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行业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玄武门之变后,跟随李世民造反的十人下场如 [复制链接]

1#
北京儿童痤疮医院 http://m.39.net/news/a_9247723.html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是古代帝王们最喜欢玩的权谋游戏!所以历史上的开国名将通常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比如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威逼利诱让手下将领们自动自觉交出权力;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几兴大狱,屠戮开国元勋、王公贵族多达数万人......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剧照

但是,却有一个帝王尤其例外,那就是唐太宗李世民!跟随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的十个人最后都获封国公,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封妻荫子,几代人得享荣华富贵。至少在李世民这一朝他们都得到了厚待。

就连当时是李世民叫人用刀逼着参与政变的房玄龄、杜如晦,后来都高居大唐宰相之位,执掌大唐朝政,成为一代名相。就连当初参与政变后来又造反的侯君集,李世民都不想杀。不得已杀了之后,却又赦免了他的妻儿,还把他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让其荣享人臣荣耀之最......

这才是千古一帝的自信与魄力!这才是千古明君的气度与胸襟!

玄武门之变

那么,这些人当时都做了什么?他们在李世民的玄武门政变中到底都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这些人后来都是什么情况?在李世民死了之后,他们又是面临着怎样的下场?

带着这些问题,接下来,便让我们一起穿越这多年的历史尘烟,走进那个让人心驰神往的巍巍大唐!

先了解一下玄武门之变的来龙去脉。

1、在李世民的谋划下,李渊太原起兵,在长安建国称帝。

公元年,那时还是隋朝统治时期。在隋炀帝的委派下,隋朝的唐国公李渊带着一大家子人来到了山西太原,在这里抗击突厥的入侵。

李渊有个儿子叫李世民,此人自幼熟读兵书,胆略过人。他知隋朝必亡,所以在太原“密招好友,倾财赈施,卑身下士”,以图大计。

就在两年后,在李世民和其身边密友的谋划下,李渊在太原起兵。然后攻入长安,在长安建国称帝,国号为“唐”,是为唐高祖。

2、李渊出尔反尔,说好给人的东西又不给。

太原起兵时,李渊对李世民说:“好好干,事成之后我立你为太子。”当然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最终被立为太子的是李世民的大哥李建成。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上之起兵晋阳也,皆秦王世民之谋,上谓世民曰:“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

当时王朝初建,新政权立足未稳,所以李世民暂且放下心中的不满,率兵四方征战,为大唐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郁闷的李世民

3、太子李建成猜忌李世民,行各种诋毁构陷之能事。

功勋日盛的李世民自然就迎来了太子李建成的猜忌。于是李建成伙同李渊的另一个儿子李元吉常常以各种罪状来构陷李世民,比如说李世民恃功而骄,收揽军权想篡夺帝位,等等之类。

李元吉还多次劝告李渊,说李世民谋反之心昭然若揭,必须早日杀掉以除祸患。结果,李渊细思之后,以找不到借口为由,没有采纳这个建议。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元吉密请杀秦王,上曰:“彼有定天下之功,罪状未著,何以为辞!”

4、李渊对李世民猜忌之心日益加剧,李世民终日战战兢兢。

在李建成和李元吉经常的诋毁之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渊对李世民的猜忌之心越来越重,后面甚至想废了李世民秦王的封号,经人劝说才作罢。

后来历经二人的多番构陷,李渊对李世民的猜忌之心也越来越重。同时,李建成和李元吉也针对李世民布置了多个必杀之局。

此时的李世民百口莫辩,终日战战兢兢,秦王府的属官也是个个恐惧,不知所措,形式岌岌可危。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秦府僚属皆忧惧不知所出。

5、为求自保,李世民当机立断决定发动政变。

李世民从来都不是一个坐以待毙的人,否则岂能成为后来威名赫赫的千古一帝。知道自己形势危急后,当机立断决定发动政变。

于是,在公元年7月2日,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琼、段志玄、屈突通等人入朝,并在玄武门埋下重兵。

李建成与李元吉对此毫不知情,也来到玄武门准备由此入朝。不料早就等候多时的李世民突然率兵杀出。

双方拼斗中,李世民张弓搭箭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而后立即率兵直入皇宫,逼迫李渊禅让皇位。一切尘埃落定,两个月后李世民顺利登基,次年改年号为贞观,是为唐太宗。

玄武门之变

随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这几人都是什么情况?他们最后的结局如何?

1、最先劝李世民先发制人的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与李世民是布衣之交,同时还是李世民的大舅子。在太原起兵之前,长孙无忌就前来投效,出谋划策。后来又跟随李世民征战四方,成为心腹谋臣。

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前,长孙无忌最先劝李世民先发制人,并且全程参与政变的谋划。李世民成功上位后也果然没有亏待他,封他为左武侯大将军,领吏部尚书、右仆射,封赵国公。

在李世民钦选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长孙无忌位列第一。可见在李世民心目中,长孙无忌是功勋最为卓著之人!

可惜在李世民死后,长孙无忌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从而被武则天怀恨在心,使人构陷长孙无忌谋反捉拿下狱,然后害死在狱中。

长孙无忌死后,家产被抄没,近支亲属都被流放岭南为奴婢。直到十五年后,唐高宗才追复其官职,让他的后代承袭国公爵位,并让他葬于昭陵陪伴唐太宗和长孙皇后。

长孙无忌剧照

2、被李世民用刀逼着参与政变的房玄龄。

在李渊父子太原起兵之前,房玄龄就来到太原投靠了李世民,同样也参与了太原起兵的谋划。后来又跟随李世民一起四方征战,参谋划策。

后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前,其实房玄龄也是最先和长孙无忌等人劝说李世民,并一起谋划政变的。只是后来李建成步步紧逼,让李渊把房玄龄等人全部调出了秦王府。

在政变前夕,李世民就派人去把房玄龄请回府来,不料房玄龄不肯,他说:“陛下的旨意不允许我们再事奉大王。如果我们私下去谒见大王,肯定要因此获罪而死,因此我们不敢接受大王的教令!”

李世民当时大怒道:“房玄龄、杜如晦,此二人是要背叛我吗?”于是解下自己的佩刀交给尉迟恭,让尉迟恭再去请,并说如果他们还不愿意回来,便砍了他们。最后房玄龄自然是回来了。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世民怒,谓敬德曰:“玄龄、如晦岂叛我邪!

政变成功后,李世民也没有忘记房玄龄的功劳,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并拜他为中书令,后累迁尚书左仆射、司空,受封梁国公,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后来房玄龄在七十岁时病逝。临终之际李世民特意前来为房玄龄的两个儿子封官,好让房玄龄在生前看到二子显贵。房玄龄死后也配享太庙,后陪葬唐太宗于昭陵。

房玄龄

3、同样被李世民用刀逼着参与政变的杜如晦。

李渊父子太原起兵并攻入长安后,杜如晦便被李世民召往府中,也跟随李世民一起四处征战天下,被李世民视为亲信。

玄武门政变前,杜如晦同样也是最先参与谋划的几个人之一,后来也是和房玄龄一样,因李建成的谗言而被李渊调出了秦王府。

政变前夕,李世民派长孙无忌去请房玄龄和杜如晦,他们因害怕李渊而不敢前来。也是和房玄龄一样,是李世民让尉迟恭带着自己的佩刀前去,才把他们请来。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李世民)取所佩刀授敬德曰:“公往观之,若无来心,可断其首以来。”

政变成功后,李世民同样给予了杜如晦以厚报,立即册封他为蔡国公,后来又任兵部尚书、吏部尚书,迁右仆射。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三位。

杜如晦死后,李世民常派人到其家中慰问他的妻子和孩子,给他家里的赏赐还和之前的一样。并且封杜如晦的一个儿子(杜荷)为郡公。

4、出力最多,斩杀李元吉、威逼李渊的尉迟恭。

尉迟恭本身刘武周的部下,唐朝建立后,李世民率兵讨伐中原时,尉迟恭带着两个城池投降了李世民,其后多次立下战功。在李世民被包围时,还曾有过单骑救主之功,深得李世民的信任。

李世民之所以下定决心发动玄武门之变,最直接的导火索,就是尉迟恭探得李建成和李元吉布置好了对李世民的必杀之局,然后回来和长孙无忌一起禀告李世民,并力劝李世民先发制人。

同时尉迟恭还对李世民说,现在的形势岌岌可危,如果李世民不先采取行动杀掉李建成二人,那就让他离开,他不想坐等别人来杀。

政变发生前夕,又是尉迟恭多方奔走,四处联络。政变发生时,李世民杀死李建成后,李元吉驱马逃跑,是尉迟恭赶上一箭将李元吉射死。随后,尉迟恭身穿铠甲手持武器,直冲皇宫将唐高祖李渊软禁。之后又奏请李渊下旨立李世民为太子。

后来论功行赏,尉迟恭和长孙无忌都被定为头等,赏赐一万匹绢,授右武侯大将军头衔,封吴国公。齐王府的钱财器物,连同整个府第,都赏给了尉迟恭。

后来尉迟恭同样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死后陪葬唐太宗于昭陵。在他死时,李世民的儿子唐高宗李治为悼念他,停朝三天,并令京师五品以上官员全部前往吊唁,可谓极尽荣耀。

尉迟恭

5、最善投资的高士廉。

高士廉可谓是最善于投资的人了。他本在隋炀帝时任鸿胪寺治礼郎之职,后来受到朋友牵连被贬官到交趾(也就是今天的广东和越南地区)。

后来因天下大乱,高士廉看准了唐朝的潜力,就和交趾太守一起投降了唐朝。到了唐朝后,高士廉见李世民才华出众,英武不凡,便通过一番运作,将由自己养大的外甥女长孙氏嫁给了李世民。这便是后来名耀千古的一代贤后长孙皇后。

由此,高士廉便成为了与李世民最为亲近以及最值得信任的人之一。玄武门之变前,高士廉也是最早参与谋划政变的几个人之一。政变当时,高士廉还去监狱释放在押囚犯,发给他们武器,并与他们一起配合李世民发动政变。

政变成功后,李世民拜高士廉为侍中,入吏部尚书,封许国公,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去世后也配享太庙,陪葬唐太宗与昭陵。

6、后来谋反的侯君集。

侯君集此人早年有点浮夸,喜欢自吹自擂。后来投靠唐朝,加入秦王府,并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功劳。于是逐渐得到李世民的赏识,得以参加各种事物的谋划。

玄武门之变发生前,侯君集也是最早劝告李世民以及最早参与谋划的那批人之一。李世民即位后封他为左卫将军、陈国公,赐邑千户,迁右卫大将军。

侯君集出身行伍,读书少,位高权重之后,侯君集才知道自己学识浅薄,才开始用功读书,深得旁人赞誉。后来的侯君集又屡立战功,甚至不乏灭国之功。

由此他担任主将,灭了西域的高昌国,回来后却恃功生骄,因为私吞战利品而被弹劾下了一次狱,于是对李世民怀恨在心。

后来侯君集甚至撺掇洛阳都督张亮一同造反,却被张亮密告给李世民,李世民因为侯君集多年的功劳,直接把这件事给按下了,对待侯君集还是像以前一样。

后来在李世民诸子争太子的斗争中,侯君集又依附太子李承乾,图谋杀害李世民拥立李承乾,不料事泄被捉。李世民因侯君集有定国的大功,不想治他死罪。后来禁不住群臣劝谏,不得不将侯君集处死。

谋反本身诛九族的大罪,但侯君集临死前请求李世民,留自己妻儿一命,为自己守丧。李世民同意后,让其妻儿流放岭南。

尽管有谋反的大罪,但是侯君集也因其曾经的大功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中,并且李世民还时常到凌烟阁观侯君集画像而哭。

7、战功赫赫的程咬金、秦琼。

程咬金和秦琼都出身瓦岗,后来一起投顺王世充。唐朝建立后,二人又归降了大唐,被李渊派往秦王府,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在征战中原的过程中,二人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立下了赫赫战功,深得李世民的喜欢。

后来李建成想除掉李世民,但又忌惮李世民身边的人,便进谗言让李渊将程咬金外调。于是程咬金劝李世民说,如果不早做决断,等李世民的左膀右臂都被剪除,那时再也无力回天。

玄武门政变时,二人也参与其中。政变成功后,程咬金官拜太子右卫率,随后又迁升右武卫大将军,享受实封七百户,封卢国公;秦琼拜左武卫大将军,封翼国公,都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程咬金一生大智若愚,特别是在后天武则天称制时,依旧能够在那刀光剑影的朝堂中独善其身。平平安安一直活到77岁,去世以后也陪葬于昭陵。

程咬金

8、拒绝李建成重金引诱的段志玄。

李渊当初到太原时,李世民四处结交豪杰,当时就与客居太原的段志玄相交甚密。后来李渊父子太原起兵,段志玄也募兵千余人相应,给了李渊父子很大支持。唐朝建立后,段志玄又跟随李世民四处征讨,平定天下,立功颇丰,并因功劳多次升迁。

后来太子李建成欲谋害李世民,便以重金诱惑段志玄,企图诱其归顺。但不论李建成如何利诱,段志玄始终拒不接受,并将此事告知李世民,劝李世民早做决断。

后来段志玄跟随李世民一起发动玄武门之变,政变成功后,迁左骁卫大将军,封樊国公。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后来段志玄重病不起,唐太宗前往探视,并打算封其子为五品官。段志玄请求将官职封给弟弟段志感,唐太宗遂封段志感为左卫郎将。不久,段志玄病逝,终年四十五岁,赠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并陪葬昭陵。

结语

以上可见,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从来没有过功高震主、鸟尽弓藏之类的权谋!只要有大功在身的功臣都能得到最丰厚的封赏,甚至连造反的都不例外。

当然,重要的是因为当时整个大唐没有一个人的战功可以与李世民比肩,注意看我以上的文字,几乎每个功臣都有一个共同属性——跟随李世民一起南征北战。

可以说几乎整个大唐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所以,哪来的功高震主?你功劳再高能有主高?所以,这才是李世民千古一帝的自信与魄力。当然,也是千古名君的气度与胸襟。

所以,才有了巍巍大唐的包容与胸襟,才有了万国来朝的气度与自信!至今想来,都是那么让人心驰神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