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行业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肇源地名故事之鲶鱼沟 [复制链接]

1#

肇源地名故事之鲶鱼沟

肇源地名故事之鲶鱼沟文/王正人

配乐:岁月静好

种畜场有一条水沟,沟深不到两米,长约6公里,宽约30米,上游在种畜场场部西北一公里处,经小五湖马屯(种畜场四队),从西山下绕过,经由种畜场马队直至套马海,这条沟就叫鲶鱼沟。图片来源于网络早在年以前,种畜场还没有成立,种畜场周边的土地为大地主包云志所有,有一个叫达拉吉的蒙古人在此一边租种土地一边饲养牲畜,后来人们就把他居住的岗子叫“达拉吉岗子”,也就是现在种畜场场部所在地。也不知是哪一年,达拉吉举家搬走不知去向。后来有三户人家分别来到此地,三户人家分别是高姓、王姓和外号叫大牛的一家,具体都叫什么名字以无人记得,只是有人记得“大牛”家里有一头耕地的老黄牛,所以都管它的主人叫“大牛”,更没人知道这三户家是从哪里来的。三户人家除继续租中包云志的土地同时,还不断开垦达拉吉岗子周边的土地。三户人家和睦向处,生活平静安逸。可是没有想到,年8月,松嫩两江洪水泛滥,达拉吉岗子周边一片汪洋,淹没了土地良田,淹死了牛羊牲畜,三户人家20几口人被困在达拉吉岗子之上是望水兴叹,忍受着缺吃少粮的日子,人们只好靠打鱼抓虾维持生活,由于没有捕鱼工具,很难捕获更多的鱼充饥。图片来源于网络挨到深秋,人们终于等到了洪水退去,人们惊奇的发现,在达拉吉岗子下边有一道水沟,沟里全是鲶鱼,人们纷纷进沟子里抓鱼,个头大的一个小孩都抱不动。就这样三户人家靠鲶鱼度过了冬天。后来,由于连年干旱,沟子里水也逐年减少,直至干枯。三户人家也相继搬离了达拉吉岗子。由于有了这道沟,沟里又有鲶鱼,人们就管这道沟叫“鲶鱼沟”,久而久之达拉吉岗子也因为这道沟而改称鲶鱼沟了。图片来源于网络80岁的谷万福是种畜场建场时来的第一批人。据老人讲,种畜场是年建立的,当时谷万福只有17岁,是从新站二段农场调派来的,第一批共有14人,这14人中也有肇源和新站的。来到鲶鱼沟时并没有人家,他们就在鲶鱼沟岗上“平地起鼓豆”,一边建场房,一边开垦土地种植庄稼。日子相当艰苦。那时的鲶鱼沟就是干沟子了。图片来源于网络直到“文化大革命”后期,经过风沙填埋,沟子逐渐变浅,现在基本与周边地面持平,只是还能看出它走向痕迹。过去鲶鱼沟因鲶鱼而名声鹊起,现在鲶鱼沟因鲶鱼沟的弱碱大米而名噪天下。

责任编辑:刘继文

法律顾问:许延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