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行业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游夜雨丨邓高如俯拾黄花电视连续剧 [复制链接]

1#
彭洋怎么挂号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5314659791057393&wfr=spider&for=pc

俯拾黄花

——电视连续剧《 》观后补遗

邓高如

吾乃解放军原63军后人也!

当年因工作需要,中道调往成都军区机关工作。曾研军史,久做文案,并参与军区部队一些重要工作的完成。满腹卫国志,一腔铁血情,蕴怀久矣!

近观央视所播电视连续剧《 》后,我心潮澎湃,彻夜难眠,过去采访时收集到的,或与老首长、老同志们相处时得到的那些与该剧相关的珍闻轶事,又浮现眼前。我俯身拾起这些久违了的战地黄花,献给已故的先烈和首长,献给生存在美好生活中的人们······

铮铮铁骨

我年底入伍后分配到驻山西忻县(现改名为忻州)的63军师直属通信营通信连当战士,我们连担负着师部的有线通信和收发值勤等项任务,偶从机干部的私下交谈中得知,老军长傅崇碧还关押狱中。尽管此时国家军队都处于“黄昏风雨黑如磐,别我不知何处去”的险恶环境中,但背地里还是有为所谓“杨余傅事件”鸣不平、为老军长评功摆好的声音。有人还说,老军长就是你们四川“通南巴”的人,人称“白袍小将”,帅着哩。我想,那不就是三国中的赵子龙么?

直到年我在北京军区大礼堂听报告,才亲眼目睹了老军长(年平反,时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军区卫戍区司令员,后升任军区政委)的风采。此时他虽年过花甲,但依然面皮白净,精神矍铄,一口标准的四川普通话非常好听。

就在前一年,总政组织部和人民出版社要联合出版《战斗英雄的故事》,军里安排我师林章青同志与我共同采写《铁原阻击》报告文学。我们赴东北,去西南,全国各地采访了不少参战的老首长、老同志,因而得知老军长的许多英雄故事和博大情怀。

铁原阻击战打得异常惨烈。63军是在突破临津江、强渡北汉江后,奉命转身回撤至铁原时,突然接到命令就地投入这场战斗的。

由于战场形势的急变,我军处境危如累卵,60多万 主力眼看就会被联合国军包围吃掉,面对如此危机,毛主席也感慨道:铁原若失,我军休矣!然而撤至这里的63军已是疲惫之师、饥饿之师,有的战士已经三天三夜无食可进了。

战斗打响后,敌军凭借强大兵力和优势装备大举进攻,我军在25公里的防御战线上以血肉之躯与敌搏斗。美军天上飞机轮番轰炸,地面坦克横冲直撞,密集炮火山呼海啸, 阵地如火燃烧,可老军长指挥镇定自若,数万官兵浴血奋战,不少阵地昼失夜收,反复争夺,就是不让敌人前进一步。战至最后,全军几乎所有的兵员都投上去了,机关干部、通信员、炊事员以及老军长的贴身警卫员也全部上了前线。师蔡开元师长(四川省宣汉县人,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年授予少将军衔)前来要兵,老军长答道:我随你上。因手里已无一兵一卒可调。激战13天后任务完成,老军长体重减轻了13公斤,因饥饿疲劳和重伤,被人用担架抬下阵地,昏睡4天4夜醒来,第一句话是“我要兵”。前来看望他的彭德怀司令员说:我给你两万,如何?一周后,两万新兵补齐。63军续赴开城再战。

据 单方面统计,在这场战斗中,63军共毙、伤和俘获美、英、韩军人。自己重伤和阵亡不下两万余人。我所在的师团,战前多人,战后仅剩人。师团一连,战前近人,战后仅只剩杨恩起一人,而且身上多处负伤,上台领奖时,他举起包着绷带的右臂敬礼,全场哭声一片。

惜哉!可能因篇幅原因,电视剧《 》对师着墨不多。我40多年前了解到并从军史中得到证实的情况是,其中团在坚守内外加高地时,炸开了上游水库,使美军重装甲部队陷于一片泥沼之中,有效迟滞了敌军的进程。而团更是打得异常出色,其中八连在连长郭恩志的带领下,连队坚守阵地6天6夜,打退美开国骑兵第一师一个加强团的13次进攻,仅以伤亡16人的代价,毙伤敌军余人。战至最后,郭恩志带领全连官兵从敌人防御最薄弱的崖坡跳下,星夜返回驻地。郭荣立特等功,被 总部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郭恩志任师副师长,我在师政治部宣传科任职,多次随他下部队检查指导工作。年夏,郭恩志带师政治部高炳强科长和我一起到驻忻县泡池的团七连当兵盈月,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同训练,我多次听他讲铁原阻击的故事,他学着老军长给师师长张英辉(江西省兴国县长冈乡人,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下达命令时那几句川普原话:“老张呀,若是守不住你那段防线,你就别活了,提头来见!”可惜郭老英雄已去世多年,但魏巍笔下《东方》中主人公郭祥的形象(他的原型)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情怀似海

老军长傅崇碧,一面是铁骨,一面是柔情。

年初,他带领家乡0多名游击队员长征。经过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 多年的争战后,他带走的那批子弟兵已牺牲得所剩无几了。特别是63军入朝参战时,征的大都是成渝两地的四川兵,伤亡又是如此的惨重。每每讲起此事,他就会泪流满面。

60年代初,他因公来到重庆。老战友、成都军区司令员黄新亭陪同并劝他回家乡通江看看,连车辆、土特产品都准备好了,但终未成行。他说,不是我不想回去,一回去,打扰了乡亲们不说,更难为情的是他们若问,你回来了,那我的儿子女儿呢?我的丈夫女婿呢?我怎么回答?

十多年前,我在四川通江采访,听到县党史办人员讲到此事时,我亦泪流不止。我还得知,到了1年就是老军长去世的前两年,他估计可能难以回乡了,便让儿子傅欣把终生积存的20万元存款送回家乡,修建了一所希望学校。老军长离乡68年终未回乡,3年初去世时,家无积蓄,身无长物,惟几件征战多年的军装而已!

解放军将士情深似海,胸怀如谷。

年,成都昆明两军区还未合并,原成都军区只有13和50两个野战军。我刚到机关工作便听到了一个令人难堪的故事:

13军发端于大革命时期的黄麻起义,而50军的前身,则是年10月17日,由国民党中将军长曾泽生率领在辽沈战役的长春战场上起义的原国民党滇系第60军。在那个讲出身、拼血统刚过去不久的年代,两军难免有故事发生。

一次,两军刚入伍的新兵在川西某地集训,两个集训队驻地相距不远。13军电影队便前来慰问50军新兵放露天电影。50军热情接待,全体新兵整队入场,附近群众纷纷前来观看这部电影。放影开映后,但见大银幕上闪出片名《兵临城下》。天啦,外行不知道,内行吓一跳!这部由李默然主演的电影,说的正是东野解放军当年运用军事打击和政治压力,策动、逼迫原国民党60军起义的故事。影片中自然有不少不悦、不爽的镜头。兄弟部队放这样一部影片给新兵和老乡们看,居心何在?简直是撕破面子揭老底呀!

问题反映到军区,军区首长给50军领导打电话说明情况(因新兵放映员,不知这段历史,慰问片名事先又未领导审批),消除误解。不料50军领导哈哈一笑说:这算什么事,娃娃们懂不起,让新兵一入伍就了解一下那段历史,也未必是坏事。云淡风轻几句话,冰释前嫌!

从此我便对50军的历史格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