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行业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罗雯刁江鱼香,我的烟雨九渡风雅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缺铜吃什么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30910/4254067.html

罗雯,瑶族,都安下坳镇人,曾于都安县委办任秘书,现供职于都安县委组织部。偶从事散文创作,有《桃花灼灼》《白玉兰》《星河》《故乡花雨》散见于市、县文学刊物。

刁江鱼香,我的烟雨九渡

罗雯

一条可爱的刁江竹鱼,竟然让我对烟雨中的九渡耿耿于怀,那个让人感概万千而又梦萦魂绕的地方。

我不是老饕,没有那种“吃别人的吃肉,吃自已的吃素”的说法那么严重,我只是个半素食主义者,吃别人的不一定吃肉,但吃自已一定是吃素的,而鱼是个例外。都安有三个地方的鱼比较好吃,下坳吉龙的野生鲶鱼,澄江红渡的红河黑鳝,再一就是九渡刁江段的竹鱼了。要食下坳吉龙野生鲶鱼,须等每年7、8月份地下溶洞的水上涨以后,鲶鱼开始上浮觅食便设法捕捉,但,因其量少且个性狡猾强悍,捕捉不易,基本上是可遇而不可求了,事实上它深得“事了拂衣去”的豪侠风范,我将其列入鱼中“侠客”。十多年前,我有幸品尝一次,那鲜味无出我那挑剔的味蕾其右,糯性十足的肉质完全倾覆我30余年的吃货人生。澄江红渡的红河黑鳝,其味高贵典雅,每公斤∽元左右,如此高大上的价格着实令我等众多的凡夫俗子望而却步,无法趋之若鹜,可谓鱼中“黄金”。九渡的刁江竹鱼,是都安珍贵鱼种之一,知道的人不多,在这里很有介绍的必要。

竹鱼,又叫野鲮鱼,属鲤科,体形大,吻端钝圆,口下位,呈新月形,吻向前突,下唇与下颌分离,须2对,鳞大,背部及两侧鳞片均呈紫绿色的金属光泽,腹部是淡淡的乳黄色,鳍灰黑色,肉鲜刺少。一般栖息于水流较急的河流及山涧溪流中,水质要求高,以青苔、硅藻、丝状藻等藻类为食,仿佛不吃人间烟火,属鱼中“隐士”。竹鱼产卵期是5~6月,根据这一习性,九渡*府将4∽8月定为休鱼期,让竹鱼在特定的时间段里自由恋爱,生儿育女,这也算是功德无量了。在此期间,凡在九渡吃得到竹鱼,那一定是非法捕捉或网箱养殖,网箱养殖味道当然也不错,但生长期相对于野生竹鱼来讲,足足缩减了近十分之八、九,我以为只适宜于烧烤。现代的人们,因涉猎的食物比较丰富,其口味往往很叼,只能用网箱养殖的竹鱼去胡弄应付一下,也算不错。如果人人都想食野生竹鱼,岂不让它们断子绝孙,幸好*府部门及时实施了严厉的河长制管理,其举动实乃竹鱼之幸,刁江之幸,也是美丽都安之幸。

九渡有好事的保护主义者云:竹鱼,仅生存于九渡的刁江河段,其证据凿凿,让人不适可否,概因本人不想得罪上游板岭拉仁的酒朋,亦不轻易冒犯下游拉烈百旺的文友,刁江水阔鱼沉,这条神秘的河流,我不甚了解,也找不出有力的证据以予反驳,看在桌上那盘精美的、让人垂涎三尺的竹鱼佳肴份上,我且忍忍,再忍忍。竹鱼,我所欲也!其他的是非曲直暂时放放,先放放!

今天竹鱼的烹饪,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先把鱼宰杀,冲洗完血水,切成块,淀粉加蛋清加料酒、老抽,里外涂沫,放在大盘里腌制10∽15分钟,菜锅洗净烘干注入花生油,放少许盐,油烧热,钳入腌好的鱼块慢煎。鱼块煎成金黄约七层熟后沥起。涮锅放油,烧热放入小半碗的本地小蕃茄翻炒,盛入半瓢冷水(须看鱼大小),盐适量,再放点蚝油提味,待水开后放入煎好的鱼以及略煎焦黄的水豆腐,盖上锅盖,慢火焖十分钟左右,最后撒入切好的葱花芫珠起锅装盘上桌。我们则在一侧的餐厅里,按部就班入席就坐,假装很热烈地聊聊当地天气和风俗,内心里却无比期待即将上桌的竹鱼。当乡村的厨师兄弟掀开锅盖,竹鱼的醇香一下子便溢满了整个房间。窗外,苍穹湛蓝,群峰晴翠,刁江千载波光从万峰丛中透迤而来。就在这么一个明媚的午后,我们畅饮当地土烧酒,一边品尝那鲜入骨髓的刁江竹鱼,我敢断定,今天所食非网箱竹鱼。它有我十多年前下坳吉龙地下野生鲶鱼的味道,是我熟悉的点点乡愁。食鱼暂歇片刻,同桌的一位当地朋友聊起了九渡的九如汉墓,我一下子便来了兴趣。

说实话,在都安,除百旺境内刁江与红河交汇处的北大岭古人类遗址、菁盛红河娘娘隘附近太平天国将士罹难的匹夫关之外,九如汉墓群就是我比较惦念的文化遗址了。都安县志记载:九如汉墓群位于九渡九伶村,是当地群众世代相传的“石门府地”,该处共发现汉墓5座。年7月,出土柄式三足铜焦壶1个;年,出土陶屋等多件,现均存于广西区博物馆。后经区某某部门鉴定,确认该墓葬群为东汉时期,遂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令人悲哀的是,我先后查阅《都安志》、《宜州府志》等书籍,均没有相关东汉石门府地的历史记载。关于石门府,当地另一个传说是这样的,我以为比较合理和可信些,相传东汉皇室某位皇子,因宫庭斗争失败后带着随众心腹往南逃难,慌不择路之际,沿刁江逆流而上到了九渡九伶,看到此地风景如画,交通虽闭塞,但民风尚纯仆,于是决定住了下来,皇子娶了当地女子为妃,砌墙建府以图东山再起,岂料偏安隐匿,信息闭塞,最后一事无成,竟客逝遐荒。蛮俗之乡,瘴疠之地,丧葬之仪自然不比中原,殉葬品仅是一些随身携带的铜壶,瓷器等。

挖无主坟踹寡妇门是民间大忌,有时候我对某些部门的做法甚是反感,对于古墓,科学挖掘研究没人反对,拿走殉葬品也没人反对,但至少要买个金坛殓好骨骸复土回葬,拔款按东汉墓葬形式给予复原,并立碑记载挖掘始末,有何成果?给后代一些念想,这是对逝者最起码的尊重。但其做法让人心寒,仅在原地遮三掩四、草草了事地立了块石碑,刻字云:某某单位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奇了怪了,我突然觉得,九如汉墓遗址最贵重的莫过于这块普通的石碑了,而石碑的后面,几抔荒丘早已被掏空,墓主人的骨骸混入泥土,坟上藤蔓缠绕,狐踪兔穴,文化瓞殁,让人感到无比心寒而无奈。

至于传说东汉石门府地曾出美女,贵为帝妃,死后荣葬故里,这就是当地群众昵称的“九渡姑娘”。对于这个传说,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从我的考究来讲,历朝历代帝妃去逝后基本上是不回出生地了,况且此地远离中央帝都洛阳,化外之地,交通艰苦,山高林深路遥,运回遗体十足不易。而墓地里出土的殉葬品也体现不出帝妃尊贵的身份。但可以肯定的是,古时的九渡,有女孩嫁给东汉帝国的某位皇子并非空穴来风,皇子失势被逐,或随其返回娘家故乡避祸,这种情况当然也不是不可能,岁月更迭,已经没有谁能够去揭开那段真实的历史,或悲或喜,只有坟墓里的魂灵知道。而我们近两千年之后的到来,看到的仅是几座没有墓碑的荒坟,除了猜测,婉惜,凭吊,我们还能做什么呢?他们从何而来?他们为何在此?我们已经无法判定。

去九如汉墓归来的路上,天上无征兆地下起了小雨,如织的春雨啊,淅淅沥沥,侵透了发肤,也淋湿了心绪,而一些村民们那房前屋后种植的紫荆花让我们眼前一亮,满枝的绚烂在青山绿水间很清晰地铺展开来,清风轻拂,花香暗袭,和春雨一道沁人心脾。远处,山间飘絮江面浮烟,好一派山乡水墨烟雨图。想起九如汉墓的残毁,想起时光深处里那位温柔娴静而又美丽的九渡姑娘,这一切均已消散无迹,最后还是花非花,雾非雾了。我的心还是不由自主地暗淡了下来,无法再舒怀。

罢!罢!罢!吾等归去!

庭前紫荆树,何日再芬芳?

我们暂且还是回到餐桌上来吧,再次品尝美味的刁江竹鱼,十余斤的竹鱼让我们还有更多的故事要聊,一杯玉米土酿混合九渡万古苍凉的烟雨,一起咽入内心里的地老天荒。迷离间,《九渡姑娘》的旋律在耳畔响起,疑神一听,是本土音乐人巴野先生的深情吟唱,但愿九渡的历史上真实存在一座宏伟堂皇的石门府,还有这么一位体态婀娜的姑娘。啊!我们愿意追随她婆娑的舞步,轻飏的水袖,一起飞越那梦幻一般的石门府上空,飞向那幸福美好的地方。

……


  心爱的九渡姑娘


  你的歌声飞过美丽家乡


  梦想的翅膀只有一个方向


  飞到那鲜花开满的地方。

编辑:审国颂陈昌恒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