漫山遍野是敌人的牛羊,我们可以很轻松的夺下来。郑仁泰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抢劫上瘾了。因此,带了轻装奇兵,自己连盔甲都脱了,直接奔袭而去,而薛仁贵留守大营。但是,郑仁泰一路狂奔,穿过大沙漠,一直追到了仙萼河,都没看见一个铁勒军队,史书记载“不见虏,粮尽还”,也就是说追了这么久,都没看见敌人,粮食吃完了只能回撤。而回来的路如此漫长,又没有粮食,士兵们饥寒交迫,最开始只能不断的杀战马吃,喝雪水,而战马毕竟少,最后连战马都吃完了。发展到互相残杀,人吃人的境地。《新唐书·薛仁贵传》记载“人饥相食”,最后成功回到天山营地的只有不到人,而人,不是死在敌人的手中,而是互相残杀而死。回到长安后,郑仁泰的失败受到了朝臣的弹劾,纷纷要求严惩,因为损失多的骑兵,是当时建国以来的巨大损失。“自圣朝开创以来,未有如今日之丧败者”,可见当时的中国人多能打啊,杀了人13万,自己死了,这就是大惨败啊。结果唐高宗没有杀郑仁泰,念及是先朝老臣,又参加过玄武门之变,因此没有处罚。我们再说一个:图片来源于网络国史君(国史通论)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经讲到唐朝历史上一次惨痛的远征经历:唐高祖龙朔元年(公元年),行军大总管郑仁泰在取得胜利之后贪图敌方辎重,率军1.4万人横渡大漠,却迷失方向又遇雪灾,最终一个敌人都没见到,自己部队靠互相残食只存活了多人。行军大总管郑仁泰之前取得的胜利几乎可以说是副总管一个人的功劳,他向13万敌军射出三箭之后,敌军集体下跪请降,随后他下令将这些军队全部活埋——他就是薛仁贵!铁勒寇强汉铁勒在今蒙古高原附近龙朔元年,贝加尔湖附近的唐朝军队中传唱着一首简短的军歌:“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他描述的就是行军副总管薛仁贵的传奇事迹。铁勒是隋唐时期比较强大的游牧民族,共分为九部,当时称为铁勒九姓,其中有两部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即薛延陀和回纥(即回鹘)。唐太宗时期在铁勒统治区内设置了羁縻都督府,但太宗驾崩之后铁勒开始与大唐若即若离,并于龙朔元年勾结相邻的多个部落,率军十几万南侵。三箭定天山薛仁贵雕塑郑仁泰在玄武门之变中充当了击溃李建成与李元吉的先锋,故在太宗一朝很受恩宠,唐高宗即位之后依然对他非常重视,铁勒寇边消息传来之后,高宗任命他为行军大总管,以薛仁贵为副总管。两军对阵之时,薛仁贵向铁勒射出三箭,击毙三人,铁勒随即军心涣散,纷纷跪地请降。双方几十万军队尚未交战,唐朝便取得了胜利,怀着对薛仁贵的崇拜,唐朝军队中开始传唱“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的军歌。降军悉坑之电视剧照之前国史君(国史通论)曾与大家讨论,古代战场中为何屠城、杀降之事为何频繁发生,在此不再赘述。《新唐书·薛仁贵传》记载,远在今贝加尔湖附近的、久经沙场的薛仁贵面对铁勒十三万降兵,“仁贵虑为后患,悉坑之”,此后“九姓遂衰”。平壤会师电视剧照这一仗之后,却有人开始弹劾郑仁泰和薛仁贵,主要原因是郑仁泰贸然出师,造成了不必要的巨大损失,薛仁贵在军队中肆意犒劳将士,以至于“虽矜所得,不补所失”,但对杀降一事只字未提。对此,高宗“诏以功赎罪”。五年之后的乾封元年(公元年),薛仁贵与李勣在平壤会师,高句丽被灭国,归大唐安东都护府管辖。唐朝版图
1
查看完整版本: 薛仁贵将军三箭定天山,十三万军集体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