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行业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每日三国英雄志075曹魏破虏将军李典 [复制链接]

1#

李典(-年,其生卒年均不详,史学界并未确定;只知其享年三十六岁,此处生卒年为笔者根据史料推测论证所定),字曼成,山阳钜野(今山东巨野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李典出身地方豪强之家,他自幼好学,于是拜师学《春秋左氏传》,熟读各种书籍。但李典不乐兵事、起初治民,后来才开始从军。其族父李乾,有英雄气概,在乘氏(地名)集合了好几千食客。

初平三年(年),李乾带领众人跟随曹操,在寿张打败黄巾军。后来,又跟随曹操攻打袁术,征讨徐州。

兴平元年(年),乘曹操攻打徐州之际,留守兖州的张邈、陈宫等反叛。他们迎接吕布入主兖州,兖州各郡县也纷纷归附吕布。吕布军到达乘氏时,李氏宗族在李进的领导下,保住了乘氏。于是,曹操派李乾回到乘氏,安抚各县百姓。

兴平二年(年)夏,吕布的别驾薛兰、治中李封率军到了钜野县,欲招降李乾。他们劝李乾反叛曹操,李乾不听从,于是被他们所杀害。曹操又派李乾的儿子李整带领其父的部队,和其他将领一起攻打薛兰、李封。薛兰、李封被打败后,李整又跟随曹操平定了兖州的各县,多有战功,逐渐升迁。

建安五年(年)正月,发生了“衣带诏事件”,袁绍、曹操双方正式宣战。曹操不再认可袁谭的青州刺史之职,于是任命李整为青州刺史。不久,李典的族兄李整也去世了,当时正值袁曹双方相距于官渡的时期。李整死后,曹操让李典来统领李整的部队,担任中郎将、兼颍阴县县令。后来,曹操认为李典是个可造之材,让他试着管理百姓,升迁为离狐太守。时值官渡之战关键时刻,李典带领家族的人以及所辖部队运输粮食布匹,以供应军需。

建安五年(年)十月,袁绍败逃之后,李典被任命为裨将军,在安民屯兵驻扎。

建安七年(年),曹操在黎阳攻打袁绍二子袁谭、袁尚,于是派遣李典与程昱等将领用船将军粮运输过去。正赶上袁尚派魏郡太守高蕃带领部队驻扎在河上,断绝了水道。曹操下令李典、程昱说:“如果船过不去,就走陆路。”李典与各将领商议说:“高蕃的部队缺少兵甲,只是依仗水势,士兵有轻敌的心思,攻打他们一定能够取胜。在军队可以不听圣旨,只要是有利于国家的事,自己做主也可以,应该立即攻打。”程昱也这样认为。于是向北渡过黄河、攻打高蕃,最终取得胜利,水路终于畅通。

建安七年(年),刘表派刘备向北袭击许都,进攻到叶县。曹操调动大将夏侯惇、于禁、李典抵抗刘备,刘备驻军博望,与夏侯惇对峙。一天早晨,刘备率军烧掉营地撤退了,夏侯惇率领部队追击刘备。李典劝阻道:“敌人无故撤退,我怀疑肯定有埋伏。南边的道路狭窄,草木又浓密,咱们不能追击。”夏侯惇不采纳他的意见,和于禁一同带兵去追击,让李典留守。果然,夏侯惇、于禁中了刘备军队的埋伏,纷纷被击溃了。幸亏李典要有准备,带兵前去救援。刘备望见救兵已到,于是撤退,夏侯惇、于禁这才因此获救。

建安九年(年),李典跟随曹操围攻邺城(今河北临漳县),最终将冀州平定。

建安十年(年),李典和乐进在壶关围攻高干,虽未夺关,但却取得胜利。

建安十一年(年),李典、乐进在长广攻打管承,又取得了胜利,李典因功升迁为捕虏将军、封爵都亭侯。当时李典的族人部下三千多户,都居住在乘氏,他自愿请求迁徙封地到魏郡。曹操笑着说:“你想效仿耿纯(东汉开国名将)吗?”李典谢罪说:“我性格懦弱功劳微薄,但是封赏的爵位太大,确实应该全家族的人都一起效力。另外天下还没有平定,应该迁徙到魏郡之郊,来防御四方变乱,并不是效仿耿纯。”于是迁徙部下族人一万三千多口到达邺城,曹操十分赞许他,加封为破虏将军。

建安十三年(年)七月,李典从征荆州,荆州牧刘琮举州投降。十二月赤壁之战时,曹操徙赵俨为都督护军,督护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共七军。

建安十六年(年)秋,李典跟随曹操征讨韩遂、马超,进军至际河的西岸,并在道东原上扎营。

建安十九年(年)十月,曹操自合肥还,留李典与张辽、乐进率领七千人在合肥驻扎。

建安二十年(年)八月,曹操率大军西征汉中,而孙权趁机指挥十万大军围攻合肥。在东吴大军围城之时,合肥诸将便打开曹操此前之函。上面写道:“若孙权大军来到,张、李两位将军出城迎战,乐将军守城,护军(薛悌)不得与敌交战。”由于双方兵力悬殊,李典、乐进等诸将都对此指示感到十分疑惑。张辽说道:“曹公正率军在外作战,等到他率领的援军到达时,吴军必定已经攻破我们。所以,曹公这是在告诉我们在敌军集合完毕前去攻击他们。我们先挫折敌人的气势,以安定军心,然后可以顺利守城。成败之机,就在此一战,各位还有什么疑惑?”张辽打算按照曹操教谕与李典一同出城交战,只是担心自己与平常互不和睦。

当初,李典的至亲(族父李乾、族兄李整)和李氏宗族与吕布集团有着血海深仇,张辽当时还隶属于吕布集团。故而李典和张辽之间是有着旧日仇怨的,张辽十分担心他不从自己之议。李典却慷慨道:“这是国家大事,要看你的计策是否可行,我怎么可能因私怨而不顾大局呢!”于是,率领部众与张辽一起出击,最终以八百壮士打败了孙权十万大军。

“逍遥津之战”固然成就了张辽(“张辽止啼”由此而来),但此战之所以能够大胜,与李典的顾全大局是分不开的。正是由于张辽、李典、乐进三将能够通力合作,才有了最终的大胜;《三国志-武帝纪》就专门歌颂了“孙权围合肥,张辽、李典击破之。”而东吴一方的传记中,都只能陈述“陈武斗死,宋谦、徐盛皆披走”的事实,却不能用“斗死”或“披走”描述曹魏将领。

“逍遥津之战”获胜的消息传到曹操那里,曹操大喜过望。拜张辽为征东将军,并给从征有功的李典增加封地一百户(加上以前的封地,李典此时的封地住户已经达到了三百户)。

建安二十年(年)八月,合肥之战的时候,当地曾经有过一场大瘟疫,即“疫疾”。这场大瘟疫应该很大,以致于在几个月后,东吴大将甘宁就因此病逝。李典也应该是在此战之后不久就去世了,时年三十六岁,其子李祯继承了他的爵位。

关于李典的去世时间,史料并未确定下来,但从其他旁证可以得知,时间应在建安二十一年(年)。第二年,即建安二十年(年)三月,曹操令夏侯惇、曹仁、张辽、乐进、臧霸等二十六军屯居巢。这其中就已经没有了李典的身影,此后也再无李典任何作战记录,推测应该是在前一年已去世。

魏黄初元年(年)十月,魏文帝曹丕代汉称帝后,追念李典合肥之功,特意追加其嗣子李祯食邑百户(加上李典在世时的三百户,共计拥有四百户)。

黄初六年(年),曹丕追念张辽、李典合肥之功。下诏曰:“合肥一役中,张辽、李典仅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见如此。他们使贼众至今仍气为之所夺,真可谓国之爪牙。现分封张辽、李典的家族各增邑百户,对他们两人各自的一个儿子赐爵为关内侯。”于是,李典的另一个儿子(不是嗣子李祯)受封关内侯,并获得百户。

作为曹操集团既非亲族又非“五子”的大将,李典其实可算曹魏集团仅次于上述诸位独当一面的大将了;若非英年早逝,他的战功成就或许能够更大。李典为人爱好学问、注重儒雅,从不与人争功;又敬重贤士,生怕自己有礼节不周之处,军营官兵都以他为长者。

后来,李典被追谥为愍侯。然而,李典既非祸乱始兴的一国之君,也非捐躯赴死的殉节之士,故追谥李典之法当为“在国连忧曰愍”。东汉名将耿弇、臧宫,北宋名臣寇准等人,皆是按“在国连忧”之意而获得“愍”的谥号,表达了世人对李典人生经历的怜忧和追思!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