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行业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因老子传说还是皇家赏赐历史上成都青羊宫的
TUhjnbcbe - 2023/9/1 19:48:00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1053053973129699&wfr=spider&for=pc

都知道,成都是一座建城历史长达多年的古城,中心五大主城区武侯、青羊、金牛、锦江、成华每一个区名的来历几乎同样悠久,甚至郫县郫都,双流广都,新都等名称渊源,都是比成都建城更早的古蜀城名。在五城区中,很多人会认为,青羊区这一名字就是因为有一座著名的道教宫观青羊宫而得名。

当然,今天人们这么理解并不算错,可严格说,青羊宫本身的历史虽然也有多年,但还不大匹配成都作为中华著名古城的地位,这座宫观的得名恰恰也是根据成都历史上早有流传悠久的“青羊”文化典故,当地早在西汉时期就有青羊肆,后来这一道教宫观正式定名“青羊宫”已在唐朝末年。换句话说,在唐朝以前,“青羊”故事已经在成都流传了差不多千年之久。

成都市青羊宫大门

一、汉代时期“青羊”与老子的文化典故

成都流传的“青羊”文化积淀十分悠久。最早记载“青羊”名称的史籍是西汉末年扬雄写的史书《蜀王本纪》。

扬雄自己就是成都郫县人,著名的诗文家、玄学家和方言学家,被称为“西汉大儒”。他在《蜀王本纪》中记载:“老子为关令尹喜著《道德经》,临别曰:‘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扬雄生活的西汉末年距东汉中期张道陵入蜀创立五斗米道要早多年,但已经预示巴蜀地区的道教文化基因是相当久远。

唐代乐朋龟撰写的《西川青羊宫碑铭》记载青羊宫来历正是依据汉代的老子传说:“太清仙伯敕青帝之童,化羊于蜀国。”可以说是从《蜀王本纪》进一步演化的故事,提到关令尹喜三年后如约来成都青羊肆寻老子,结果在青羊肆遇见一个孩童手牵一只羊,就是太清仙伯老子命青帝童子变化而来,然后指引尹喜来找老子。这时,老子已再次降生青羊肆李大官人家,是一个生下来长白发的孩童。尹喜跟随牵羊的小孩来到李大官人家,白发孩童老子忽然显现法相,端坐莲台,为尹喜敷演道法。尹喜因此悟道成仙,并随老子西去。

道德经亦名老子

不论史学还是文学,《蜀王本纪》的作者是否为扬雄有一定争议。像记载巴蜀古代传说史事的另一典籍《华阳国志》说:“司马相如、严君平、扬子云、阳成子玄、郑伯邑、尹彭城、谯常侍、任给事等各集传记,以作《本纪》”。指司马相如、严遵、扬雄、阳成子玄、郑廑、尹贡、谯周、任熙等人都写过《蜀本纪》,不过除扬、谯的见人引用之外,其余各家都不可考,但不管怎样,流传写书这些人绝大多数都生于两汉或三国时期。

虽然流传扬雄是《蜀本纪》作者说法最普遍,可能性却不是很高。反而三国蜀汉谯周写《蜀本纪》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作为宣传老子传道事迹的故事,显然需要依赖道教的发生,扬雄生活的西汉末年,顶多只有一些弘扬道家文化的寻仙方士,这在秦皇汉武时期都不少,但不大可能专门通过著述来弘扬老子的传说。

谯周作为三国蜀汉之臣,史书《三国志》作者陈寿是他的门生,第一位引“谯周《蜀本纪》”及其内容的正是《三国志》的注家裴松之。谯周生活的三国时期,蜀中已经有浓厚的早期道教文化积淀,如从张道陵、张衡到张鲁三代在巴蜀地区传播五斗米道,距成都很近的青城山和鹤鸣山已经是道教胜地,之后西晋成汉时期还有著名的天师范长生,所以由谯周记录传播老子在成都的传说是比较可信的。

从城市发展轨迹说,魏晋时期已经流传有“洛阳纸贵”的《蜀都赋》,为三国时代三都赋之一。成都其实从秦汉大一统以来,一直是市井繁荣的商业型城市。自汉武帝采纳唐蒙、司马相如的建议开辟西南、凿道运粮之后,商业越发繁荣,人口随之增加,因而渐向城外西南二江之间发展成为“南市”,与锦江外江两岸的“车官城”“锦官城”隔水相望,故南部城门就名“市桥门”,桥曰“市桥”(即故老相传的老南门大桥)。市者,就是指专门买卖交易的场所,如当时长安洛阳的东市和西市。

扬雄塑像

从汉代、蜀汉到西晋,成都的南市区域一直在市桥之南,包括今天青羊宫所在的地方,这里毗邻锦江,当时就有一个用来交易的市中市,据说是以黑羊为主。青者,黑也,所以有青羊肆之名。肆,在古代起初有买卖店铺的含义,如《论语·子张》就有:“百工居肆,以成其事。”民间俗语也有茶坊酒肆的说法。

成都市现在的青羊正街原名“青羊肆街”,真正老成都人都知道,青羊宫一带在民间更广泛说法的确就叫“青羊肆”,但后来的人往往容易听错,误以为是“青阳寺”或“青羊寺”。

二、唐朝为什么把玄中观改名青羊宫?

青羊宫的前身叫玄中观,据说兴建于唐朝初年。之前,成都还有更悠久的严真观、通真宫,可惜已经不存。而青城山一带的宫观,如真武宫(祖师殿)、上清宫、上皇观、中皇观、丈人观等,最早都出现在两晋天师道兴盛时期。

都知道唐玄宗李隆基为躲避安史起兵而逃往成都,以太上皇身份在成都居住了一年多,对儿子肃宗李亨擅自登位,心里一度很郁闷。官军收复长安以后,玄宗没有急着想要返回,已经打算在升级为南京的成都府养老了。

唐玄宗在成都的行宫究竟是哪里说法不一,指城中心今天大慈寺所在比较多。因为大慈寺正是唐玄宗下令扩建,邀请著名新罗僧人无相禅师(他是新罗的太子,在成都主持修缮了多家寺院)规划扩建工程,由唐玄宗亲自书写匾额“大圣慈寺”悬于山门。从中唐跨越两宋长达近五百年,大慈寺一直是成都乃至整个巴蜀规模最大的寺院,多半与喜好奢华的唐玄宗曾居住这里有关。

今天表明青羊宫与二仙庵关系的依据

虽然都知道唐玄宗更热衷修道,却并没有选择道观改为行宫,可能一是当时道观规模相对太小,二是往往距离城区较远,如玄中观位置已算城外郊区,像不远处杜甫所在茅屋草堂完全是一派田园风光。

唐代玄中观比后来的青羊宫规模还要小,青羊宫直到清朝初年的重建,就在今天成都人所知与青羊宫相邻的文化公园,还另建有一座二仙庵供奉吕洞宾为主,主体大殿为吕祖殿。号称“二仙”,吕洞宾之外另一仙指韩湘子,可貌似并没有以韩湘子为主的殿宇。二仙庵名下的如斗姥殿、玉皇殿,如今视为并入青羊宫的殿宇。修二仙庵之初,正是由于这里空地宽敞,过去是青羊宫外的菜园和花园,接待不少官宦和客人。

斗姥殿,算是唯一明代留存的建筑物,供奉的是一诸多神仙之母神,相传她共生九子,有玉皇、紫微、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斗姥右边供奉的是女仙之首西王母。而唐代时到底有哪些殿宇缺乏资料留存,但历来流传青羊宫最特殊的一个殿,是塑有唐王李渊夫妇像及儿子李世民坐像的“唐王殿”,这是全国道教宫观里唯一一处供奉皇帝的地方,虽然唐王殿不是从唐朝一直保存的原始建筑,但这一传统却是从唐宋一直延续到清朝的重建,甚至也保留到今天,唐王殿明白无误地揭示青羊宫的由来确实是与唐朝皇家背景有很大关系。

自唐玄宗李隆基回到长安以后,成都在唐朝一直享有行都南京的地位,前来成都任职的全是中晚唐的重臣,如韦皋、武元衡、段文昌、白敏中、李德裕、高骈等。都知道,中晚唐各方藩镇林立,尽管唐宪宗、唐武宗相继遏制过一些藩镇,但形势时好时坏,巴蜀地区距离长安较近,又相对富庶安宁,几乎成为维系唐朝最重要的后方基地。唐末的大起义爆发于唐僖宗李儇登位初期乾符元年(),很快烽火越来越强烈,黄巢义军占领东都洛阳后,开始向潼关进攻,守关将领望风而逃,一如玄宗当年的安史往事。

此时,神策军中尉、被僖宗称为“阿父”的大宦官田令孜眼看京师不保,便挟持十九岁的僖宗,带着皇子、嫔妃以及御林军数百骑,以出幸山南(为山南道节度使,今天陕西汉中地区)为名,重演了当年唐玄宗仓惶出逃的一幕。而文武群臣多数还不知道,当黄巢义军进入长安后,来不及逃离的宰相卢瑑、崔沆,仆射于琮,金吾大将军张直方等都被处死。

青羊宫留存最早的斗姥殿

唐玄宗当年入蜀是年届七旬的老人,想不到一百多年后,他的后代子孙再次踏上这条道路,不同的是,僖宗李儇还是将近二十的年轻人,宋代功臣陶谷(赵匡胤心腹,大军回到开封拥立赵匡胤登基时,准备诏书的就是他,以官职而言正是后周的翰林学士承旨)《清异录》记载:出逃路上没有吃的,宫女就用宫中带出的一点面粉,用村里人送的一壶酒和面,做好了给僖宗吃。僖宗哪里吃得下,嫔嫱哭着说这是消灾的饼,僖宗这才勉强吃了半块。

当时西川节度使陈敬瑄为田令孜的弟弟(田令孜原本姓陈),汇合东川节度使杨师立(治所在梓州,今绵阳市三台县)分别在鹿头关(今德阳市罗江县境内)、绵州(今绵阳市)迎驾护卫。僖宗到达成都,其他知道消息的臣子们也陆续赶到,各地官府及各族首领贡献络绎不绝。如南诏经过高骈一番努力又打又拉,恢复修好,在僖宗避难成都时经常遣使来往,最后还谈及和亲结盟。

唐僖宗在成都四年,和唐玄宗不同,他就居住于玄中观。为什么唐僖宗没有像唐玄宗一样住在规模更大的大慈寺?似乎已经无法考证。倒不是推测大慈寺在武宗会昌年间被毁,恰恰相反,唐末的大慈寺已经非常兴旺繁华,而唐僖宗在成都一是避难,二是选择行宫处理政事,可能宁愿选择相对安宁的玄中观吧。

当时成都城中官署举行过全国选拔的士子科举考试,这四年内,成都行使着京师职能。唐僖宗住在玄中观的时候,没有时间打理扩建,一切都相当简单。到唐僖宗返回长安以后,为了感念在玄中观的生活,这才下诏赏赐库钱两百万,命将便改“观”为“宫”,道士们利用这笔钱,对道观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然后定名“青羊宫”。

因有皇帝旨意,加上唐僖宗李儇命人撰写碑文,寓意青羊宫护佑李唐社稷宗庙有功,于是这就有了祖先及功臣的塑像,有李渊夫妇和李世民夫妇,功臣有尉迟恭、秦叔宝、魏征、李靖等人,唐代扩建后的青羊宫保存到明末被焚毁。然后清康熙年间重建青羊宫,唐王殿得以复原,一直延续到今天,似乎唯有僖宗下令撰写的《西川青羊宫碑铭》,是唯一经历千年的镇观文物,该石碑至今仍在唐王殿前。

青羊宫唐王殿左下角是唐僖宗时碑铭,为千余年的古物

正如当年唐玄宗避难成都时,身边有仙师罗公远随行护送。唐僖宗这一路也有著名道士杜光庭陪伴,唐僖宗曾封青城山为希夷公,并亲自起草祭文,命杜光庭主持在青城山修灵宝道场周天大醮。杜光庭因此爱上青城山,后来他没有随皇帝返回长安,一直在青城山修道,成为与金陵谭紫霄、华山陈抟齐名的五代十国阶段三大道教宗师之一。

唐僖宗返回长安时,下令让打击黄巢有大功的忠武军到巴蜀护卫,忠武军位于河南境内,由另一大宦官杨复光所主持,杨复光虽然是宦官,在挽救危局之时确实立有大功,能够收复长安全仰仗他领导的忠武军,包括收复了义军中的朱温。可惜他死在前往与河东李克用合军的路上,也没有彻底平息当时的义军风波。

当时忠武军鹿晏弘带一帮将领都是杨复光义子,走到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市)不肯再南下,自称留后,想要做节度使的代理头衔。忠武军肩负护驾和稳定重任,军中将领王建跟着杨复光经过一番历练,学到不少,看出鹿晏弘过早暴露割据之心,王建与晋晖、韩建、张造、李师泰等四位都头继续进入蜀地迎接唐僖宗返回长安,为此,王建在皇帝跟前脱颖而出。后来王建逐渐在巴蜀开辟势力,建立前蜀。

唐僖宗虽然在成都维系唐朝,但他才二十出头,内心对社稷前途十分无助,唯有祈求神灵护佑。陪伴僖宗亲身经历过那一段时光的道教宗师杜光庭,后来在《历代崇道记》记录了年轻僖宗当时彷徨急切的心境:“僖宗驻跸西蜀,于中和二年八月二十九日夜,诏帝房宗室李特立与道士李无为到玄中观“混元降生旧地”设醮,祈求太平。忽见虹光如弹丸许,渐渐明大,出于殿基东南竹林中,跳踯入西南梅树下没。于没处穿地三尺,挖得一块砖,上有花纹和篆字,镌刻莹洁。一辨认,篆字刚好凑成一句谶语:“太上平中和灾”。”虽然有一些迷信符咒谶语的痕迹,但能够看到当时皇帝对大唐命运的焦虑,混元、太上都是寓意老君老子,中和灾自然指的是黄巢义军。

皇帝在道观中诚心祈求,得到上天启示,九月一日,西川节度使侍中陈敬瑄顺着皇帝心思上奏:皇帝陛下“深仁旁达于下土,至德升闻于上玄,符谶允臻,祯祥间出。降太上匡时之命,清中和寇孽之灾,乃示明文,爰形古篆。足表妖氛即殄,圣祚无疆,克知收复之期,便是清宁之日。”

有关道教宗师杜光庭的书籍

僖宗非常高兴,就对李特立、李无为和陈敬瑄大加封赐,又于二十一日下诏:“太上玄元大帝与弟子文始先生讲真经于楼观之台,约后会于青羊之肆,便乘云驾,俱入流沙。仙记传闻,地图标载,自周昭至于此日,历数约二千余年,景像寂寥,基踪牢落。今因巡幸,灵贶昭彰,殊光跳跃于庭前,灵篆申明于树下。砖含古色,字验休祯,中和之灾害欲平,厚地之祯符乃现,足表玄穹降祐,圣祖垂祥,将歼大盗之兵戈,永耀中兴之事业。须传简册,兼示寰区。已付史官,备令编录,仍模勒文字,告示诸道及军前。其观可改号为‘青羊宫’,仍置殿堂屋宇。侧近属观田地,约有两顷,近来散属黎氓,多植葱蒜,清虚之地,难使熏蒸。已赐钱二百贯,便令收赎,仍给公验,永归靖庐。”这一诏书后来提到老子与青羊的典故,后来就是扩建玄中观,改名青羊宫的依据。

中和四年(),僖宗从成都返回长安,除表示赏赐玄中观道士扩建道观外,还让翰林学士承旨兵部侍郎、知制诰乐朋龟草写《西川青羊宫碑铭》,树立在修葺的青羊宫中,碑文再次重申成都与老子青羊的渊源:“以表皇家承神仙之苗裔,感太上之灵贶,实万代之无穷也”以及“青羊肆者,按本纪则太上玄元大帝第二降生之所。……于是劫青帝之青童,化羊于蜀国,乘紫云于紫府,降瑞于王官。”

当时除了修建纪念李唐皇家的家庙外,最恢弘的建筑应该正是纪念老子第二次降生于成都青羊肆的紫极宫,这是唐末五代到两宋时期,青羊宫一直非常兴盛的重要原因。而且僖宗还另外颁行诏书,一度令天下道观中供奉老子本尊的紫极宫都要按青羊宫模式来,成为非常高的礼遇。因唐朝早有过诏令,长安京师供奉老子的大殿叫玄元庙,其他地方州府如修建这一大殿都叫紫极宫,这一次青羊宫扩建紫极宫则成了天下模范。

直到南宋时期成都府通判何耕写《青羊宫》诗,还自注:“按赵阅道《成都记》载,宫乃老子乘青羊降其地,今有台存焉。”当时宫观、庙宇、文物一一俱在,自然老百姓都非常信奉这一说法。

三、青羊宫到底有无“青羊”

虽然从唐朝末年起,青羊宫就名扬天下,非常受人们尊崇,那时候长期宣传老子第二次降生地和青羊化身指引道祖的传说,道观之中却并从来没有什么“青羊”的痕迹,实际上除了文字碑铭记录这一点,以及一座唐王家庙,青羊宫的各处殿堂和别处各地道观并没有太多区别。

目前青羊宫的青铜羊是清代才有

为了要让青羊宫有更多与众不同,就需要把“青羊文化”落到实处。到明代的青羊宫内,忽然某一时候“有青铜铸成羊,其大如麋”,据说是特别推崇道教的世宗嘉靖年间,由地方官府放置在道观中。但不过百年左右,这只青羊又神奇消失了,后人推测是张献忠占据成都的时候,八大王瞧不起王室官府的迷信,尤其搜刮各地寺庙道观的金银财帛,他就把这只青铜羊搬走熔毁造钱了。

直到雍正元年(),号称整个清朝时期地位最显赫的四川籍名臣张鹏翮(读音禾,今遂宁市蓬溪县),于晚年将一头“藏梅阁珍玩”的单角铜羊从北京购回,移于青羊宫,“以补老子遗迹”。底座有落款为“信阳子题”的一首诗:“京师市上得铜羊,移住成都古道场。出关尹喜如相识,寻到华阳乐未央。”张鹏翮曾作为谈判副使,随索额图出使沙俄订立条约,后来出任河道总督近十年,治理黄河、淮河造福中原百姓,也是康熙雍正时期廉吏的楷模之一。雍正继位后特别欣赏这位注重实干,为百姓谋福的廉吏,提拔为文华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就在重新添置这只青羊不久,张鹏翮再次受命治理黄河,于雍正三年就病故。

道光九年,成都张柯氏又延请云南匠师陈文炳、顾体仁铸造了一只双角铜羊,献给青羊宫。此二羊为青羊宫的宣传更加锦上添花,从此成了名副其实的镇观之宝。

1
查看完整版本: 因老子传说还是皇家赏赐历史上成都青羊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