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行业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生态环境部机关报中国环境报聚焦点赞长 [复制链接]

1#
中科医院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三月长江汇,大事喜事多。继3月11日集团董事长方保利荣膺“长江航运十大杰出人物”称号、3月22日副总裁王康明代表公司捧回“江苏十大河湖卫士”殊荣后,3月23日出版的国家生态环境部机关报《中国环境报》在综合新闻版头条,以《漂浮在江上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南京长江汇设立水上服务区,接收船只生活污水垃圾,打造黄金水道》为题,浓墨重彩报道企业坚持开展长江大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绿色已经成为长江汇引以为豪的鲜亮发展底色。报道全文如下:

漂浮在江上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南京长江汇设立水上服务区,接收船只生活污水垃圾,打造黄金水道

前不久,在江苏省南京市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的申报中,一家特殊的申报单位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说其特殊,是因为审报表上没有门牌,只有含糊的“长江栖霞段兴隆洲”字样。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家环保设施单位?带着好奇,记者近日实地走访了这家名叫“南京长江船服电子商务科技有限公司(长江汇)”的企业。

长江服务区里“专吃垃圾”的趸船

行走在长江两岸,可以看到来来往往的船队,为各市输送物资。在南京境内98公里的江面上,每天有近条船舶穿梭靠泊,这些以江为生的人,形成了一个近万人口的“水上城市”。

江面上来往的船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在行进,通过测算,这些船每天只有约一半的时间处于航行状态,其余时间或在锚地停泊,或在港口码头靠泊。

对于常年在江上跑船的人来说,像“兆基”这样的趸船,就如同一个个水上服务区,在江面上为船员提供生活保障。设立于年6月的这座服务区,主要为船员提供水上生活服务,诸如便利超市等一站式服务。

通过走访,长江汇的员工发现了一个隐藏在船上的痛点:在江上跑船,有时候一两个星期都不见得遇上一个服务区,买来的菜肉蛋奶只能放在冰箱里。人要生活,早先的厨余垃圾、粪便和其他垃圾只能向长江里排。更严重的情况是,船舱里的家用电器若是坏掉,服务区不肯收、江面上没人修、搬下船不划算,有些无良的船员便一脚把废旧冰箱踢进长江里。这既是对环境安全的极不负责,更是对长江生态的重大损害。

采访中,长江汇负责人方保利介绍:“船员犯难的事情,正是我们的服务可以提升的地方。”于是,从年8月起,趸船上出现了新的服务:接收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且完全免费;餐厨垃圾也有专人上船收集,在趸船上进行无害化回收,船员还可以赚取积分。年7月,趸船上的小超市里出现了家电柜台,面向船只以旧换新,并送货上船。

这些服务一经推出,好评如潮。前来靠泊的船只从原来的日均60艘,猛增至日均艘。许多船员趁着换冰箱、交生活垃圾的时间,维修船只、购买卤菜,“兆基”趸船上热闹非凡。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同时,企业也获得了更好的效益。

老渔民放下旧渔网,端起“绿饭碗”

在长江汇的展览橱窗里,静静地躺着两本大红的捕捞许可证。这两本许可证的主人林春冬、郭玉建,是南京市最后一批上交捕捞证的渔民。如今,他们也在服务区工作,从向长江索取到回馈保护长江,这种巨大的转变正在悄悄地发生着。

趸船上的工作人员,多数是祖祖辈辈生活在附近的当地人,他们目睹了长江两岸的变迁,也对长江有着深厚的感情。

小学毕业后,郭玉建便在长江北岸的六合区东沟镇捕捞养殖公司登记,成为一个渔民,和老把式林春冬一起,驾驶着一艘15米长的水泥船,在长江里捕鱼。虽然如今成了企业职工,收入稳定、作息规律,但是提起那些年捕鱼的经历,两位师傅总是流露出骄傲的神情。

据林春冬说,年的时候,他们在长江里捕捞到一条特别大的中华鲟,要三个壮小伙儿合力才能将它抬上板车。鱼儿刚一上岸,就被“缠上大红绣球”,敲锣打鼓地送去区里报喜。

随着长江禁渔*策的不断深入,两位渔民最终上缴了工具、上了岸,捕捞许可证上的年审红印,永远停留在了4年6月。

为了鼓励渔民上岸,属地*府除了对渔民上缴的渔船和捕鱼器具给予补偿外,还积极在社保、住房、工作等各方面对上岸渔民给予保障。在这样的好*策下,如今,林春冬、郭玉建老哥俩成了船上的“环保专员”,对接过往渔船收集生活垃圾。

虽然告别了从事多年的捕鱼业务,但是林春冬和郭玉建却一点不觉得吃亏。

郭玉建表示,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每年的收益就不稳定了,鱼越打越少,一网打上来的鱼越来越小,“都是些还没长成的小毛鱼”,丢了可惜,卖又不值钱,看着越来越多的同村渔民转行做渔业养殖挣了大钱,他才下定决心上岸。

如今,随着长江大保护理念深入人心、《长江保护法》出台、“十年禁渔”在南京落地,两位上岸渔民在庆幸自己转行之余,也对禁渔*策拍手叫好。林春冬表示,长江不是聚宝盆,日夜不休地捕捞,只会进入鱼越来越小、网越来越密的恶性循环,最后留给子孙后代的,就只剩“一无所获”。

趸船变身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如今,“兆基”在长江江面上名气越来越大,许多船只纷纷慕名而来。每到寒暑假,都有一些中小学生上船,和自己的父母团聚。敏锐地嗅到这些孩子身上所隐含的环保潜力,长江汇的工作人员便着手对趸船的三层、四层进行改造,使之成为孩子们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趸船的三层、四层,原来只是服务区的餐厅和顶层甲板,如今,三层变身自然展览馆:

“四大家鱼”——青、草、鲢、鳙以及常见的鲫鱼、鲶鱼、鳜鱼的鱼苗和成鱼标本在这里展出;

在三层的另一面墙上,展出从长江各段发来的照片,有长河落日、有朝辞白帝、有周郎赤壁;

三层上楼的走廊两侧,有盆栽的各类蔬菜、瓜果,春夏秋冬四时不谢,而所有果蔬的肥料,都是船只上的厨余垃圾经过高温、发酵等无害化处理制成的;

走上四楼,迎面而来的是一座巨大的“变形金刚”,走近一看,却是过路渔船船员喝剩下的啤酒瓶、易拉罐……

方保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企业做环境公益,除了响应*策号召之外,也有自己的“小算盘”——长江的吞吐量对于物流行业来说,是不可估量的优势;因势利导、合理利用长江,要比在母亲河里打几网鱼挣得更多。许多人觉得我们傻,但是从每一艘趸船做起,把垃圾留下,把呵护生态的理念带走,把母亲河打造成黄金水道留给孩子们,这种坚持是值得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