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行业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终于弄清楚,红军长征时飞夺的泸定桥由12
TUhjnbcbe - 2024/4/5 22:35:00
白癜风治疗新技术 http://m.39.net/pf/a_4621488.html

大渡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南麓,向南流入四川,在大雪山、夹金山、二郎山、大相岭等横断山脉的群山峻岭间一路奔腾,在四川乐山与岷江会合,最终流入滔滔不息的万里长江。在这条汹涌奔腾的大河两岸,百年来一直上演着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传奇。

多年前,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率领3万将士来到大渡河边,面对着惊涛拍岸的滚滚洪流,太平军苦战一月有余却始终无法渡河,在西岸遭遇了全军覆没的厄运。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队伍再一次到达了大渡河边。此时前有猿猱难渡的天堑,后有虎视眈眈的追兵。能否渡过大渡河也成为了红军生死攸关的大事。5月的大渡河正值暴雨季节,黄褐色的洪流倾泻而出,以摧枯拉朽之势冲击着两岸的峭壁。当时,百余米的泸定桥已经被敌人拆去了80多米的桥板,只剩下了13根乌青的铁索横在怒涛之上。22名红军勇士挂枪扛刀在光溜溜的铁索上冒着枪林弹雨以爬行的姿势向对岸冲锋。身后的红军勇士则抓住铁索,抱着木板铺就了长征途中最为艰险的生死之路。

多年以后,毛泽东在回忆长征时,对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依旧记忆犹新,他在《七律.长征》中写下了“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千古名句。大渡河和泸定桥从此载入史册。是什么人建起了这座举世罕见的桥梁?泸定县志中对于泸定桥的修建有着明确记载:公元年,四川提督在巡视大渡河后,发现这一代水患频发,商旅行人往来不便,偶一失足变形影俱无,需造桥梁、通山川、惠民生、定边陲。康熙皇帝闻奏后,钦点大臣来到此地建桥。一年之后为庆祝新桥落成,泸水平定,康熙御笔题定“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泸定县也因此而得名。

泸定桥是当时连接四川和康藏的唯一通道,是重要的军事要地,是大渡河上建的最早最长的一座桥梁,也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史上的杰作。这座桥始建于康熙44年(年),建成于康熙45年(年)。由桥台、桥身、桥亭三部分组成,两岸桥台为古堡形状,为中国古代汉族木结构建筑,东西桥台之间净跨米,铁索长.67米,桥宽2.7米,桥身由13根铁链组成,每条铁链重至公斤,其中底下并排9根为底链,铺上木板就是桥面,其余4根为两侧的桥栏,每根铁链由至个熟铁手工打造的铁环相扣,全桥共有个铁环,重量约40余吨。

皇帝钦命修建的建筑,其选址自然十分讲究。泸定桥桥西侧桥墩下的岩石都是稳定的花岗岩基岩。地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岩石层,表层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会形成较为松散的风化层,在风化层之下,与地壳连接在一起的完整岩石被地质学家称为基岩。在常温常压状态下,基岩由于和地壳相连,因而十分稳定,不易崩塌滑落,在其上建造房屋和桥梁等建筑也能够长久的屹立。桥西侧桥墩底部的岩石十分坚固稳定,又恰好处在一个曲折的V形谷地中,向河流凹出,这样的平台是天生的建桥位置。凸出的地方建桥就可以相对缩短,节约建桥成本;凸出来的谷地形成一个较平缓的台子,就使得整个地基更加稳定。

大渡河岸有一个叫湾东的地方,那里的峡谷更为狭窄,河流两岸的险滩为直立百丈的陡崖。从岩性和架桥成本来看,湾东无疑是一个更适宜建桥的地方。但是湾东虽然满足了地质条件,但地理条件却不能满足。这里的绝壁隔岸对望,悬崖之上几乎没有任何适合车马停留的平台,更难以在两岸建造楼阁堡垒等配套建筑。而泸定桥东西两个桥头都十分开阔,都有天然的平台,上桥下桥的人群就能迅速分散,真正做到连通两岸,畅通无阻。

在距泸定桥大约15千米的地方还有一个河流平缓兼具平台露出的地方。在那一带有一种奇异的花包石,它体圆如球,形似小山,周围被一条条宛如龙筋的白色物质重重包裹。当地人世代相传,在花包石出现的方圆数里之内都不能架桥造屋,一旦暴雨来袭,花包石附近的建筑很容易遭遇从天而降的灭顶之灾。花包石其实是一整块天然形成的花岗岩,灰白色的经络是另一种坚硬的物质石英。花包石多处于悬挂状态,并非与平地的岩石连为一体,说明这些“超级鹅卵石”来自于其他地方。很可能就是来自于不远处的山体之上,来自于古时的一个滑坡。这样的大型石块能够从上方崩塌滚落,说明这一带的山体内部原始结构十分破碎,在雨水冲刷或者地质应力的不断作用下,仍然可能继续发生不断地崩塌。当地世代相传的不能在此修村架桥,其实暗藏着古人对附近地质规律的认识。

修建桥梁必须同时考虑河流两侧的地质条件。令人不解的是泸定桥桥东侧的基底竟然是一种十分松散的沙砾堆积物,也就是地质学上所说的河流阶地。这种阶地结构松散,很容易破碎,在这样的地方修建桥梁存在着巨大的隐患。但是,河流阶地也不是一无所是,大多地势平缓,土质肥沃,不仅利于耕种,也有利于物质的集散。正是综合的这些利弊因素,古人才最终选择了地质条件并不理想的河流阶地来建造泸定桥。以当时的技术条件,古人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建造桥墩的呢?泸定桥东西两侧各有一座桥亭,亭内横卧着两根粗大的条石,在条石的后端各有一根粗大的铁柱。铁柱头戴铁帽,威武的龙杖中铁索缠绕。当地人称这是保佑泸定桥的镇桥之宝,它一个响亮的名字:将军柱。

作为“定桥神针”的将军柱是承载力的一个重要支点。古人巧妙地利用力学原理:所有的铁索都缠绕在深埋于地底的将军柱上,长达8米的将军柱穿过沙砾堆积层,直接插入到河漫滩下的花岗岩基岩当中,周围再用坚硬宽大的花岗岩条石砌成稳定的桥台。于是,整座桥通过将军柱与基岩连为一体,保证了建在松软的沙砾堆积层上的泸定桥多年来一直安如磐石。

大渡河流域降水充沛,两岸参天大树遮天蔽日。就当时建桥水平和就地取材的便捷性而言,在这里建一座木桥、石拱桥或是最为便利的做法。大渡河是一条海拔落差极大的河流,从源头巴颜喀拉山南麓到注入岷江的河口,海拔落差达到了多米。尤其是在大渡河中游也就是泸定桥所在的位置,由于峡谷狭窄流量大,形成了四川地区水能蕴藏量最大的河段。这样的激流常年奔涌,使得大渡河每年的泥沙含量接近万吨。水流量每秒钟能达到0多立方米,在洪流常年的冲刷下,木桥很难长久保存,一旦到了暴雨,洪水滔天,木桥根本无法抵御冲击。而铁索桥却能有效地对抗洪水,人们只需将桥上的木板收起,这13根铁索链,即便是滔天的巨浪,又能奈我何?

泸定桥一带青山环绕,遍布坚硬的花岗岩,这些岩石硅含量高,颗粒致密,坚硬耐磨,十分适宜建造中国传统的石拱桥。修建石拱桥,两岸必须要有坚硬稳固的基石。花岗岩的密度达到每立方米0千克,如果建造一个长10米,宽8米,高15米的桥墩就得约有吨的重量。拱桥的形态决定两侧桥头的岩石将承受桥身重量所带来的全部压力,但是泸定桥东侧的沙砾堆积层根本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多年前,在没有现代建筑工艺的条件下,即便是能工巧匠也难以用石头建成横跨大渡河的拱桥,所以综合来看,用铁索建桥是当时最为合适的选择。

然而,用铁索建桥却有一个很致命的问题,就是很容易氧化生锈。尤其是建在河流之上,常年的水汽侵蚀,风吹雨淋,一旦生锈,韧性就会大打折扣。如果其中某一铁环断裂,整座桥就会立即岌岌可危。当地百姓家中所有的镰刀铁铲等铁器一般都随手放置,也不会生锈。泸定桥山谷的特殊之处,在地理学上被称为干热河谷,这是一种相对特殊的峡谷类型。一般的河谷,由于四周山峦环绕,谷底流水不断,因而峡谷内部常年雾气袅袅,湿度很大。然而,干热河谷却截然不同,由于日照强烈,风力强劲,峡谷中空气湿度很低。恰恰是这种干热的局部小气候,让泸定桥上的铁索能够历经风雨,依旧光滑锃亮,毫无锈迹。

粗重的铁索又是如何从一边拉到对岸的呢?先把巨绳系于两岸桥亭横梁上,将带有长绳的短竹筒套在巨绳上,把铁索穿挂在竹筒内,在河对岸用七八个人牵拽长绳,带动竹筒使铁索沿着巨绳滑向对岸。铁索被牵引过河后,把铁索拉紧并锚固牢靠是索桥成败的关键所在。泸定桥的铁索一端先在西岸固定,另一端围绕在东岸二个直径约为5至6米的大木辊上。木辊表面上挖了很多交叉洞眼,用木棒插入,扳动木棒,使木辊滚动,铁索随之慢慢拉紧。拉紧一段,用插销插在重叠的扁环中,紧到不满一个扁环时,再用铁板条作为楔子一片片插入隙缝中,直到拉紧为止。铁索拉紧后,把它锚套固定在桥台后面落井中的困龙上,困龙紧贴在地龙桩上。地龙桩埋置在离桥台顶面有5米多的地方,以便得到足够的压重。据估算,西岸桥台自重约2吨,铁索传给桥台的总拉力仅吨,安全系数较大。利用桥台自重作为压重,来承受铁索的巨大拉力,是我国古代桥工的一个创造。

泸定桥铁链曾断裂过多次,“道光二十三年(年)十月,铁索九条忽断,溺毙多人。今年春(年)新修焉。”照过去的规矩,三五年就要大修一次,一年小修一次。大修时须将全部铁链拆卸,收到一岸(一般是东岸)逐节检查整修,铁环若有裂缝损伤一律更换。当时的要求非常严厉,要求每个铁环必须打上铁工记号,若有差池,轻者打二百大板,重者丢命!泸定当地人曾无数次见到过大修,13条大铁索卸在河滩上,由最有经验的老铁工用小锤逐环敲打,发现有问题的环就作个记号,由专人更换新的。多年来,最早的一批铁环已经基本换光了,现在桥西头还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个。

在泸定桥上,还能发现为适应这种局部小气候而采用的独特筑桥方式。古人在修建这座桥梁时并没有把桥面木板铺满,而是铺的非常稀疏。之所以留下这样的缝隙,也正是由于这里属于干热河谷,为了避免大风对桥的稳定性产生影响,所以稀疏的铺法一直沿用到了今天。这座印在了小学课本上的桥梁家喻户晓,蕴藏的许多川西百姓世世代代积累下来的地理认知、空间观念和实践经验。新中国成立前,包括甘孜州、雅安市在内的整个大渡河上只有一座泸定桥。目前,仅泸定县境内,大渡河上大大小小就有29座桥梁。

硝烟散尽后的今天,这座由万千铁环相扣而成的铁索桥成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缅怀革命先烈的重要基地。多年来,泸定桥建成以后一直是免费使用的,不过如今成为了4A景区后也开始收门票了,虽然10元的门票并不多,但是游客却对此很不满,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之所以来这里,就是因为泸定桥是“红色”旅游景区,这样的旅游项目不应该收费,而且这个桥也不是景区专门建的,已经落成多年了,为什么现在却开始收费了呢?

王成,中国走遍56民族及吃遍56民族总策划总领队,中国探险家俱乐部人文领域特别顾问。媒体撰稿人,乐途旅游网超级灵感旅行家。工农商学兵貌似占全,能朝九晚五,也有诗和远方。惟愿我们在行走中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本文图片和文字所有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署名,未经许可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其他需求请与作者联系。

1
查看完整版本: 终于弄清楚,红军长征时飞夺的泸定桥由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