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上次编辑了几篇关于心理学实验的文章。这次编辑一个心理学中常见的心理效应系列,目的是让大家了解什么是心理效应,最终给大家的生活和工作带来积极地影响和改变。
总的来说,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同任何事一样,它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意义。因此,正确地认识、了解、掌握并利用心理效应,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接下来,我将给大家分享十五个常见的心理效应,分别是:野马效应、聚光灯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毛毛虫效应、晕轮效应、酸葡萄效应、凡勃仑效应、糖果效应、南风效应、三明治效应、蝴蝶效应、破窗效应、登门槛效应、鸟笼效应和鲶鱼效应,希望通过这些文章的分享,能够给你更好地的工作和生活。
今天我们来分享前三个心理效应。
第一个是野马效应,它的理论来源于: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吸血蝙蝠,常叮在野马的腿上吸血。它们依靠吸食动物的血生存,不管野马怎样暴怒、狂奔,就是拿这个“小家伙”没办法,它们可以从容的吸饱再离开,而不少野马被活活折磨死。然而,动物学家发现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极少,远不足以使野马死去,野马的死因是自身的暴怒和狂奔,这就是著名的“野马效应”。
对于野马来说,吸血蝙蝠只是一种外界的挑战,是一种外因,而野马对这一外因的剧烈情绪反应才是造成它死亡的最直接原因。就像我们人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如果我们不能宽容待之,一时情绪激动,甚至暴跳如雷,大发脾气,可能会严重危害自身健康。情绪是我们自身选择的结果。外在事物并不能伤害我们,倒是我们自己对这些事物的信念与态度让自己受到了伤害。所以,如果不能很好地管理我们的情绪,将它操控在良性运行的状态下,那么就得做好准备支付恶劣情绪所造成的巨大成本,因此,换言之,管理好我们的情绪至关重要。
第二个是聚光灯效应,它的理论来源于年,康奈尔大学心理学教授汤姆·季洛维奇和美国心理学家肯尼斯·萨维斯基在期刊上发表了“聚光灯效应”的实验,验证了人们总认为自己是一切的中心,是所有情境的焦点。他们要求受试者穿上印有过气歌星头像的T恤,走进已有5人的房间。研究人员先询问穿T恤的受试者,觉得有多少人注意到身上这件有点糗的T恤?再去问另外5人是否注意到T恤上的头像?结果显示,“穿T恤的学生”觉得有5成以上的人都注意到他的衣服,但是针对其他5人的调查,却只有1人看清楚T恤上是什么图案。季洛维奇和萨维斯基由此推论:人们太在乎和自己有关的事物,以为别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自己身上,这就是聚光灯效应。
有时我们总不经意地把自己的问题放到无限大,当我们出丑时总以为人家会注意到,其实人家或许当时会注意到,但事后马上就忘了,但是我们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焦躁不安,懊恼不已,我们可以试着去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首先我们可以提醒自己,别人的注意力并不在我们身上。根据一项研究,人们对你的注意力只有你想的一半多。其次,可以尝试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我紧张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别人肯定也和我一样紧张。”然后,调节自己的呼吸,深呼吸几次,配合心理上的暗示,症状会大大缓解。其实,没有人会像我们自己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