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行业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技为鳍,掌门1对1要做搅动教育池塘的 [复制链接]

1#

阑夕

教育是一个「慢行业」,这似乎是很多人都认可的一个事实。

一方面,传统的教育公司其扩张的边际效应并不好,其增长往往是线性的,往往与培训点的数量或老师数量直接相关。

另一方面,教育服务是一个周期性的产品,并不存在「记忆面包」那样吃了立马见效的事情,而在一个长周期中,学生成绩的好坏受到了过多因素干扰,使得教育产品本身不仅不能立竿见影的产生效果,还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而破坏原本的效果。

但对于慢节奏的教育行业而言,新技术则成为了改变这个慢过程的催化剂,当然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

从最初的录播课,再到拍照搜题类工具,以及后来的在线大班课,从年开始,就有一大批互联网教育公司希望以新技术改变教育行业,包括BAT、YY这样携流量优势的巨头,在在线教育领域的尝试都不算成功。

家长不愿意为新技术买单,流量无法转变成实际的收入,这成了在线教育热潮一度褪去的重要原因。互联网提供给教育行业最大的价值是连接,但教育中的连接关系要远比一般的社交、电商所建立的连接关系更加复杂,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交互性的服务。

对于像教育这样的传统行业,互联网并非一个革命者,而更像是一个维新者。教育是核心,技术则是催化剂。于是在、年越来越多的教育行业从业者开始寻找利用技术变革教育行业的办法,而非此前由互联网人或互联网公司跨界改造教育行业。

掌门1对1也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成立的。

在创办掌门1对1之前,张翼曾在自己大学课业之余创办了一家覆盖四座成熟的线下K12培训机构,从而使自己足够理解教育培训行业,有行业的实操经验。而对技术的敏锐感,则让张翼看到了在线1对1的机会。

「我一直以来想做的事,是在这个时代创造某个行业的拐点,进而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张翼曾这样解释自己为什么选择放弃现金流不错的线下培训机构,而选择投身九死一生的K12在线1对1教育创业。

张翼很清楚教育是一个慢行业,因此他不止一次地强调,「在教育公司里跑到终点的,一定是有所坚持的、有价值观的、有初心的企业」。

因此掌门1对1仍然是把教育本身作为核心,技术则更多的起到赋能和催化剂的作用。相对于竞争对手,张翼有着传统教育行业的经验,但同时也足够年轻,有热情和意愿将新技术应用在教育领域做尝试,从而让自己成为慢行业中的快鲶鱼。

正如掌门1对1的投资人元生资本合伙创始人彭志坚说的那样,「为什么这几年有这么多教育产品出现呢?因为教育是一件非常互动的事情,而互联网的出现,恰好扩宽了这种互动的边界」。

从最初以自研的在线课堂替代QQ,再到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甚至是脑科学引入在线1对1教育,技术一直都是在扮演着那个提高效率的催化剂角色。年,掌门1对1就基于大数据研发了智能个性化评测提分系统(ICPE系统),这一系统会自动为用户和老师打上标签,以实现最快和最精准的个性化匹配。

在张翼看来,「线下教育的优势是面对面,而线上的优势在于品控和师资」,掌门1对1通过数据系统辅助教研和教学过程,从而实现培训的标准化品控,而ICPE系统则能够让师资得以最大限度地被高效利用。

而针对线下教育面对面的优势,掌门1对1还开发了情绪识别系统,以弥补传统的在线授课模式不能够让老师面对面感受学生状态的不足。

更黑科技的或许是张翼在上海科技节上所提到的,通过脑机交互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学生的脑电波数据,依靠脑电动态数据采集分析,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绪识别、疲劳度识别,分析判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精神状态、思维活跃度和学习专注力。

除此之外,新技术在教育行业也还有着更多的应用可能性,例如通过精准营销找到目标客户,从而降低教育培训行业居高不下的前端获客成本,以及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于教研,从而高效地产出更个性化的教育内容,在互联网教育本身实现有教无类的前提下,进一步做到因材施教。

这些也都是掌门1对1一直在尝试和努力的。

正如著名的「鲶鱼效应」中讲的那样,在原本平静的沙丁鱼池中扔下一条鲶鱼,沙丁鱼就会因此紧张起来,不断游动。

张翼和他的掌门1对1也正在成为教育这个慢行业中的那条快鲶鱼,不仅仅是让自己在这个行业中显得鹤立鸡群,更能够带动整个行业更清晰地正视新技术在教育行业中的价值。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