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废帝光大元年(年)四月,华皎举兵叛入北周,湘州再次陷入战乱之中。这次湘州之叛是梁末以来第三次(前两次均系王琳),为何湘州总是出现叛乱?从根本上讲,是随着南朝开发的深入,湘州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湘州崛起为长江中游仅次于荆州的大州。南朝要控制全国局面,势必要牢牢控制这片区域。但若像肢解荆州那样再肢解湘州,在西有益州、东有江州、北有荆州、南有广州的情况下,碎片化的湘州无法发挥出地区性战略重心的作用。因此梁末以来,湘州一直在任用大将镇守此区域,这是势所必然。
韩子高死后,原来与他交好的华皎不免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华皎深恐也被陈顼杀了,便抢先动手。他假意上书,请求兼领广州。湘州本已是中游大州,再领广州,地盘过大,与建康处于分庭抗礼之地,非功勋宿将且忠贞不二者方可兼领。华皎此举不外乎试探陈顼对他的态度,陈顼自然不会把这两个大州交给先帝的心腹,但为稳住华皎,表面上还是答应。这种试探与应答聊胜于无,华皎内心早已判定陈顼容不下他,陈顼亦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朝廷的任命诏书还未发出去,华皎便公然反叛,他遣使到江陵,声称愿意拥梁王萧岿为主(萧察当时已经去世,子萧岿继位为梁王)。附梁就是附周,近在江岸的北周,是华皎最好的外援。
消息传到长安,北周舆论大哗。接纳华皎之叛,意味着与陈朝开战。但北周当时的国力,实在不适合再发大兵出国征战。御正大夫崔猷谏阻说,洛阳大战部队死伤大半(此语当属夸张,北周战参诸将均未记录伤亡数字,斛律光本传云俘斩仅余人,但周军受到严重打击当属无疑),根本无力再发动大战。且周陈两国一直友好往来,贸然兴兵,恐怕会招致日后的麻烦。
宇文护执意不听,他有自己的考虑。由于没有明确的记载,不能具体推定宇文护出于什么考虑打这场并没有十分把握的仗。但可以根据前后史料大胆地做一下猜想。
其一,是否有积攒政治声望的意图。宇文护连轼二帝,毕竟于理有亏。如果能打一场扬眉吐气、开疆拓土的大胜仗,自己的政治声誉必将极大挽回。其二,是否有灭陈的现实考虑。其时北周已据有全蜀,黔中诸郡也在陈文帝时软硬兼施夺到手中,湘州成为南陈的边防前线。现在进攻湘州,在地利上有较大便利。拿下湘州,顺流东下灭陈就举目在望了。这一条是北周的国家利益所在。其三,是否受到两次小规模战争的鼓舞。洛阳大战后,北周相继对河西稽胡部落和信州(今川东、鄂西交界处)蛮人用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削平了两地的叛乱,宇文护或许是受此鼓舞,认为周军的基本实力还在。
宇文护影视剧照事实上宇文直的因素也不可小视。宇文直是宇文泰第六子,周武帝宇文邕的同母弟。宇文直为人轻浮诡诈,贪恋权力,素无信义。他见宇文护专权执政,不与亲兄亲近,反而投靠宇文护,以求进位荣身。保定元年(年),宇文直得以出任襄州总管。襄州是山南第三大州,领7郡12县(广州11郡18县、荆州5郡13县),地处后梁之北,是北周在江陵方向的战区统帅部所在。宇文护把宇文直外放到此处,目的是让宇文直牢牢控制后梁这个仍具一定实力的傀儡政权,并监视南朝动静。此时南朝发生叛乱,正合上了宇文直要立功荣身的企图,虽然史无明文记载宇文直是否主张接纳华皎,但既地处瓜田李下,宇文直脱不了嫌疑。
北周朝中诸臣不敢违逆宇文护的意思,天和二年(年)六月,北周决策出兵南下,准备进入湘州接人夺地。大军主帅是襄州总管、卫国公宇文直,主要兵力共分三部分,其一是荆州系统部队,主要是水军,荆州总管权景宣统领,人数失载,但权景宣长期负责监视后梁军,后梁军主力约2万人,权景宣部下当不会少于此数;其二是后梁水军,总兵力2万。其三是大将军元定所部陆兵,步骑数千人。总体估算,周军约5万人。
周武帝宇文邕影视剧照周军的总体部署是,荆州之众与后梁水军一同进军,由江陵顺江而下至洞庭湖,与华皎军会合,然后再东下扼住郢州,断绝陈军沿江来攻的水道。元定所部陆军分道进军,围攻郢州江夏郡,拒陈军于湘州之外。
华皎一贯被陈文帝委以重任,湘州兵力较强,故而他大旗一举,湘州周边南陈州郡迫于华皎之势,纷纷归附,他控制的区域大概有湘州诸郡和巴州巴陵(今湖南岳阳)、岳阳(今湖南平江)。唯有武州刺史陆子隆据守武陵一带(今湖南常德),据不归附华皎。
陈军方面,陈顼在与华皎虚与委蛇时便密令大将吴明彻为湘州刺史,令其率水军3万前往湘州突袭华皎。续后又遣大将淳于量率5万水军自建康向郢州,支援吴明彻。另以老将徐度都督冠武将军杨文通率步军从安成郡(今江西安福)出茶陵,巴山太守黄法慧从宜阳(今江西宜春)出醴陵,袭击湘州腹地。郢州刺史程灵洗、江州刺史章昭达合郢、江二州之兵聚于夏口,对抗周军。在部署军队的同时,陈顼下令将华皎在建康的家属全部杀光,又对叛乱州郡下达了曲赦巴、湘二州的诏令,声称叛乱罪在首逆华皎,从逆者如果投降朝廷可既往不咎。
吴明彻影视剧照陈朝开国老将中,除了64岁的老将杜棱留镇建康外(韩子高被杀后,杜棱继任中领军),徐度、吴明彻、淳于量、章昭达、程灵洗一班大将倾巢而出,参战总兵力近10万人,可谓倾国之兵,足见陈朝争湘州之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