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排名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index.html有一些我们记住了
有一些却遗忘了
其实都没什么
在这人世间
遗忘和被遗忘
难道不是最终的宿命
01
年,是改革开放的第十个年头。
元旦这一天,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新年社论,里面有这样几句话:
在改革的第十年,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严重问题,最突出的就是经济生活中明显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过大,**机关和社会上某些消极腐败现象也使人触目惊心……
这样的形势之下,那一年后来出现的一些不可言说的风波,也就不是空穴来风了。
记录历史是史学家的事儿。在一个吃货的编年史里,年的郑州火锅,红焖羊肉应该算是最红的。
红焖羊肉的渊源,最早据说是在年的新乡老城区。一个名叫李武卿的老人。年轻时在川藏当兵多年,退休回家之后在老家开了这家红焖羊肉火锅。
这火锅把北京焖罐儿羊肉和四川麻辣火锅结合到一起,羊肉软烂,红汤浓酽,吃完羊肉下菜下面,些呆。红焖羊肉就这样跨过*河,来到了郑州。
那些年的郑州,做红焖羊肉的一条街总有几家。在我的印象里,好像仲记酒楼也做过一家。名气最大的,当属李跃新的李鑫记(简称李记)红焖羊肉。
李记的红焖羊肉加了红白萝卜和小土豆,点缀着绿莹莹的香菜末,不腥不膻,吃完可以添汤开涮,涮豆腐、腐竹、鸭血、海带等等,也算一种创新。
从“红焖炊烟浩荡处、中原早市没有羊”的红火,到大批红焖羊肉火锅关门闭店门前冷落,也不过两三年的光景。
年,我写《豫菜百年》认识了李跃新,几年过去,虽然在朋友圈天天见,但他的红焖羊肉馆还有几家,生意怎样,我都不得而知。
0
其实在红焖羊肉之前,在郑州西郊的伏牛路,挨着二砂小学旁边,伏牛饭庄的涮羊肉,也是顶顶有名的。这家店,应该算得上改革开放之后郑州最早的火锅店了。
伏牛饭庄是郑煤机提前退休的史明侠在年开的。5年,卖了三年羊肉烩面之后,去北京出差的史明侠,看到老北京铜锅涮的热闹景象,回郑州就也卖起了涮羊肉了。
伏牛饭庄的涮羊肉,为了保证口味,所有的糖蒜、甜面酱都来自北京的六必居。腌的小菜和麻将烧饼,也都是依照东来顺的工艺。大铜锅更是从北京的铜锅厂拉回来的。
“每年10月份,家里都要用大卡车从北京拉回店里要用的火锅食材。一年拉两回。”多年以后,史明侠的女儿,继承父亲的衣钵做了咱家小院的超姐,回忆起小时候的涮羊肉,仍是记忆深刻。
那时候还没有豫东小山羊这一说。伏牛饭庄用的羊,都是平顶山山里农户羊的羊。纯天然的年代,山里的羊纯净鲜美,原汁原味儿。伏牛饭庄正儿八经的北京铜锅涮羊肉很快吸引了大批的食客。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西郊,厂矿林立。直属机械工业部的二砂、电缆厂以及郑煤机,都是人人羡慕的好单位。那时候据说,二砂电缆厂发福利,都是烤箱、电视机,“市里领导家的亲戚孩子,都争着进这些单位的。”
好单位给餐饮店带来了颇有消费力的食客。伏牛饭庄的涮羊肉排起了长队,那队伍不亚于现在的海底捞巴奴。“因为羊肉太好,一桌涮几盘都是小事儿。有一个熟客,每次还会生吃羊肉。就像现在生吃牛肉、三文鱼一样。”
伏牛饭庄的涮羊肉在年前后达到了鼎峰,后来主营业务改为了炒菜宴席。这之后,郑州的二力、小甫涮锅,也都慢慢起来了。
03
年之后,郑州的火锅江湖里,鸿茂斋的名号逐渐响了起来。
这是一家传统的清真家族企业。创始人叫杨鸿运,之前卖牛羊肉品。给自家火锅店取名鸿茂斋,里头糅合了自己的名字,也糅进了朴素美好的念想。
鸿茂斋做的是老北京的铜锅涮。红炭火,大铜炉。锅底儿是清水虾皮加姜片葱段,简简单单。可是肉好啊!豫东收来的小山羊,加工成羊肉卷,红是红,白是白。
下到清水锅底儿里一烫一沸就可以吃了。蘸住韭花糖蒜芝麻酱,那香软浓郁清爽,一大盘子都不够吃。
店里还有麻酱烧饼呢。满满的芝麻,裹了一层层的芝麻酱,又酥又焦,吃的时候芝麻扑簌簌地掉,得用手接着的。
鸿茂斋在郑州红的早,可我接触的晚。我记得第一次吃鸿茂斋是在优胜北路。那时候社会上炒股成风。
我刚上班没多久,但我有个要好的同事杨秀琴,她的老公是郑州工学院的教授,专门教对外经济贸易的。我和男朋友跟着姚老师学炒股,啥都不懂,可是听他的指点,几乎每次都卖在高点。
挣了钱,自然得请老师吃饭。同为清真的他们,就指定了鸿茂斋。
我们去的那天晚上,一进门就人声鼎沸。桌上热气腾腾,看人都像在云里雾里。我记得那天晚上还下了大雪。红炭铜炉、白雪羊肉,那感觉,仿佛窗户外面多一枝红梅,就穿越回了古代一样。
04
年之后,有7年的时间,我家住在西郊的伏牛路。
伏牛路的南头,有家贵州苗岭啤酒鸭。不锈钢的锅子,里面是炖熟的鸭子,服务员当着你面儿咕咕嘟嘟倒进半锅的金星啤酒。那些年郑州是金星奥克双雄的天下,不像后来青岛雪花遍地开花。
锅开,吃肉,涮菜,吸饱了啤酒和大料香气的鸭子,倒是别有风味儿。可惜,煮熟的鸭子也会飞,不过吃了三两次吧,门头就换了,这股风刮过去了。
从伏牛路拐到陇海路,向东,年代,是林记热盆景和舒记麻辣鱼的天下。
两家都做鱼。舒记的创始人舒来喜,因为老家在重庆,用的料都从老家发来,做的味儿自然更勾人一些。
那时候散步到舒记麻辣鱼,总会点一锅。鱼是鲶鱼,现在很多人都不吃了。可是那时候觉得,鲶鱼刺少,肉多,上面是厚厚一层红彤彤的辣椒麻椒,炸的金*喷香,吃起来真是过瘾啊。
麻辣鱼上桌,服务员会先把花椒辣椒捞到旁边的盘子里。吃完饭,爱吃辣的人可以把辣椒花椒用袋子兜回家,回去炒鸡子炒豆腐炒土豆丝儿,都入味得很。
90年代,有好几年的时间,舒记麻辣鱼都是中原区的纳税大户。后来舒记麻辣鱼开了连锁加盟,再后来又停住。
丹尼斯大卫城开业的时候,它进到了10楼,就在成都芙蓉巷名小吃的旁边,也是日日年轻人盈门。30年的东西,不算年轻了。可年轻人还喜欢,这就有点意思了。
年前的时候,邓记须水叫化记的老邓组局,几个朋友一起吃饭。许久不见的舒来喜满头卷发,带着硕大的手串儿,说话仍是有趣。
抽烟喝酒、盘串儿烫头,年轻小伙儿热爱的新几样,老舒也是一样不落啊。
05
90年代的郑州,还有一个有名的火锅品牌:糊辣鱼。
它的创始人尹群,曾经跟舒来喜住一个大院儿。在这之前,尹群已经做了三年的中餐全家福。年夏天,因为车祸摔断了腿的尹群,腿上打着四根钢钉拄着拐上了飞机,从云南带回了糊辣鱼的配方。
糊辣鱼用胡椒做底,加上云南的一些其他调料。糊而不焦,辣而不燥,很快在河南打开了市场。
最好的时候,全家福糊辣鱼开了40多家店。即使后来尹群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变故,她丢掉了航海路的那家店。但优胜南路的这家糊辣鱼,还一直守着。
年之后,我自己出来创业。忙于生计的日子,很多老朋友渐渐离散。听说后来尹群也做过一些改变,但糊辣鱼经历过几十年的时光洗礼,爱它的人已经慢慢变老,年轻人对它知之无多。这个品类,已经慢慢黯淡了。
从尹群的糊辣鱼往北走两个路口,到了任砦北街,路北的高门台曾有一家光头香辣蟹。
香辣蟹无奇,奇怪的是门口的几个年轻姑娘。模样长的都挺周正,却一个个被剃了光头。配上她们花枝招展的衣服,和说不清楚是喜是悲的表情,就有了诡异可笑的气氛。
看热闹的,来吃饭的,都有。好口味能走多远没人知道,但噱头之下的东西一定是昙花一现。
很多人事后总结光头香辣蟹的失败,不仅仅是因为无厘头的噱头,还因为螃蟹这种吃起来麻烦的食材,在90年代的中原,是没有消费认知的。
06
是个神奇的年份。
那一年,香港回归后的热气儿还没消散。东北的那英和从北京出发成了香港歌坛天后的王菲,在那年春晚上手挽着手唱响了天籁般的《相约98》。
也是在那一年,做白酒生意的周口姑娘李华,在优胜北路体育馆旁边扎下了自己的百年老妈。
她做的是热辣喜庆的川锅。牛油都是在郑州东郊一个专门宰牛的村子集中购买,加入四川的调料自己熬制。熬牛油时的那个香啊,“一整条街都可以闻到。”
优胜北路的小店,不过十多张小台,多平大小,可是装修的有情调,再加上现炒的锅底,很快声名远播,吸引了不少讲究的食客。
在李华的回忆里,最早来店里吃火锅的那一批顾客,“从开大奔的老板,到拖着箱子的空姐,都有。”
年,李华在经七路开了自己的第二家店。店面扩大了四倍,依然生意火爆。45张台,一天平均翻台00多桌,营业额达到3万。长得美的李华,在全国店面越开越多的李华,在圈子里就有了“火锅皇后”的称号。
07
跟李华差不多同时步入火锅行业的,还有草原兴发的李海波。他们有结拜的9兄妹,都是90年代中国餐饮圈里声名最盛、也是郑州人耳熟能详的那些品牌的创始人。比如解家老家河南菜、须水邓记、萧记烩面、还比如北京的*记煌等。
李海波的草原兴发,做的是内蒙的肥羊。他的店在陇海路上,一开始就奔着做大店去了。三层楼,多平方米,包间的形状全部是蒙古包。吃饭的时候唱歌,献哈达,这在当时可是个新鲜事儿,草原兴发顺理成章地爆棚了。
年,我因为《见证.河南餐饮18年18人》一书的采访见到了李海波。
他个子特别高,头发是黑亮的大背头。递过来的名片像连起来的扑克牌,后院有好几辆超级加长的林肯。
我忘了他的最后一家店还开着没有,只记得当时周围灰呼呼的,我们的谈话一直从下午两点多持续到傍晚。办公室没有开灯,天光越来越暗。等从他办公室走出来的时候,我和同事才发现,外面已经黑透了。
他说起当年草原兴发的火爆。从开业时的玻璃门被挤烂、到后来因为人太多、包间二氧化碳超标客人晕倒,“那几年的草原兴发,每天多桌,一年光卖的生羊肉就有多吨。挣钱就像扫树上落下的树叶子,一呼啦就是一大堆啊!”
未完,请看《30年,郑州火锅风云录(下)》
P.S.
郑州火锅30年,潮来潮往,缘起缘灭。
30年,你记忆中深刻的火锅有哪些?
说出你和它的故事,咱们一起去最热门的5家,吃火锅吧。
文
素素编
阿南
这是食记君为您分享的第期匠心内容
新朋友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