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从江西和湖北两个省里得出,原因很明显,江西是红一方面军所在的中央苏区主要部分,而湖北是红四方面军所在的鄂豫皖苏区主要部分,无论是部队规模、干部数量和征战历史,都雄居早年全国30万红军的前两位。年首次大授衔的时候,全军共授予元帅和将官名,其后又有一些补授情况,截止到年取消军衔制度时,将帅授衔总数达到了名。
中国革命和工农红军兴起于南方和长江中游地区,因此造成了有五个省份将军数量较多的历史事实,他们主要集中在江西、湖北、湖南、安徽和河南。其中江西省拥有三个“将军县”,分别是第3大将军县:兴国县,共产生开国将军54名,代表人物有肖华上将、陈奇涵上将、邱会作中将等等;第5大将军县:吉安县,共产生开国将军46人,代表人物有刘西元中将、李作鹏中将和余秋里中将等等。
另外江西还有第6大将军县:永新县,这是早年“秋收起义”后创建的井冈山革命老区,共产生开国将军41名,代表人物有王恩茂中将、张国华中将等等。再加上江西省其他各地区、各县产生的开国将军数量,江西省总共产生开国将军名,其中开国上将3名、中将38名和少将名,占据了开国将军总数的20%强!
再来看湖北省的情况,黄麻起义的举行,使湖北省红安县(旧称黄安)成为产生开国将军数量最多的第1大将军县,数量为61名,代表人物有韩先楚上将、陈锡联上将、周纯全上将、郭天民上将等等,可谓将星璀璨。另外一个是第8将军县:湖北大悟,共产生开国将军36名,代表人物有徐海东大将、周志坚中将、聂凤智中将、程世才中将等等。
计入湖北省其他各区各县产生的开国将帅数量,湖北全省的总数为名,其中包括一名元帅(林彪)和两名大将(徐海东、王树声),以及14名上将、31名中将和名少将,在开国将帅的总数中占比为14.6%。这样通过两个省的对比中可以得出答案,建国后将军最多的仍然是江西省,当年中央苏区的主要所在地。
有人可能会纳闷,为什么这两个将军数量大省却只有一位元帅呢?我们不妨看看其他九名元帅的籍贯:朱德元帅(四川)、彭德怀元帅(湖南)、刘伯承元帅(四川)、贺龙元帅(湖南)、陈毅元帅(四川)、徐向前元帅(山西)、聂荣臻元帅(四川)、叶剑英元帅(广东)、罗荣桓元帅(湖南)。
主要原因在于,开国元帅多出自于早年黄埔军校或者北伐军作战序列当中,而这两个系统由于地理上的关系,确以广东、湖南和四川为多,他们也大多是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平江起义的领导者,当然也是人民军队的缔造者团队。而工农红军是后来在江西、湖北和湖南等地发展壮大起来的,所以上述三省的将军数量最多,元帅却比较少见,这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汇总一下开国将帅数量排名前十的省份和占比:
1、江西:名,占总数的20.%。
2、湖北:名,占总数的14.6%。
3、湖南:名,占总数的12.3%。
4、安徽:名,占总数的7.9%。
5、河南:名,占总数的6.6%。
6、四川:95名,占总数的5.9%。
7、山东:89名,占总数的5.5%。
8、福建:83名,占总数的5.1%。
9、河北:79名,占总数的4.9%。
10、陕西:63名,占总数的3.9%。
简要说明一下来源,红一方面军的中央苏区主要包括闽赣地区,也就是福建省和江西省,红四方面军的鄂豫皖苏区当然就是湖北、河南和安徽三省,而红二方面军(红2、6军团)是湘鄂西苏区,也就是湖南和湖北两省。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后,又向西开辟了川陕革命根据地,所以又有了四川和陕西两省。
至于河北和山东两省,主要是抗战初期八路军深入敌后实现大发展的地区,这都是有历史轨迹可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