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行业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u0001从u0001u0001 [复制链接]

1#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中国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一般在农历新年、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等节日举行。

庙会作为中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其形成与发展和地庙的宗教活动有关,在寺庙的节日或规定的日期举行,多设在庙内及其附近了,因此称之为“庙会”。

中国各地的庙会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台湾地区则出现了极具特色的庙会阵头——官将首。

官将首

官将首,本称增损二将,是为青面损将军与红面增将军的合称。

他们是地藏王菩萨的护法,相传两将军原为危害人间的魑魅,后为地藏王菩萨的佛法所慑服,而成为地藏王菩萨的驾前护法,被称为“诸官将之首”,是为“官将首”。

二将军平日专司监察人间善恶,默默记录。损将军青面獠牙,如见恶徒便损其禄命;增将军红面獠牙,若逢善士就增与福寿,故曰“增、损”二大将军。

每逢地藏菩萨出巡市街,两将军则为其开道,扫荡鬼气妖氛。

官将首的神面有金色在额头,鼻梁,下颚处点缀,主要有红蓝绿三色,图案纹路对称,肩部有华丽垫肩,主请增损二将,二将化三身开阵,身后则是地藏王菩萨。

官将首作为阵头的传说,相传为新庄地藏庵(大众庙)所发展出来的,昔日流行于北部一带的庙会,如今已发展至全台,为庙会中常见的阵头之一。

新庄地藏庵新庄组的官将首,曾受三重城隍庙清仔师父的指导改良,经过清仔师父的改良下,官将首的表演更具艺术性,这是由于清仔师父有“大戏”的底子,使官将首更具中国传统戏曲的影子。

为了更加美观,新庄地藏庵将其阵容增加为三人,青面损将军、增将军一身化二为红蓝二人,而演变至今日的五人,六人不等。

除此之外,更加上阴阳司公,虎头铡与引路童子一同出巡,为其一大特色。在庙会中正式扮演官将首者,必先斋戒数日,即不近女色,不食荤食,以表诚心。

出巡时,面画脸谱(底色分为青,红,蓝......等色),手持三叉戟,手铐,火签,虎牌,等刑具,身挂咸光饼(平安饼),经由法师开光,方可出巡。

起源

官将首是一个非常现代的概念,历史很短,迄今只有70多年,诞生在上世纪49年以后。

增损二将只有非常简单的民间传说,来源于湖南籍军官周汉仪的家乡故事。

周汉仪49年到台湾后遇到地藏庵所属民乐团的负责人黄秋水,周提议黄可以在庙会扮演增损二将,黄和自己的儿子一起最初以一增一损的形式出阵,后来为了阵型美观又增加了一名增将军的化身,由黄的另一个儿子扮演。

而官将首仪式的本身则脱胎于福州地区的八家将文化。

八家将

八家将历史记载起源于福建福州,祖殿在福州台江区的白龙庵,通常是八位,一般说法是起源于五福王爷幕府专责捉邪驱鬼的八位将军,所谓八家将。

流传至台湾后,八家将操演的重点戏则成为了范、谢将军(即七爷、八爷)执行捉拿,甘、柳将军执行刑罚,再由四季大神拷问的戏码。

所谓八家,指的就是甘、柳、谢、范四大将军与春、夏、秋、冬(何、张、徐、曹)四大帝君。

不过总体而言,八家将都是作为庙宇的开路先锋,担任主神的随扈。以卫护主神。乃阵头之一,属于文武阵中的武阵。负责捉拿鬼怪妖邪,也有解运祈安、安宅镇煞的功能;

八家将阵头的内容大致上是:

八人中甘、柳将军位于阵前,外手持扇内手持戒棍,负责执行刑罚。

甘将军脸画章鱼足形目;柳将军脸画红黑阴阳目;谢将军即是七爷谢必安,也就是白无常,戴长帽,上书“一见大吉”,脸画白底黑蝙蝠,吐长舌;范将军即是八爷范无救,也就是黑无常,头戴圆帽,黑脸白睛,左握方牌上书“善恶分明”。

四大将军是八家将的真正主角,进攻时走七星步,围捕时摆八卦阵和踏四门。

春夏秋冬四大帝君,负责拷问犯人,脸上分别画的是龙鸟虎龟四种动物。是八家将中的配角。

主要流程则是,主神下令-文差接令-武差传令-谢范捉拿-甘柳刑罚-四季神拷问-文判录口供-武判押罪犯。

官将首与八家将不同的地方在于其服装、神面与步伐,官将首请神为佛门地藏王的护法,步伐比较强势阳刚。

而八家将请神为阴间鬼差,步伐相对阴柔,面部无獠牙,鬃毛等特饰。

无论是官将首,还是八家将,相对于发源地福州的游神传统也存在着不同,最显而易见的便是官将首从诞生至今没有起乩的传统。

官将首表演更注重美感和祈福驱邪,不负责乩童那种降神问事。

总而言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方之间的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如《中国民间宗教史》书中所说的:

构成中华民族主体的是底层社会,是下层民众,他们虽然数千年被压在金字塔的下层。但他们亦有所思所欲、所喜所惧、所依所持,他们也有自己的幻想和理想,此岸与彼岸,有自己喜闻乐见的文化与信仰。

不庸置疑,现代人不难发现它的粗俗与非理性,但它毕竟是我们这块土地上的产物,现实世界是它的酵母与温床。可以说有多少苦难,就有多少反映苦难的宗教;有多少愚昧,就有多少粗俗的信仰;有多少荒蛮,就有多少荒诞怪异的膜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