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行业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秃尾巴老李传说13 [复制链接]

1#

秃尾巴老李雄姿

开篇

悠悠华夏,有说不完的神话故事;放眼中原,有道不尽的优美传说。秃尾巴老李的传说,是我国龙的传说和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流传久远,地域广阔,在河北、天津、山东、黑龙江等地经久不衰,深入人心。它不是空穴来风,早在明清时期就载诸书籍,形诸丹青,可与《白蛇传》比美,敢和《牛郎织女》争雄,是开放在中国民间传说百花园中一朵鲜艳的奇葩。

古老的文安大洼,地势低下,沟壕纵横,河淀相通,俗有“涝了文安洼,十年不回家”之说。过去十年九涝,人们流离失所,生活贫用,在种种灾害面前,老百姓祷求一种超自然的神的护佑。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又是水乡人们的图腾,中国人自古尊龙,称龙的传人。秃尾巴老李是亦龙亦人的形象,他感孕而生,常现作人形,龙人互化,龙人莫辨。他不但有神的博大胸怀,还有人的慈悲、善良、朴实的美德。在大清河畔,古老淀洼,他扶危济困,救苦救难,那有不平就有他,为人消灾解难,除暴安良。对父老乡亲百般呵护,甚至舍命相帮。与人们同甘苦,共患难,到处留下了他可贵的足迹。他的所作所为赢得了穷苦百姓的称颂,恰恰同人们寻求难中保护神的要求不谋而合。因此,秃尾巴老李就成了大清水乡人们共同认可的最佳人选。

因此,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在人们中间代代口耳相传,不胫而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正如古语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大清河畔,洼淀深处,与秃尾巴老李传说有关的遗迹比比皆是,如兴隆宫、大、小郭庄的龙王庙,里面供奉着黑老李的神象,庙门两旁的对联是:“风调雨顺,水陆平安。”百草洼的卧龙岗,东、西羊疃的养龙摊,鹿疃的龙潭,口头村的望娘滩、龙母坟,数不胜数。常年香火旺盛,众人朝拜。至今四十岁以上的人,从小大部分是在瓜棚豆架,花前月下,茶房酒肆,祖辈怀中,听着秃尾巴老李的故事长大的。这些龙与人除暴安良,战胜自然的传说,记载着的是水乡人的辛酸史和奋斗史。至今当我们在同父老乡亲及各界朋友中随意聊天的时候,曾惊奇地发现,很多人对这一美好的传说抱有浓厚的兴趣,称颂秃尾巴老李是佛中的菩萨,仙中的妈祖,大清河的子孙,古老淀洼的守护神。

岁月悠悠,日月运行,春秋更替,乾坤变异。秃尾巴老李的故事像沧海桑田中一株不谢的长青树,永葆其灿烂的青春,流于人口,传于人耳,历百千年而魅力长存。今人有诗曰:

古老淀洼一神龙,

亦人亦神幻无穷。

除暴安良呼正义,

惩凶扶困赞英雄。

倒翻回海三江水,

招至天罡地煞风。

专管人间不平事,

至今传颂南北中。

第一回:文殊师东海借宝,五小龙五台闯祸

巍巍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县的东北偶,绕周公里,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峰顶平坦如台,故称五台。由于五峰耸立,致使山中岁积坚冰,夏仍飞雪,又称“清凉山”。奇特的鬼斧神工之景观,令人幽深莫测。据说这是文殊菩萨法力宣化所成。

话说四大菩萨各有道场,文殊菩萨的道场就在五台山。远古的时候,五台山可不是现在的样子,连个名字都没有。山中沟无清水,坡无绿草,天无飞禽,地无走兽,黄尘滚滚,满目荒凉,气候恶劣,炎热无比,就像是座“火焰山”。文殊菩萨率领着众多菩萨来到震旦以后,把这里作为道场,要在这里宣扬说法。但一看这儿赤日炎炎似火烧,焦土裂石,毫无生机。就常常思谋着如何改变这里的修炼环境。

于是,他掐指一算,计上心来,想出了一个解决的办法。原来,东海龙宫有一个宝贝,叫歇龙石,清凉无比,功能巨大,老龙王对这块清凉石十分爱惜,视为镇海之宝。文殊菩萨想:如果把这块宝玉借来一用,再把东海的水引上来。五台山的模样不就会变了吗?

真是无巧不成书,文殊菩萨还没到东海,东海龙王却来了,他要请文殊菩萨到龙宫去讲经说法。文殊菩萨暗暗高兴:机缘来了。但嘴上却故意对龙王说:“我是五台山的坐地菩萨,别的地方是不去的。”龙王一听,急了,忙下跪道:“只要菩萨肯去龙宫教化我那些无知的属下,老龙将感激不尽。龙宫的所有奇珍异宝,菩萨喜欢什么,我就赠送什么,任君挑选。”文殊菩萨微微一笑:“龙王这样诚心,佛家只得前去。”说完,他离开宝座,跨上青狮,与龙王直奔东海。

佛经讲毕,龙王恭恭敬敬陪着文殊菩萨挑选奇珍异宝。文殊菩萨边看边说:“龙王所赐,佛家不敢妄取;佛家所需,只恐龙王不舍。”龙王说:“菩萨远道而来,哪能空手而回。只要龙宫有的,你喜欢什么,尽管拿去。”文殊菩萨笑了:“那好吧,既然龙王一定要送,就请将宫门檐下的那块石头给我吧!”

“啊!”老龙王万万没有想到文殊菩萨会要那块歇龙石,心中犯了难,一时慌了手脚。

那歇龙石长一丈五尺,宽八尺,厚六尺,清凉异常。龙王有五个儿,外出行雨归来,汗水琳琳,燥热难耐,只要躺在石头上滚一滚,疲劳立刻消除。作战归来,伤痕斑斑,疼痛难忍,只要躺在石头上滚一滚,伤马上治好。这样的宝物定肯轻易送人,龙王当然舍不得。见文殊菩萨笑而不语,他只好央求说:“菩萨要什么都行,只是这块石头……”

文殊菩萨也不强求:“既然龙王难舍,佛家不该讨施。就此告辞!”说着就要走。龙王怕得罪文殊,急了;再一想,歇龙石那么大,水族如此势众,也花了几百年的功夫才从海底运来,他菩萨孤身力薄,即使答应送给他,也是带不走的。一来送个人情,二来不失宝物,三来嘛,表示我龙王说话算数。想到这里,他大度起来,说:“既然菩萨喜欢这块石头,那就只能暂借一段时间,用完定当归还。可是此顽石不轻,我又无力相帮,假如你能拿就拿走吧!”

“好吧,咱君子一言,快马一鞭,以后不能反悔。”

“本王从来一言九鼎,决不食言!”

文殊菩萨见龙王终于答应,连忙双手合十道:“龙王功德无量,佛家多谢了!”只见他来到小山似得又大又黑的平顶巨石前,默念了几句,用手轻轻一点,重有万斤的歇龙石当即变成指甲那么大小。他捡起石头,装入袖中,跨上青狮,说了声“贫僧告辞”,返回五台山去了。老龙王呢?早惊呆了,可事到如今,已无法挽回,真是后悔莫及。

文殊菩萨回到五台山,把石头安放在如今中台南边瓦厂村东北的一条山谷中。歇龙石恢复的原型,散发出透人心脾的清凉气息。然后文殊菩萨念动咒语,只见山崩地裂一声雷响,顿时大雨倾盆。一场暴雨过后,五台山开始了神奇的变化:山顶到处涌出清泉;波波清清,长出了青草;沟沟梁梁,开放了红花;花草间,蝶儿翩翩起舞;天空中,鸟儿吱吱叫,一派勃勃生机。天变蓝了,水变青了,地变绿了。从此,这里就成了一个风光秀丽的地方。后来,人们就把歇龙石叫成清凉石,把安置清凉石的山谷叫清凉谷。清凉谷建起一座寺院,叫清凉寺。五台山也叫清凉山了。后来不但远离此地的人和动物来此那家落户,而且各地名川大山的神仙精灵到此修炼的也越来越多,五台山成为一处仙地。

再说东海龙王原想借故把文殊菩萨吓走,不想弄巧成拙,文殊菩萨不费吹灰之力就取走了镇海之宝,真比摘了他的心肝还难受。

这天,老龙王的五个儿子行雨归来,回到龙宫,汗水淋漓,喘着粗气,想到歇龙石上养息精神。一看没了歇龙石,忙问父亲。待老龙王说明原由,五条血气方刚的小龙气的暴跳如雷,哇哇怪叫。发怒到:“管他菩萨不菩萨,歇龙石就是不能给!”大家摩拳擦掌,异口同声地表示要去找文殊菩萨论个长短,讨回宝物。

大家讨论完毕,便各执兵器,兴风作浪,直奔五台山而来。一时间东海呼啸,波浪滚滚,暴风雨的天空中乌云翻腾,江河里的水被旋风吸上半空。顿时五台山上波涛汹涌,五条小龙摆动龙体,东撞西击,翻山遍找,也不见歇龙石的影子。气的嗷嗷大叫:“文殊菩萨你听着,你骗来了我们的镇海之宝,今日如还我们还则罢了,如若不还我们,弟兄与你拼个鱼死网破!”

文殊菩萨早已胸有成竹,只见他盘腿坐在西南方一座山头之上,不慌不忙地说到:“此言差矣,此宝是你们的父亲老龙王亲口讲借与本僧,为何出尔反尔,这样吧,你们如能找到此物就还给你们。”

五条小龙变成巨大龙身用龙尾猛扫,露出水面的五座山峰被削去了一截,成了平台。至今五台山顶仍留有数万块乱台,人们称为龙翻石。

这时,文殊菩萨用手向一条狭窄的山沟叫北山岩的方向指了指,说歇龙石就藏在两座巨大的岩石之间。五条小龙不知是计,争先恐后朝那像开着大门似的山磐中冲去。文殊菩萨见五条小龙全部冲进山谷,当即用手一指,谷口“轰隆”一声合了起来,把五条小龙铺在了里边。

春去秋来,一晃多少年过去了,后来,文殊菩萨动了恻隐之心。便找来东海龙王解释当时是出于无奈才把五条小龙困住,并言明为了天下苍生让他们投胎转世之意。东海龙王见事已至此,只得点头答应。

花开五朵,单表一枝。其他小龙的投生之地暂却不表。下面单说老五投胎转世的故事。

第二回:清河畔老五投生,亲生母受凉身亡

大清河南边数里之遥有一条河叫赵王河,赵王河畔有一溜村庄,人们叫它四十八村。其中有一个村子叫朱家村,村北住着一户姓狄的人家,老汉六十多岁,字鹤鸣,乳名老好。老婆婆姓李,大清河畔的莫金口(今口头村)人。老两口膝下一儿一女,儿子春堂,常年在外打工,娶妻刘氏。女儿珠凤,已年过十六岁,并和一户姓张的人家订了亲。家有四间草房,六亩多地,一盘手推的石磨。平时除做庄稼活外,还靠做豆腐维持生活。一家人和和睦睦、勤勤恳恳,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倒也自得其乐。李鹤鸣老两口性情和顺,知足常乐,更有一样美德,那就是乐善好施,因此在这一带十分受人尊敬。特别是女儿珠凤,自小伶牙俐嘴,乖巧听话。长到十五、六岁,出落得俏模俏样,已经是一个漂亮的大姑娘了。别看她生得细皮嫩肉,杨柳细腰,力气大的却像个男孩子。里里外外的家务杂货,样样都能做。夜里帮父母推磨烧浆,白天看门做饭缝缝补补,没有拿不起来的活儿,村里人没有一个不夸的。一家人和和美美,小日子过得很滋润。

单说这一年夏天,下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雨,太行山脉山洪暴发,滚滚洪水从西向东顺大清河像野马似得冲来。河水猛涨,文安洼一带村庄被淹,到处是一片汪洋。赵王河因是大清河的直流,虽没决口,但也满满涨了一河床子水。

六月六这天,天气炎热无比,早晨起来,珠凤和嫂子到河边洗衣服。太阳光照在水面上,一闪一闪的,亮得耀眼。她们洗着洗着,腰疼了,口渴了,俯下身子想喝口水。这时忽见河中漂来一个又鲜又大,白里透红的桃子。珠凤伸手捞了起来让嫂子吃,嫂子让珠凤吃,二人推来让去,最后桃子还是让珠凤吃了。

说来也怪,回到家里珠凤像是喝醉了酒,整天昏昏沉沉的,觉得身子里有些异样的感觉。后来,她的肚子一天天大了起来,不思饮食,经郎中一看原来是有了身孕。

这还了得,老父亲一听气的火冒三丈,厉声骂道:“小畜生!你已经是有了婆家的人了,却做出这样伤风败俗,有辱门风之事,叫我有什么脸面去见人。快快说出实情,不然非打死你不可。”

珠凤十分委屈地哭诉道:“爹娘容禀,女儿从小听从家训,严守妇道,虽不能与贞洁烈女相比,但也是清白一身,从来私下里没有与什么男子来往过,更甭说做那种见不得人的丑事,至于到了眼前这种地步我觉得与那一日在河中捞了一个桃子吃有关,请二老明察!”

母亲李氏也流着泪劝解道:“她爹,咱这孩子从小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老实本分,是什么人我这当娘的最清楚,你先消消气,别把闺女逼出个好歹来,到时候后悔也就来不及了。”

嫂子刘氏也在一旁求情道:“公爹息怒,自前年珠凤她哥出门做工以来,妹妹白天和我料理家务,晚上与我作伴,俺俩形影不离,我可保证她没做那种不清不白之事。确实是自从吃了河里的桃子才觉得病。像这样的怪事自古就有,我看还是从长计议为好。”

大伙你一言,我一语,一席话说的狄鹤鸣无言以对,只得作罢。但这样子如若传出去也是好说不好听。怎么办呢?一家子合计来合计去,只好让珠凤到莫金口她姥姥家躲避一时,也好遮人耳目,然后再从长计议。

讲故事快,转眼珠凤在姥姥家住了快十个月了,姥姥把一切应用的东西早早就准备好了,可珠凤的肚子却一点没见动静,急得姥姥不得了。一晃一年过去了,到了快两年头的时候。这年六月初八的晚上,珠凤在睡梦中见一个黑不溜秋的大汉闯了进来,再仔细一瞅,却是一个头戴王冠龙头人身的人。这个大汉进门后二话不说,连连向她磕头后便冲她扑了过来。珠凤不由的吓了一身冷汗,惊醒后方知是梦。这时只见窗外电闪雷鸣,几声霹雷响过,倾盆大雨从天而降。但不大一会儿,天就晴了。奇怪的是珠凤在一摸自己的肚子瘪了。她高兴地叫醒姥姥,把梦中的情景叙说了一遍,姥姥听后又惊又喜。但更可奇的是,从那天开始,每天晚上珠凤就觉得有个小孩扑到她怀里吃奶,浑身凉飕飕的,晚上来白天走,无影无踪,不但看不见是啥模样,而且来去必有雷声相随。

这天晚上,小孩又来吃奶,珠凤实在憋不住了,便问道:“好孩子,你究竟是人是鬼?是神是仙?长得什么样子?能不能显显像让娘看看?这些天可把为娘憋闷死了。”

这时只听一个声音答到:“母亲容禀,我就是您的儿子五龙,因为样子长得太难看,怕吓着您老人家。我要文有文,要武有武,请问母亲是文看呢还是武看呢?”

珠凤的姥姥是个直肠子人,听了这话,她在一旁插言道:“咳!我和你娘都是庄稼人出身,斗大的字识不了一升,什么文呀武呀也听不懂,你是什么样就显显像让我们看看好了。”

“好!”话音刚落,只见一道闪电,一条小黑龙在土炕上扑扑摇,身子眼见越长越大,一会儿功夫张牙舞爪在屋中上下飞舞,然后把身子盘在房梁上。珠凤一看,吓的魂不附体,惊叫一声,身子往后一仰,顿时气绝身亡。小黑龙一看不好,慌忙向门外逃跑,姥姥不知所措慌忙关门,正巧小黑龙的尾巴还在屋内,由于用力过猛,咔嚓一声,被门掩去了半截,疼得小黑龙窜出屋门,起在空中,忍着疼痛,围着姥姥家的房屋来回盘旋。见亲生母亲被其显形活活吓死,后悔不及,又悲又痛,落下了伤心的泪水,不肯离去。顿时电光闪闪,雷声阵阵,暴雨如注,风声雷声响成一片,只见一条半截尾巴的巨龙在空中时隐时现,当地老百姓为之震惊,纷纷摆置香案,磕头拜谢。人们只见这条巨龙的头向娘住的小屋点了三点,拜了三拜,然后驾着云腾着雾,一步三回头地向着东北方向飘去。在大清河北,黑色巨龙仰头望了他亲爱的妈妈有二十四次,后来这些地方就变成了二十四个滩。人们给它取名叫做“望娘滩”。

这条黑色的巨龙因为母亲是没有出嫁的大姑娘,他又生在莫金口,所以他随了祖姥姥家的李姓,人们说他是“狄家的外甥李家的郞。”又因为少了半截尾巴,从此落了个雅号叫“秃尾巴老李”。

当人们得知事情的原委后,大家厚葬了珠凤这位善良的姑娘,把她埋在了莫金口村西大清河畔的千里堤旁,取名为龙母坟。并为纪念此事,在莫金口和朱家村分别修了龙王庙和龙母祠,塑像是龙母珠凤端坐正中,秃尾巴老李人身龙头一旁站立。在小龙华村修建了龙潭寺,把娘娘宫村改成兴龙宫,后渲化为兴隆宫。

从此,秃尾巴老李就活动在山西、山东、河北一带,掌握陆地江河湖泊洼淀水族。他不但经常为大地播洒甘霖,让人们风调雨顺;而且经常出现在江河湖水洼淀之上,为人们消灾免难,保驾护航,同时有求必应,专干打抱不平之事。老百姓称他为守护神,对他倍加敬重。各地庙祠林立,香火不断。

再说秃尾巴老李是个孝子,想到母亲为了生养自己忍辱负重,受尽痛苦,是何等的不易。谁想到还没有报养育之恩便离开了人世,孤身葬在荒郊野外,没人给她上坟烧纸,又怎能不让人伤悲。所以阴历六月初八,老李的生日,也是母亲的受难日这一天,秃尾巴老李必来给母亲上坟。每到这一天,当从东北方向来的狂风骤雨,黑云压顶,倾盆大雨即将来临时,当地人们纷纷跑回家去避雨,嘴里还不住地念叨着:“秃尾巴老李祭母来了!”一会儿,刮起一个大旋风,围着龙母坟转来转去,仔细一看,好像有人在哭。等旋风过后,一会天就晴了,别的地方都水汪汪的,只有坟头是干的。人们会看到那坟头上盖满新土,像是有人新填过一样,而且逐年增加。还有人说,大雨过后,有人在龙母坟前还拾到过金酒瓶和银酒壶呢。

口头村龙母坟旧址仍有遗存。当地的村民们说:“俺们世世代代都相信秃尾巴老李,有他老人家的护佑,多少年来冰雹没有砸过口头往西南兴隆宫这一带。”

秃尾巴老李不但受到老百姓的爱戴,还受过皇封呢。

第三回:五台山黑龙救驾,小保定老李受封

为报答文殊菩萨的重生再造之恩,五条小龙经常去五台山,各守一座高台,帮助文殊菩萨耕云播雨。五台山万佛阁专门为黑五龙秃尾巴老李建有龙王殿,香火供奉。

康熙三年(公元年)春夏之交,康熙皇帝到五台山巡游,到了傍晚,返回行宫,当走到台麓寺附近的时候,突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山呼林啸,飞沙走石,因此迷失了方向。众护驾侍卫立即把圣主围在中间,惊恐万状。正在大家忙作一团,无计可施之际,忽听前方有人大声喊道:“圣主莫慌,老李在此!”

康熙皇帝在狂风中龙目圆睁也看不清对方是什么面目,就朝前方大声问道:“你是何方神仙,前来接朕?”

对方答到:“我乃万佛阁龙王殿五龙秃尾巴老李是也!”

康熙惊喜道:“你能为我除妖脱险,安抵行宫,定封公侯!”

对方又道:“遵命诰封,请随我来。”

一阵电闪雷鸣之后,大风果然减弱了许多,然后在一束红光的指引之下,康熙一行平安回到了行宫。

第二天,康熙亲自到万佛阁龙王殿上香朝拜,并将一件龙袍赐给龙王老李,回京后又赐半幅銮驾,以褒奖其接驾引路之功。

秃尾巴老李的家乡莫金口历史属保定县(俗称“小保定儿”,今文安县新镇)管辖,这里地处“九河”下梢,河流环绕,千百年来河水长流不断。平常风平浪静,千舟竸发,对当地工商贸易的发展繁荣起到了一定得促进作用。但由于上游百川争流,到此咽喉一线,每遇山洪暴发,大清河内水大浪急,堤岸险象环生,经常决口,水淹全境。再加上永定河堤南决,滹沱河堤北溃,使弹丸小县形成南、北、西洪水三面夹击之势。据史料记载:从明嘉靖七年(公元年)到清康熙七年(公元年)的一百多年间,洪涝灾害不断,人民困苦不堪。在历次灾害中,“大水决堤,瘟疫并作,死者无算”和“蝗飞蔽天,饥殍遍地”的记录比比皆是。

康熙七年(公元年)七月七日决堤刘家园,平地水深三尺,陆地行舟,淹没田产庄稼无算,岁大饥。八年(公元年)又遭大雷雨,洪水陆发,夏大水,高与堤平,人们流离失所,全县人口锐减到不足千人。当地儒生柴游诛,曾作一首七律《大水有感》,悲叹当地黎民之苦:

薄田自谓足彝犹,

墙墙翻怜虚回秋。

漭流波涛连日涌,

仓萱儿女带村流。

人依树梢高悬塌,

渔傍城门稳京舟。

萧瑟商飘催暮景,

草茅空抱杞天忧。

等到大水退去,种地的季节早已过了,虽然抢种了一些晚田,到秋后庄稼还是没收上来,半成半粃,只能做牲畜饲料,人们的口粮和来年的籽种,还是没有着落,大伙又犯起愁来,人多道道多,有人想起秃尾巴老李来了。于是五里方村的老百姓到莫金口村西德龙母祠去烧香磕头,求老李想法救救乡亲们。谁想这一招还真灵。一天人们劳作了一天都很累了,很晚了都各回各家便倒在炕上睡觉了。大伙在睡梦中忽然看见一个黑小伙子进了屋。乐呵呵地说:“乡亲们别发愁了,我把大伙吃的粮食和籽种都放在大门口了。今后这一带地方归我掌管,再不会闹实荒啦,大家放心过日子吧。”

人们仔细一看,此人五大三粗,脸色黑里透红,知道是老李来了。刚要起身迎接他。老李摆摆手说:“都很累了,歇着吧。还有一件事我特意告诉大伙,明天晌午武各庄大湾儿八里出鱼,带好傢伙去装,吃不了卖俩零花钱儿好过冬。”

人们听了高兴地点头说:“那敢情好!”

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人们开门一看,只见大门两边摆放着一大一小两个口袋,大口袋里装满过冬吃的粮食,小口袋装的是来年种地的籽种。老李为大伙想的真周到哇。

大伙把粮食搬进屋里安放好,然后互相招呼着,顺着千里堤,赶着连夜准备好的马车和装满的篓筐,闹闹嚷嚷地往武各庄大湾儿赶。

秋后的北方天气很凉,草叶上挂着一层白霜,把人们的裤腿都弄湿了,凉冰冰的。人们来到武各庄大湾儿,一条鱼也没有。大伙都愣住了,年青人问上岁数的:

“我说大爷,老李不是让咱们来拉鱼吗,怎么一条也没有呢?”

“年青人懂什么,人家不是说的晌午吗,不会失信的,着什么急!”

“老李是这样说的,不会错,咱们在绕着大湾儿好好找找。”

大伙正在大湾儿边上到处找呢,太阳快正午了,金光透过树林,水面上现出道道光亮。就听见水中一声大喊:“乡亲们接鱼呀!”

接着就见无数条大鱼从水里飞出来,有鲫鱼,有鲤鱼,有鲶鱼,有黄花鱼……小的有一、二尺,大的有三、四尺,像雨点一样一齐飞落到岸上,都是上等的好鱼。大家都知道这是老李送来的鱼,就一齐动手往车上装。还没过晌午呢,整整装满了好几十大车,这时鱼也不往上飞了。

按着老李的话,人们把这些鱼,拉到霸州、苏桥、固安等集市上,正赶上鱼的行市好,又加上是上等的好鱼,人们争着买,卖了个好价钱。人们用卖鱼的钱,买了衣服和种田使用的农具,高高兴兴地回了家。这个冬天算是平安地度过了。

有了吃穿,干活就有力气,第二年春天,地种地特别好,加上雨水调和,到秋后得了一个大丰收。

说分两头,这一年十月初七日,康熙皇帝出都门,圣驾巡幸。初十日长时来至莫金口巡查实情。看到这一带虽然灾情严重,但老百姓有吃有穿,生活还算过得去。心中很是纳闷,待问明事情的原委后,对秃尾巴老李救民于苦难的行为大加赞赏,又见到龙母祠香火旺盛,更是十分欣慰。在召见地方官员时,保定知县成其范趁皇上高兴之机,递交了《呈请神龙封号文》。摘要如下:

“……窃查县城西北莫金口,旧有龙母祠一座,祀龙母及其子李龙王者。相传建自前明年间,历年数百余载。每逢旱涝,乡民辄赴祈祷,无不应验。灵感昭著,地方依赖,实深钦感。窃思江海河湖之神,凡有功于民者,均蒙圣恩,锡有封号。查《祭法》: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故天后崇庙貌于瀛需,金龙昭威灵于江巫,殊恩宠锡,报祀特虔。兹卑县莫金口龙母祠,虽京一邑之土神,而功德及于万宝,功既在于民生,名宜正于国典。遐乡户税,亿万檱毕国情:崇号恩宣,千百平康永赖。请奏赏加李神龙封号,以答神府而慰民望,实为公便。为此备由具中,伏乞照祥施行。”

知县成其范为秃尾巴老李奏请赦加神龙封号,康熙帝当即御批,亲笔书写“溥惠佑民”四字,并刻成匾额,悬挂于龙王祠前门之上,神龙遂列祀典。这种亲笔御题、皇家赦封现象在全国的李龙文化中是独一无二的。从此,龙母祠的香火更加旺盛。

作者简介:冯秉顼,学者、作家,年6月出生于河北省文安县。出版专著27部,多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诗歌等发表于全国各级报刊。

END

扫下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