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行业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历史上功勋卓著却不得善终的十大名将 [复制链接]

1#

第一位:伍子胥

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公元前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夫差急于进图中原,率大军攻齐,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遭拒。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在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偷袭所灭,伍子胥一生为吴国的崛起做出了很大贡献,最后夫差听信谗言,逼死伍子胥!

第二位白起

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武安君白起,白起是我国战国时代军事家、秦国名将,兵家代表人物。白起善于用兵,与秦宣太后异父同母长弟——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馀座,歼灭近百万敌军,被封为武安君。白起是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杰出军事家、统帅,《千字文》将他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然善始者未必善终,白起功高遭范雎忌,最终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

第三位:李牧

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因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得到武安君的封号。公元前年,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赵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他的无辜被害,使赵国自毁长城,令后人无不扼腕叹恨。

第四位:蒙恬

秦朝著名将领,蒙恬出身名将世家,自幼胸怀大志。公元前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破齐国,拜为内史,深得秦始皇的尊宠,秦统一后,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蒙恬曾驻守九郡十余年,威震匈奴,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据传蒙恬曾改良过毛笔,因此也被誉为“笔祖”。他是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率军修了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克服了国内交通闭塞的困境。大大促进了北方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公元前年,秦始皇病死,中车府令赵高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政变,胡亥即位后,赐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药自杀。

第五位:韩信

关于韩信之死,用当事人的话就是:‘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韩信身居高位,功高震主,刘邦赏无可赏,所以韩信只有死路一条。这两种观点合二为一。也是最普遍的看法。千百年来得到千百万人的热烈拥护。萧何向吕后献计把韩信引入后宫,韩信被御林军抓获。刘邦曾给韩信“不死”的承诺即: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兵器不死!吕后要杀韩信,最后还是萧何又献计与吕后用麻袋捆住韩信于长乐宫悬锤之室,把竹竿削尖了,乱枪把韩信扎死,其死状是残忍至极、惨目忍睹。做到了刘邦的三不死条件,也杀死了韩信!

第六位:周亚夫,

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在历史上也非常有名的军事家,在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可就是在平叛七国之乱中,梁王在遭到吴楚联军猛烈进攻中,周亚夫没有去救援,为以后的悲惨遭遇瞒下了祸根,在丞相任上,在窦太后,梁王这些亲人的不满言论影响下,汉景帝和周亚夫的关系越来越差。渐渐受到猜忌,直到周亚夫被人举报有造反嫌疑,汉景帝派人质问他。但是周亚夫完全不知道他之所以被人举报谋反,是因为他儿子给他准备陪葬的武器铠甲,却克扣工匠工钱而被工匠举报谋反。所以回复自己不知道这事的周亚夫,被汉景帝误以为他是抵赖,直接将周亚夫下狱。观周亚夫的覆亡之历程可以说就是不通人情世故,刚正有余,圆润不足。再就是其实有些居功自傲,不知道急流勇退。往往功高震主不是好事,要知道谦让,要知道早退,尤其是做丞相时,周亚夫乃一武将不适合做文官的事,那种出将入相的人毕竟是少数,他的家父周勃就差点也被欲反而被杀的事,老周勃深知刀笔之吏的厉害,可是作为儿子却没有吸取教训,而导致惨死的最后下场。

第七位:候君集

唐初大将,隋末战乱中,跟随秦王李世民东征西战,在玄武门之变中拥立李世民称帝时起了重要作用。贞观四年(),任兵部尚书,检校吏部尚书,参议朝政。候君集出自行伍,素无学术,及被任用,方始读书。他出为将领,入参朝政,获得当时称誉。贞观十二年至十四年,侯君集负责对吐蕃、高昌的征伐,取得平定高昌的大捷。但他入高昌时,私取宝物;将士也竞相盗窃,君集自身不正,还朝后被人揭发下狱,虽然免罪,却没有奖赏,他心怀不满。后来和太子李承乾谋反的事情败露太子被废,李世民觉得侯君集有安定国家的大功,不想治侯君集的死罪,但群臣进谏说侯君集的罪天地难容。李世民非常难过,将侯君集处死,侯君集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唯一被杀的将领,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第八位:岳飞“莫须有”冤死岳飞

说起高宗之干掉岳飞的真正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宋自建国以来一直存在的心腹之忧:怕武将造反。试想岳家军如此强大,将当时横行天下的金兵都打得溃不成军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几乎举世无敌。在高宗看来,当时金人已不是宋最大敌人,谁比金更强大,谁才是最大之敌。很不幸,岳飞通过惊人的百战百胜,已自动升级成为了赵构眼里,对自身皇权构成潜在的最大威胁。所以高宗要防患于未然。岳家军三个字也足以说明,这支军队说到底是岳飞的个人武装,它的战斗力越强,就越是朝廷之大患。毕竟金人可通过讲和谋求半壁江山,而假如岳家军一旦造反,则天下恐怕要尽归岳氏。这从其征战中如此之得民心,也可推知一二。因此,岳飞之死的真正原因就在于武将过于强大。可惜岳飞对此一直茫然无知,论政治权谋实在是个门外汉的水平,不及秦桧远甚。只知一片赤诚报国的他想着壮大实力,想着建功,想着雪耻,想着为宋室效力。却不料越是如此,高宗就越不会感谢他,相反只会更加的害怕畏惧他,更加的担忧防范他,更加的不信任他。最终落得自掘坟墓的结局,当也在情理之中。如果他能多懂得些帝王心术,多揣摩些高宗心思,并在建功立业的同时,多向皇帝证明谋反之不可能,哪怕因此有损成功也在所不惜,悲剧应该不会发生!但岳飞何等大公无私,何等心高气傲,但求问心无愧,根本不屑于解释证明什么,这就注定了最终的悲剧。身处臣子的地位,就决定了自身实力绝对不能达到对君主构成威胁的程度。一旦达到,则无论是存有异心还是赤胆忠心,皆已无关紧要,必将成为皇帝之眼中钉与肉中刺,欲除之方安心。明白于此,才是为臣入门之槛。当然也有例外,就是面对的是昏君庸主,如孔明之于蜀后主。可高宗聪慧过人,绝非寻常之主。岳飞之死,自然无可避免。惜乎!痛哉!

第九位:蓝玉

明朝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屡立战功。于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毁其职官体系而名震天下。朱元璋为儿子朱标组建当时明朝超一流的武人集团班底做为儿子继承大统彻底清除北元而预备,然太子死皇孙幼,朱标太子的武人集团班底全部被屠戮干净,洪武二十六年(年),蓝玉以谋反罪被杀,剥皮实草,传示各地。究其党羽,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余人,史称“蓝玉案”。蓝玉被杀客观上太子朱标早死,朱元璋怕自己将来的皇太孙朱允文驾驭不了这帮骄兵悍将,所以除之而后快,蓝玉被杀也是咎由自取,蓝玉恣意骄横,蓄养了许多庄奴、义子,乘势横行霸道。蓝玉曾强占东昌民田,被御史查问,蓝玉大怒,将御史赶走。蓝玉北征南返时,夜抵喜峰关,守关官吏没能及时开门接纳,蓝玉便纵兵毁关,破门而入,这一系列的举动蓝玉无疑将自己送上了黄泉路!

第十位:被凌迟的袁崇焕

一代名将袁崇焕,为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他的指挥之下取得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和保卫京师大捷。年(崇祯元年)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年,皇太极率十万清兵兵临北京城下。袁崇焕闻讯带兵赶到河西务时,不顾将领反对,率部前往北京,于次日晚抵达广渠门外,大败清军。袁崇焕如此之举,引起北京城外的戚畹中贵的极度不满,纷纷向朝廷告状。皇太极施反间计,捕捉两名明宫太监,然后故意让两人以为听见满清将军之间的耳语,谓袁崇焕与满人有密约,皇太极再放其中一名太监回京。崇祯皇帝中计,以为袁崇焕谋反。1年袁崇焕以“通虏谋叛”“擅主和议”的罪名袁崇焕最后是被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传说不明真相的京城百姓均以为袁崇焕叛国,个个恨不得食其肉,结果袁崇焕凌迟割下的肉被百姓们很快瓜分,可谓死无全尸。而这也是崇祯皇帝朱由检自掘坟墓的开始,不多久闯王李自成便攻下北京城,明朝正式灭亡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掏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大家对十大名将的悲惨遭遇有何看法呢?历史上还有那些名将不得善终?欢迎大家评论转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