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是什么引起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30710/4211291.html黄世忠,现任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院长、厦门大学会计系教授及博士生导师、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厦门市*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委员、民建福建省委副主委、民建厦门市委主委,兼任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财*部会计标准战略委员会委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委员会委员、中国会计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会计学会副会长等职。
主要从事报表分析、财务舞弊、企业合并、合并报表、国际会计、会计准则和资本市场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在《会计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面临的挑战与思考”、“市场、*府与会计监管”、“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及其对策策略”、“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会计的改革与重塑”等近百篇学术论文,出版了《会计数字游戏:美国十大财务舞弊案例剖析》、《财务报表分析:理论、框架、方法与案例》等学术著作十五部,《比较国际会计》等译著四部,获得十多项全国及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府特殊津贴。
反舞弊真英雄——Briloff效应及其启示
文丨黄世忠
亚伯拉罕.布瑞洛夫(AbrahamJ.Briloff)
年12月,充满传奇经历、被誉为“时代会计英雄”的亚伯拉罕.布瑞洛夫(AbrahamJ.Briloff)教授安然离世,享年96岁。对此,美国会计界的名人大腕纷纷发表纪念文章,缅怀Briloff教授对会计界和资本市场做出的杰出贡献,巴伦杂志(Barron’s)、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新闻媒体也对Briloff教授的去世作了长篇报道,称颂他为捍卫会计职业道德的巨人、维护资本市场诚信的斗士。年,Briloff教授入选会计名人堂(AccountingHallofFame),入选理由是:“半个世纪以来,他一直是会计职业界的良心,对会计职业界提出挑战并迫使其提高履行社会责任的标准。他一直致力于维护会计职业界的利益,支持者对他倍加尊敬,饱受其批评的反对者对他也敬重有加”。在其去世的前一年,Briloff教授被《会计学杂志》评为“影响会计的个人士”之一,足见其在会计界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力。
Briloff教授年在纽约曼哈顿出生,其父母为从事屠夫和裁缝的俄罗斯移民。年Briloff教授从纽约城市大学毕业后,在一所中学讲授簿记和速记,年受其导师EmanuelSaxe教授的举荐,到纽约城市大学巴鲁克(Baruch)学院任教,直至年退休。年创办自己的会计师事务所,白天执业,晚上授课。年,Briloff教授从纽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不久,不幸罹患青光眼,双目近乎失明,在随后的40多年里,主要通过聆听助理人员(其女儿和研究生)为其朗读财务报告的方式进行研究,但这并不妨碍他的远见卓识,犹如失聪后的贝多芬还不断谱写美妙的旋律。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就对美国公认会计准则(GAAP)存在的缺陷(如权益集合法)、注册会计师界独立性缺失、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虚化等现象提出尖锐抨击,提出很多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年权益集合法的废弃、年安然事件的爆发和萨班斯-奥克斯法案的通过,均证明了Briloff教授的先见之明。当然,Briloff教授之所以成为会计名人并被誉为会计英雄,不完全在于他的学术影响,而在于他数十年来毫不留情地揭露和抨击上市公司滥用会计准则和财务舞弊的行为。从年起直至去世前一年,Briloff教授坚持不懈,为巴伦杂志专栏撰文,揭露了数十家上市公司的财务丑闻,捍卫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但也因此成为上市公司高管和注册会计师的“公敌”,导致官司缠身。
Briloff教授结缘巴伦杂志,纯属偶然。年7月,Briloff教授在《会计评论》发表了“肮脏的权益集合法”,对上市公司利用权益结合法粉饰经营业绩加以抨击。年3月,《会计评论》刊载了亨德里克森教授的文章,驳斥了Briloff教授的观点。为此,Briloff教授撰写了反驳文章,但《会计评论》却拒绝刊载。不久,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举行关于企业合并和权益集合法的听证会,巴伦杂志向Briloff教授约稿,并于年7月刊登了他那篇被拒绝的文章,名曰“肮脏的权益集合法:如何不劳而获取得商业成功”,在金融界和会计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自此,Briloff教授与巴伦杂志结下不解之缘。在此后的40多年里,Briloff教授充分利用巴伦杂志这个强大的舆论平台,与美国上市公司对会计准则的滥用和财务舞弊等不诚信行为缠斗了数十载,为抑制财务舞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做出不朽的贡献。
美国学者发现,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凡是财务报告被Briloff教授在巴伦杂志上质疑存在缺陷或虚假成分的上市公司,其股价都难逃下跌厄运,他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布瑞洛夫效应”(BriloffEffect)。Foster()的研究表明,财务报告被Briloff教授质疑的样本公司,在他的文章发表后的三天内,经市场风险调整后的平均回报率为-8.9%。Desai和Jain()在Foster研究的基础上,将Briloff教授的文章对被质疑公司股价的影响期延伸至3年,并涵盖了被Briloff教授质疑过的几乎所有上市公司。研究结果表明,在Briloff教授的文章发表日,财务报告被质疑的上市公司,其非正常回报率为-9.95%,与Foster的研究结论保持一致。在Briloff教授的文章发表后的一年、二年和三年里,财务报告被质疑的上市公司,其非正常回报率分别为-15.51%、-22.88%和-26.04%,表明财务报告被Briloff教授质疑的上市公司,其股价的下跌不是暂时的,在三年里都没有反转。
笔者认为,Briloff效应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启示,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启示1.Briloff效应表明,有效市场假说(EMH)不见得总是成立。
如果EMH成立,Briloff效应就不应当存在,因为Briloff教授所发表的文章,使用的都是公开信息,而不是内幕信息,也不存在举报者的爆料。可见,被Briloff教授质疑的上市公司,其股价并没有充分反映所有可获取的公开信息。被Briloff教授质疑过的上市公司,其股价在长达三年的期间内持续下降,说明在被质疑前这些公司的股票存在着严重的错误定价,从另一侧面证明资本市场不总是有效。
启示2.Briloff效应表明,深入细致的报表分析在发现财务舞弊中至关重要。
Briloff教授通过聆听其研究生和女儿为其朗读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方式,来发现被质疑公司滥用会计原则和利用其他手段夸大经营业绩等财务舞弊行为。相关的分析表明,被Briloff教授质疑的上市公司,根据其财务报表计算的财务指标,与同行业相比,并没有显示出有规律的异常之处。Briloff教授并不特别重视行业、战略、产品和技术等因素的分析,他之所以能够发现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深入分析上市公司选择存在争议的会计*策(如权益集合法等)是否为了抬高业绩;二是他具有十分丰富的实务经验,能够发现他人所不能发现的问题,他戏称这是他的第六感;三是对财务报表附注细节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