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大观园路口还有人行天桥,仿佛一只巨大的螃蟹,八爪按地而起。蟹壳全是广告,蟹肉皆为小贩,货物琳琅满地。我每每上去,都会在人潮中迷失方向,不知从哪里下来,才能抵达要去的路边。
18路公交站牌旁,有一家看起来时尚无比的餐厅,名字起得也洋气,叫米力乃。
当时济南还没麦当劳,肯德基似乎只有一家店,但我还没去过。我熟悉米香居,还有合力快餐,包括价格更贵一些的六乃喜,这三家店各取一个字,正好凑成米力乃,然而,米力乃和他们毫无关系,这家中西合璧的快餐店引领着济南的时尚,甚至是一代人的西餐启蒙,里面有意大利面、牛排,还有牛肉面和蛋炒饭,能在这里吃一顿,是很多孩子的奢望。
从大观园往东走,人民商场门口全是各种卖小吃的推车,弥漫着地沟油和荷尔蒙混杂的味道。对面的鲁能烧鹅仔推出了海鲜火锅自助餐,午餐三十八一位,有牡蛎、扇贝,羊肉片似乎供不应求,总有人端着盘子,守在切羊肉的设备前,等师傅铡下一片片红白相见的羊肉来。大厅有时会搞活动,迅速喝下一瓶啤酒,有奖励。我参加过一次,虽获了奖,却险些被气儿顶晕过去。
附近的街巷里,隐藏着一些美味。大多是苍蝇馆子,如人民商场往北,穿过各种理发店和卖衣服的小摊,到了魏家庄里,有一个小酒馆,鲁菜烧的可以。烧鹅仔往北的永庆街,全是卖狗肉的贵州馆子,颇成规模。那时吃狗肉的人比现在多,不会被鄙视,我也去过一次,是在几年后,两个东北人请客,狗肉涮火锅,蘸着独特的酱料,没吃出味道的特别,只记得他们讲自己做私人侦探的事,基本的模式都是跟踪调查——破门而入——捉奸在床,不知现在是否还是如此。
再往里,就是著名的川菜店老转村,在巴山夜雨之前,老转村相当于济南川菜的标杆,菜品精致,价格在当时也属于中高档。我有个同学在电台实习,没有工资,但有次发了张一百元的老转村餐劵,呼朋唤友过去,一不小心,吃超了标,搞的他没有了实习的心思,觉得还不如去饭店当服务员实惠。
如果继续往东,就到了共青团路,和普利街之间,全是各种杂院,穿插着若干条胡同。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渝香餐厅,拿手菜有鱼香肉丝、水煮鱼、爆炒卷心菜等,常人满为患。紧挨着,还有家炖鸡的小店,名字我记不住了,好像叫美美,只知道每次满满一大盆鸡肉,吃起来有股特别的甜酱味。这家小店的院子里,有间卖油旋的小屋,每次去,都有人在炉边等候,做油旋的是名中年妇女,不慌不忙,不急不燥,取出烤好的油旋,盈盈一握,油旋碎出了清脆的口感,若是拿进去,蘸鸡汤……美美,真美美。
从这些小胡同里穿过去,到普利街,有家卖焖饼的,我特别喜欢。三块钱一份,加鸡蛋三块五,饼丝可用豆芽炒,也可用土豆丝。我特别喜欢吃土豆丝炒焖饼,饼丝和土豆丝一样粗细,相同的颜色,吃起来口感差异又明显,非常特别。离这家焖饼不远,还有一家药膳把子肉,我不知道和后来济南特别火爆的几家把子肉是否有关系,当时,至少我没有在别的地方见过药膳把子肉的招牌。这家店面积也不大,就那么一间屋,人也不太多,可以耐心地吃完。
那一带,一直到现在还有的店,也就剩春江饭店和草包包子铺了。当时,春江饭店对面的胡同里有家锅贴店,据说是春江饭店锅贴部分出来的,锅贴不管是素三鲜,还是肉馅,在济南都数一数二,和店里的恶劣的服务成正比。我去吃过多次,进去如果不主动到前台点菜,就是坐一天也不会有人搭理。到了前台,服务员第一句话不是问你要什么,而是“没有发票”,态度严肃,如同纪委办案。我从未见那里的服务员笑过。她们的笑点,甚至高过杆石桥公交站旁边卖花生米的老头,那也是一位从来不会笑的人,不知道是因为生意太好,还是性格使然,一天到晚皱着眉头,仿佛随时会被拆迁。
紧挨着的回民小区,在年,烧烤尚未形成气候。有几家卖大梁骨的,肉不多,却味美耐啃。来济南之前,我从未吃过大梁骨,有次,在一位回族同学的带领下,去过了一次瘾。那时的磊磊在西门出摊,羊肉串三毛一串,我最多吃过八十串,广告公司老板请客,他能吃二百串。
泉城广场没建好前,南门那里有著名的泉城大包,便宜,又解馋。往泉城路走,可以路过卫巷,一定要吃卫巷快餐。排骨炖得香烂,*瓜拌得脆甜,炸鱿鱼圈也是一绝,搬到芙蓉街我就很少再去了,也不知味道变了没有。
年,济南百货大楼门口的油炸羊肉串总在排队,芙蓉街没那么多游客,有一些实惠的小馆子。我喜欢喝那里的滕州羊汤,来济南,才知道除了老家一带,外面的羊汤都要自己加盐。
年,省府前街的小龙虾还没开炒,北园镇*府门口的火锅已热火朝天。铜锅,木炭,清汤,麻酱小料,蹲在马扎子上,吃得站不起来。当时,这座城市的很多地方流行吃鲶鱼,到店里挑一条,切块,红烧。鲶鱼肥如五花肉,只是土腥气重,要用大料入味,方能大快朵颐。还有许多专门做饺子的饭馆,全是大个薄皮的饺子,各种馅都有,有一种青椒丝的饺子,让我很难忘。
在年济南的饭馆里,我去的最多的,还是在山师东路。天香园,米香居,辣妹子,好特等等,那里的菜都便宜,而且下饭,就像那里的人,都年轻,胃口和梦想一样好。
年,如果是去大酒店吃饭,包间里通常有卡拉ok,一台电视,一台万利达歌王VCD,一套音响,外加两个麦克风,就可以在酒过三巡时唱歌了。
那时的人们还很羞涩,第一个站起来唱的,往往是副主陪,不管好坏,现场都会爆发几次热烈的掌声,第一句一次,第一段结束一次,整首唱完还有一次,一定有人端来一杯酒,让唱歌的一饮而尽。气氛起来后,就开始你一曲我一曲,没人认真听歌,都在互相敬酒。直到主宾和主陪压轴演唱,才开始安静下来,按程序鼓掌。这中间如果气氛融洽,说不定还会跳起舞来,男人起身邀请女人,在走调的歌声中,踏着节奏,慢三,或者慢四。有的地方还有迪斯科,甚至安装了专门的灯光,那就更热闹了,能看到群魔乱舞的大场面,人们在一桌残羹冷炙前疯狂,等待着世纪末的曲终人散。
年,距今已经二十年了,却仿佛刚刚过去。有时候真想回去,到那些已经消失了的饭馆再吃上一顿,顺便对当时那个狼吞虎咽的我说,慢一点,慢一点,因为时间很快,很快。
请点文后右下角:在看
感谢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