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行业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论文荐读鲶鱼头鱼排酶解方式和发酵工艺 [复制链接]

1#
《肉类研究》年35卷1期刊载了天津农学院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于德阳、马俪珍的论文《鲶鱼头/鱼排酶解方式和发酵工艺条件优化》。该论文由:天津市淡水养殖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水产品加工岗位)项目资助。

目前,水产品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一直以研究鱼粉、鱼油及开发饲料蛋白为热点,而以其为基料进行酶解、发酵开发调味品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发现,鱼头、鱼骨中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种类齐全、组成平衡。通过酶解工艺,可以改善酶解产物的风味,提高酶解液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和呈味氨基酸含量。

天津农学院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于德阳、马俪珍选用复合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以鲶鱼头、鲶鱼排为基料,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设计优选最佳的酶解和发酵条件,以获得更多的风味前体物质,为指导实际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高压浸提液、一步酶解液、分步酶解液的游离氨基酸组成分析

高压浸提液检测出24种游离氨基酸,酶解液中检测出25种游离氨基酸,酶解过程能够显著提高游离氨基酸总含量,经过一步酶解和分步酶解后,游离氨基酸总量分别是高压浸提液的3.42倍和6.09倍,分步酶解液是一步酶解液的1.78倍。在复合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的共同作用下,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增加。

通过分析一步酶解液和分步酶解液中游离氨基酸组成发现,一步酶解液相对于高压浸提液来说,有8种游离氨基酸(牛磺酸、天冬酰胺、α-氨基己二酸、甘氨酸、丙氨酸、色氨酸、鸟氨酸、脯氨酸)含量出现降低趋势;分步酶解液相对于高压浸提液来说,只有α-氨基己二酸含量降低,其他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明显增加。

分步酶解液和一步酶解液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是高压浸提液的2.40倍和0.73倍,增加幅度最显著的是谷氨酸。一步酶解液中谷氨酸的检出量为1.99mg/g,分步酶解液中谷氨酸的检出量为6.67mg/g,而高压浸提液中谷氨酸未检出;一步酶解液和分步酶解液的天冬酰胺含量分别是高压浸提液的1.93倍和3.10倍,丝氨酸含量分别是高压浸提液的3.29倍和82.71倍。分步酶解液中苦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是高压浸提液的12.14倍和12.42倍,是一步酶解液的2.00倍和3.29倍。经分步酶解后小分子肽和呈醇厚口感的肽增多,所以分步酶解液可以提供良好的风味。

一步酶解液和分步酶解液中蛋氨酸含量分别是高压浸提液的3.49倍和8.43倍。2种酶解液中均未检出半胱氨酸,所以在后期可通过发酵工艺或在美拉德反应基质中添加半胱氨酸。

分步酶解液中的游离氨基酸总量、谷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蛋氨酸的含量较高压浸提液和一步酶解液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且这些氨基酸均对风味有重要贡献。因此,选择分步酶解液接种商业复合发酵剂进行发酵,可为美拉德反应提供更多的反应前体物。

发酵条件单因素优化试验结果

发酵液中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差异显著(P<0.05),氨基酸态氮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SHI-59发酵液>WBX-43发酵液>THM-17发酵液>Pro-mix5发酵液,特别是经SHI-59作用的发酵液中氨基酸态氮含量高达0.23%,选择SHI-59发酵剂作为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所用的发酵剂。当发酵剂添加量0.%、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48h时,氨基酸态氮含量达到最大值。

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结果

根据最佳优选条件:选用SHI-59发酵剂,发酵温度34.4℃、接种量0.%、发酵时间52.68h,在此条件下发酵液中氨基酸态氮含量理论值为0.25%。为了验证此模型的正确性及考虑实际生产的工艺情况,选用发酵温度34℃、接种量0.%、发酵时间53h,利用此最佳工艺条件进行3次验证实验。得到发酵液中氨基酸态氮含量分别为0.%、0.%、0.%,其平均值为0.%,与此模型基本相符,表明该模型具有实用价值。

结论

本研究以鲶鱼头、鱼排肉泥酶解液及发酵液为研究对象,以氨基酸态氮含量为考察指标,经过绞碎、高温高压处理得到高压浸提液,g鱼骨肉泥中加入U/g复合蛋白酶,55℃酶解2h,然后再加入U/g风味蛋白酶,继续酶解1h,灭酶后得到分步酶解液。经分析,分步酶解液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是高压浸提液的6.09倍,特别是对鲜味起重要作用的谷氨酸含量由0增加至6.67mg/g,天冬氨酸、丝氨酸、蛋氨酸含量分别是高压浸提液的3.10、82.71、8.43倍。在分步酶解液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发酵实验,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选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选用SHI-59发酵剂、接种量0.%、发酵温度34℃、发酵时间53h。发酵液中氨基酸态氮含量理论值为0.25%,验证实验结果为0.%。双酶酶解有效降低了酶解液中的不良风味,发酵过程中会产生过多有机酸,增加了氨基酸含量,也改变了感官品质。

引文格式:

于德阳,马俪珍.鲶鱼头/鱼排酶解方式和发酵工艺条件优化[J].肉类研究,,35(1):19-25.DOI:10./rlyj1--0119-.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