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行业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历史上的新疆吐谷浑对新疆历史发展的影响及 [复制链接]

1#

吐谷浑是我国西北地区古代民族之一。公元4世纪初,吐谷浑部从辽东慕容鲜卑中分离出来,西迁到今甘肃临夏西北,不久又向南、向西发展,统治了今甘南、四川省西北部和青海等地的氐、羌等民族。到吐谷浑的孙子叶延为部落首领时(-年),始建立政权,以其祖父吐谷浑之名作为姓氏、国号和部族名。吐谷浑建立政权之际,正是我国北方处于动乱的时期,各族统治者纷纷建立政权,连年征战。在吐谷浑建立政权后的百余年间,其北部就先后建有前凉、前秦、后凉、西秦、南凉、北凉等小王朝。他们虽比吐谷浑强大,但由于这些小王朝之间相互攻伐,战争连绵,也就无暇顾及地处偏僻地区的吐谷浑了,这反而给吐谷浑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公元年,夏灭西秦,而吐谷浑首领慕瓒却乘夏国军疲惫不堪之机,对其进行攻击,擒获夏国王赫连定,并将他送往北魏都城。

魏太武帝封慕瓒为大将军、西秦王。这样,吐谷浑不仅占据了原来属于西秦和夏国的秦州、河州、凉州、沙州,而且掠夺了大量的人口和财物,成了当时西北地区举足轻重的强国。公元年,北魏灭北凉,统一河西地区。北凉乐都太守沮渠安周南奔吐谷浑。这时,吐谷浑王慕利延虽接受了北魏“镇西大将军、西平王”的封号,但同时又通使南朝的刘宋,宋文帝封他为“河南王”。因此,吐谷浑与魏的关系出现裂痕。北魏灭北凉后,慕利延害怕魏军南下,“遂率其部人西适沙漠”。只是由于魏太武帝的招抚,才得以返归故地。可是紧接着吐谷浑统治者内部又发生矛盾,慕利延杀其兄慕瓒之子纬代,纬代弟叱力延等逃往北魏,并请兵讨伐慕利延。因此,吐谷浑与北魏开始了交战状态。

公元年,魏太武帝遣高凉王那率大军深入吐谷浑后方根据地白兰(今青海省都兰一带)。蒸利延则从白兰西渡流沙,退往新疆的且末,然后又南“入于国,杀其王ー”,占据西域东南部地区。直到一年后魏军撤退,吐谷浑才返回故地。以后,北魏于年、年,或因吐谷浑王“两受宋、魏爵命”,或因“不供职贡”,又两次大规模出兵吐谷浑。直至年,吐谷浑王拾寅“遣子诣军,表求改过”,吐谷浑与北魏的关系才进入了新的密切交往的时期。进入80年代以后,由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趋激烈,北魏无力继续统治西域,并先后罢焉着镇、部善镇。在这种情况下,柔然又乘虚而人,不仅占据鄯善,而且南攻于闻。但随着高车的西迁并迅速发展,部善又为高车所控制。

年前后,吐谷浑势力也乘机向西发展,又从高车手中夺得部善、且末。北魏孝文帝鞭长莫及,遂封吐谷浑王伏连筹为“使持节、都督西陲诸军事、征西将军、领护西戎中郎将、西海郡开国公、吐谷浑王”,使其“地兼部善、且末”。至此,吐谷浑不仅再次控制新疆东南部,而且占据了西域通往内地的交通要道。大家知道,西域通往内地的道路首先经过河西走廊,但由于连年战争,这里往往“关缴不通”。另外,5至6世纪中叶,南北朝对峙,南朝只有出四川西北,经青海,才能与西域和漠北的柔然交往。所以,在南北朝时期,吐谷浑占据的青海作为丝绸之路的一条重要通道迅速繁荣起来。因为这一段交通要道地处黄河以南,又为吐谷浑所控制,故称“河南道”或“吐谷浑道”。由于“河南道”的兴盛,使占据该道的吐谷浑的地位日渐重要。

它不仅肩负起中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任,而且自然控制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也许正因为此,吐谷浑オ占据了新疆东南部地区,使这一时期该地本来就错综复杂的关系,更加纷乱不清了。公元5世纪下半叶,在柔然、哒、高车、吐谷浑势力先后进入西域的同时,在吐鲁番盆地还出现了一个汉族人建立的政权——高昌国。高昌,在今吐鲁番县东南约40公里的地方,汉代是戊己校尉的驻地,因其“地势高敞,人底昌盛”而得名。十六国时,前凉在此设置高昌郡,管辖着整个吐鲁番地区,以后的后凉、北凉也继续向这里派驻太守,进行统治。公元年,北魏平定占据河西的北凉政权,北凉王沮渠牧犍降。但在第二年,沮渠牧犍的弟弟沮渠无讳、沮渠安周又举兵叛魏,结果被北魏军队打败,送谋渡流沙,先占领了鄯善(今若羌),继而又赶走了高昌太守阚爽,占据高昌。沮渠无讳和他的弟弟沮渠安周先后在高昌盘据了近20年。

年,柔然出兵攻灭沮渠安周,扶立阚爽的后裔阚伯周为高昌王。在此后的40年中,吐鲁番地区动乱不已,高昌王的座椅不断易手。阚伯周之子阚义成阙首归和张孟明、马儒、麴嘉先后上台亮相。他们的背后,或为北魏,或为南宋南齐,或为柔然,各有所依,彼此兵刃相加。直到年,麴嘉被当地群众拥立为高昌王后,才把局势稳定下来,并由麴氏后裔保持了多年的统治,故历史上称它为高昌麴氏王朝。高昌魏氏王朝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沿用了中原封建王朝的旧制。中央机构除有高昌王外,有令尹ー人,类似中原封建王朝的相国;次有公ニ人,一为交河公,一为田地公;另外还有左右卫。中央组织机构还设有吏部、祠部、库部、仓部、主客、礼部、民部、兵部等,各部置有长史,分管各项具体事务。

据出土文书记载,高昌魏氏王朝在其境内设置了交河、田地、南平、横截等郡,各置郡守进行管理。郡下有县,已知的县名有水安、安乐、洿林、龙泉、安昌、酒泉、威神、盐城、始昌、宁城、高宁、临川、柳婆、无半等。各县设有县令、司马,分管行政和军事。王城高昌按坊建制;有东南坊、东北坊、西南坊西北坊。坊下设里,里有里长,管理行政事务。高昌城有玄德、金章、金福建阳、武城等门。所有这些都与中原地区雷同。由于高昌地处中西交通的要冲,柔然、高车、哒、吐谷浑等都企图控制这一地区。麴嘉立为高昌王以后,先依附于柔然。公元年,高车王弥俄突杀柔然可汗伏图,势力复振,麴嘉又臣属高车。这时,高车把驻于交河的车师前部迁往焉耆。可是不久,焉耆又被唳哒攻破,车师前部“国人分散,众不自立”,便请麴嘉派人做焉耆王。

麴嘉派遣他的二儿子统治焉耆。这样,高昌麴氏王朝不但统有整个吐鲁番盆地,而且还将它的势力扩展到了焉耆。公元6世纪初,柔然仍然是麴氏高昌王朝的主要威胁。为羍制柔然,摆脱困境,麴嘉积极主动地发展和加强同北魏的联系。年,他遣使北魏,要求举众内迁,请北魏派军接应。北魏派遣龙骧将军孟威“发凉州兵三千人以迎之”。北魏军队到达伊吾后,由于错过了时间,不得不返回,致使这次迁移没有成功。此后,北魏担心高昌民众迁移内地,会引起麴氏王朝内部的变乱,也就放弃了这一计划。虽然如此,高昌麴氏王朝仍向北魏“朝贡不绝北魏也频频派遣使节出使高昌,表示慰问。麴氏王朝“自以边遐,不习典浩”,请求北魏借给五经,还请求以国子助教刘为博士到高昌教习经典,北魏都一一应允。

麴嘉死后,其子麴坚立为高昌王,仍受到北魏的策封。高昌麴氏王朝不但与北朝关系密切,而且与南朝也有来往。南朝僧人有不少是经高昌向西取经的;高昌僧人也有去南朝的。公元年,麴嘉遣使梁朝,“献鸣盐枕、蒲陶(葡萄)、良马、氍毹等物”,受到梁武帝的欢迎和接待。高昌麴氏王朝的建立,并推行一整套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在新疆历史进程中,是值得特别重视的重要事件。直到公元年,由于高昌麴氏王朝的末代国王麴文泰在分裂、割据的道路上愈走愈远,オ引发了唐王朝平定高昌的统一战争,而高昌城也就成了唐朝属下的西州都督府所在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