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行业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文献中的老子故里老子铭东汉
TUhjnbcbe - 2023/8/28 19:40:00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转自老子文史网

东汉延熹八年(年),汉桓帝先后两次遣使臣至苦县祠老子,第二次祠老时,为表示自己的心诚,命陈国国相边韶撰写《老子铭》所作,并镌石立于老子祠门南,铭文如下:

“老子姓李,字伯阳,楚相县人也。春秋之后,周分为二,称东西君。晋六卿专征,与齐楚并僭号为王,以大并小,相县虚荒,今属苦,故城犹在,在赖乡之东,涡水处其阳,其土地郁塕高敞,宜生有德君子焉。

老子为周守臧室史。当幽王时,三川实震,以夏殷之季,阴阳之事,鉴喻时王。孔子以周灵王二十年生,到景王十年,年十有七,学礼于老聃。计其年纪,聃时已二百余岁,聃然老旄之貌也。孔子卒后百二十九年,或谓周大史儋为老子,莫知其所终。

其二篇之书,称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不自生也。厥初生民,遗体相续,其死生之义,可知也。或有浴神不死,是谓玄牝之言。由是世之好道者,触类而长之。以老子离合于混沌之气,与三光为终始,观天作谶。升降斗星,随日九变,与时消息,规矩三光,四灵在旁,存想丹田,太一紫房,道成身化,蝉蜕渡世。

自羲农以来,(世)为圣者作师。班固以老子绝圣弃知,礼为乱首,与仲尼道违。述《汉书·古今人表》,检以法度,抑而下之,老子与楚子而同科,才不及孙卿、孟轲。二者之论殊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

延熹八年八月甲子,皇子尚德弘道,含闳光大,存神养性,意在凌云。是以潜心黄轩,同符高宗,梦见老子,尊而祀之。于是陈相边韶,典国之礼,材薄思浅,不能测度至人,辩是与非。案据书籍。以为老子生于周之末世,玄虚守静,乐无名,守不德,危高官,安下位。遗孔子以仁言,辟世而隐居,变易姓名,唯恐见知。

夫日以幽明为节,月以亏盈自成,损益盛衰之原,倚伏祸福之门,人道恶盈而好谦。盖老子劳不定国,功不加民,所以见隆崇于今,为时人所享祀,乃昔日逃禄处微,损之又损之馀胙也。显虚无之清寂,云先天地而生,乃守真养寿,获五福之所致也,敢演而铭之。

其辞曰:于惟(玄)德,抱虚守清,乐居下位,禄执弗营。为绳能直,屈之可萦,三川之对,舒愤散逞。阴不填阳,孰能滞并,见机而作,需郊出坰。肥遇之吉,辟世隐声,见迫遗言,道德之经。讥时微喻,寻显推冥,守一不失,为天下正。处厚不薄,居实舍荣,稽式为重,金玉是轻。绝嗜去欲,还归于婴,皓然历载,莫知其情。颇达法言,先民之和,要以无为,大(化)用成。进退无恒,错综其贞,以知为愚,冲而不盈。大人之度,非凡所订,九等之叙,何足累名。同光日月,合之(五)星,出入丹庐,上下黄庭。背弃流俗,含景匿形,苞元神化,呼吸至精。世不能原,卯其永生,天人秩祭,以昭厥灵。羡彼延期,勒石是旌。”

(洪适按语:右《老子铭》篆额在亳州苦县,苦属陈国,故其文陈相边韶所作,碑云:延熹八年八月,帝梦老子,尊而祀之。帝纪,次年春冬两遣中常侍至苦县祀老子。水经载:蒙城王子乔碑亦云,帝遣使致祀,国相王璋,乃铭纪遗烈,盖威宗方修神迁之事,故一时郡国竞作碑表,此石立于延熹无疑,杜子美云:苦县光和尚骨立者,误也。碑中多用太史公语,语唯聃然老旄之说,不同韶。以老子与子西同科,深诋班孟坚之失,至于韩非同传,又置而不论,何也?碑云:孔子学礼于老子,时年十有七,按世家,孔子年十七,孟釐子病戒其嗣必师孔子,故孟懿子与南宫敬叔往学焉,其次,又云敬叔与孔子适周见老子,详史之所记,非一年中事,况孟釐子卒在鲁昭公二十四年,孔子,盖年三十有五矣,韶不详究史家之指而误用之,何贵乎五经笥也。)

《老子铭》又名《老子祠碑记》,作者边韶,字孝先,陈留郡浚仪县人。以写文章著名,教授学生几百人。汉桓帝时,任临颍侯相,征授大中大夫,在东观从事著作。再升北地太守,入朝授尚书令。后来做陈国相,死在任上。著诗、颂、碑、铭、书、策共十五篇,今佚。曾创腹笥堂。《后汉书·卷八十上·文苑列传第七十上》有传。

《老子铭》正文很短,序言占的篇幅较大。序文中首先交代了老子籍贯的变迁,次又记载孔子问礼一事,又载班固《汉书·古今人表》贬低老子,次又记载作铭文缘由。最后称赞老子及其思想。铭文(正文)主要概括了老子其人其书的思想,对其大加赞扬。

汉桓帝刘志

历史背景:

汉桓帝刘志(年-年1月25日),阳嘉元年(年)出生于冀州蠡吾国(今河北博野),东汉第十一位皇帝。刘志为汉章帝之曾孙,祖父开,封河间孝王,其父翼,封为蠡吾侯,其母鞍氏。志袭父爵,本初元年(),质帝刘缵,被梁冀鸩弑。梁太后与兄冀,迎刘志入南宫,十五岁即皇帝位,但是由梁太后摄政,而其兄梁冀大权独揽,骄横益甚。和平元年(),梁太后逝世后,桓帝与中常侍单超、徐璜、具瑷、左悺、唐衡(后此五人皆封侯)及亲信尹勋等密谋,遂诛大将军梁冀与妻皆自杀,及宗亲数十人被戮。而此宦竖以控朝政,专横跋扈,宦官之祸由此而起,流毒后世不止。

或因残酷的宫廷斗争等原因所致,刘志非常迷信宗教,对释迦与老子均十分虔诚。范晔在《后汉书·祭祀下》记载:“前史称桓帝好音乐,善琴笙,饰芳林而考濯龙之宫,设华盖之祠浮图(佛),老子”“桓帝即位十八年(),好神仙事,延熹八年初,使中常侍之陈国苦县祠老子。九年,亲祠老子于濯龙,文罽[jì]为坛,饰淳金银器,设华盖之坐,用郊天乐也”。

(老子诞生地鹿邑太清宫)

价值意义:

边韶受汉恒帝之命撰写纪念老子的文章,应是十分慎重的,苦县距离陈国国都不远,必应亲至考察,否则不会在文章中出现两处与《史记》记载不同之处:

1.发现相县。边韶受命后,沿着《史记》的记载对老子里籍进行了补充,他在《老子铭》中追书:“老子,楚相县人也……相县虚荒,今属苦。故城犹在,在赖乡之东,涡水处其阳。”指出老子所属县原为“楚相县”,相县在春秋之后“以大并小”的战争中虚荒了,汉代已属苦县,但原相县的故城仍然存在,位于老子出生地赖乡的东边,涡水从相县故城的南边流过。在这里,边韶眼中的老子国籍“楚”已很明确,这个“楚”是春秋之楚,但老子出生地赖乡与涡水的相对位置是怎样的,《老子铭》未作交代。

2.厉赖之变。边韶撰写《老子铭》之前的文献中,老子生地厉乡一直记为“厉”,而在《老子铭》中却改“厉”为“赖”,此后赖乡一词出现在老子生地记述中再无更改。对此现象后来史书中认为古“厉”“赖”相通假,但据研究汉语语音史的赵祎缺博士等人考证,该问题是因为两个时期的语言状况所致,即“厉(li)”为先秦时期的官方读音(西土之音),“赖(lai)”是老子生地的地方发音(东土之音)。

延伸阅读:

文本疑证:

《老子铭》在《集古录》作《汉老子铭》,岁月见本文。“右《汉老子铭》,按桓帝本纪云:延熹八年()正月遣中常侍管霸祠之。而此碑云:八月梦见老子而祠之,世言碑铭蔡邕作,今检邕集无此文,皆不可知之,(右真迹)。”[1]其铭《集古录》载全文,《文苑英华》以及金石家著作中录其铭,《亳州》《鹿邑》志乘中皆有选载。

而《集古目录》中,编号为“元第一百六十一”。《集古录》又云:“石汉陈相边韶撰,字为隶书,不著名氏,世以为蔡邕书。据碑延熹八年八月,桓帝梦见老子,尊而祀之,韶时典其礼,因而为铭,碑在亳州卫真县太清宫。”[2]欧阳修亲履其地,谒太清宫,并寻觅其他金石。

洪适撰《隶释》有云:“《汉老子铭》,在卫真县太清宫,边韶文,蔡邕书。”[3]洪适则肯定其碑,为蔡邕所书,此与欧阳修有异。

《隶续》记载,“《老子铭篆额》,一行黑字,文二十一行,行四十一字,皇上字平阙。”[4]洪适特别指出,《老子铭》是篆额,而且说明行与字数,则清楚分明,如果不亲见拓本者,是难以确凿证实《老子铭碑》。

佚名的《宝刻类编》,名臣三,有“汉蔡邕《老子祠铭》,边韶撰,隶书,延熹八年,亳。”[5]又在同书中,有锺繇《大响碑》之后,则为《老子碑铭》,亳。”接着《华岳庙碑阴》与魏文帝各刻二十字,华。”而《老子碑铭》,则处于中间,是否阙上之字,乃锺繇所书,《宝刻类编》,魏《大响碑》,有的金石家作为梁鹄书,而非锺繇。供参考。撰文为边韶,历代金石家皆公认,至于书和篆额,则是异说纷纭,篆额可能是蔡邕。

赵明诚《金石录》,编号为“第一百,《汉老子铭》,延熹八年七月。”[6]此中“七月”应是八月。《金石录》中,还有跋“右

《汉老子铭》,旧传蔡邕文并书,盖杜甫《李潮小篆八分歌》曰:“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世云此碑是也,今验其词,乃边韶延熹八年作,非光和中所立,未知甫所见,是此碑否?而本朝周越《书苑》,遂以为边韶撰文,而邕书,初无所据。”[7]内中涉及“光和”,光和(——)汉灵帝刘宏第三纪元,赵明诚认为杜甫之说未得其实,杜甫还撰有《太清宫赋》。

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为杜甫申辩,另立新解释,“命陈相边韶撰碑。……守敬按碑立于八月,而桓帝纪,系管霸祠老子于十一月当误,否则遣霸八月事。郦氏明言有二碑,光和所立,当是蔡邕所撰,别为一碑,而注不与边韶并叙。又世传《邕集》非完本,遗碑文不载,故今韶撰之碑,犹为考见,而邕撰之碑,竟成俄空,为可惜也。”[8]杨守敬为杜甫“苦县光和尚骨立”证其有,如果今后遗物出土,而《水经注》,汉代四碑,特别是那个无名碑,就有了着落。边韶,字孝先,浚仪县人。四川梓潼,为边韶立的双石阙,今还存其一,蔡邕为边韶撰墓碑,《后汉书》边韶有传。

郑樵《通志》金石有“《老子铭》,延熹八年、唐州。”唐州(今泌阳县),“唐州”可能是雕版印时之误,唐州无有《老子祠》的记载。还有“《老子碑铭》,锺繇书,毫州。”[9]至于他文献,记载《老子碑铭》,则不能都去介绍只好割爱。郑樵,字渔仲,福建莆田县人,《宋史》有传。

目前通行的《老子铭》乃是今本《隶释》所录,《隶释》是南宋洪适著书法著作,是现存年代最早的一部集录和考释汉魏晋石刻文字的专著。《隶释》中的《老子铭》约字,其中阙文6字,实存字,与《隶续》所录碑式的文字存在差别:“老子铭,篆额一行,黑字,文二十一行,行四十一字,皇上字平阙。”根据碑式所载,碑文字数应当为字,洪适的记载存在自相矛盾之处。

引注:

[1]欧阳修《集古录》卷2,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

[2]欧阳修《集古目录》卷23,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

[3]洪适《隶释》卷27,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

[4]洪适《隶续》卷7,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

[5]佚名《宝刻类编》卷3,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

[6][7]赵明诚、金文明校证《金石录》卷1,上海书画社

[8]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卷23,台湾中华书局

[9]郑樵《通志》卷73浙江古籍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献中的老子故里老子铭东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