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节就是祭拜家神的节日,改革开放前被当做封建迷信禁了,那些红眼狂人真不知道是犯了啥毛病,什么事都爱瞎折腾。
改革开放后又重新兴起,亲友都会邀请过来喝酒,在外务工经商的村民,都会尽可能的赶回来
场面很隆重浩大,白天村民抬着家神菩萨,在村子里游行,全村村民都跟在后面,爆竹锣鼓齐呜。
游行活动结束后,又把家神菩萨抬放到村祠堂前的空地上,供村民烧香祭祀跪拜,各家的主人,都会拿看香和爆竹去祭拜,祠堂前香火燎绕,又是一阵此起彼伏的爆竹声,锣鼓喧天!
晚上打着火把,抬着家神菩萨,围着责任田的边界游神,爆竹焰火此起比伏,全村男女老幼一群群的跟在后面,人头攒动,场面很震憾热闹!
到村外游神,也是在宣示本村族人丁兴旺,祷求家神菩萨,保佑子孙兴旺发达。最近几年活动渐渐少了,邀请亲友来喝酒继续成了常态。
现在青壮年村民都在省城南昌定居了,平时很少回去,我还过是年的时候回去的,其实我们老家不远,才三十多公里,坐公交车直达就二块钱,开车半个小时就到了。
每次都是二老打电话来,问我有时间回去不,自己却很少打电话问候父母,或者回去看望父母双亲。
父母都是已过古稀之年的人了,想想心里不是滋味,我居然没有主动去看望过父母,终年在外奔波,也没混出个啥名堂,给父母丢脸了,真是个不孝子,无脸见爹娘!
父亲已经八十岁了,身体尚好,但毕竟是年事已高,明显感觉大不如从前了。本来也是烟酒不离的,现在很少喝酒了,烟也抽得少了。
父亲是在建设单位,兢兢业业奉献了一辈子的老工人,退休后回老家定居了。
父亲也算个有文化的人吧!在那个年代他还是南京技校毕业的,大概是不善逢迎,当了一辈子工长都没能升迁,有点惋惜!
父亲回老家后做点农活,打理菜地,乡下空气清新,农闲时老人聚在一起打打小牌,倒也自得其乐。
在我小时候,父亲是在建设单位的原因,经常要出差的,只有探亲假的时候才回家,那时候生产队是大锅饭公有制,水塘是没人打理的,父亲每次回家都会去钓鱼。
我放学了或节假日,没上课的时候也跟着一块去钓鱼,鱼杆是用很细的竹子自制的,抛一把酒浸过的米下去,鱼钩用蚯蚓做诱饵,钓的最多的是鲫鱼鲶鱼,要是有甲鱼露头观望,那是十拿九稳的要上钩的。
其它的大鱼是很难钓到的,据说换过饵料会相对容易一些,没试过。毕竞不是私有的水塘,钓钓小鱼玩玩没人会说的。
一到夏季,天气炎热中午,要是看见黑鱼浮上来,躲在在水草丛中乘凉,自己隐蔽起来,用小青蛙做诱饵,悄悄地把鱼钩放下去,黑鱼攻击性强,立马会咬钩。
有时候一个中午都能钓好几条,黑鱼的警惕性很高,龙其是大黑鱼,有点动静就会迅速逃之夭夭,所以下钩的时候要隐蔽,不能惊动它。
我们整个大队,十来个自然村三面被一条小河包围,只有通往省城南昌的那个方向是陆地,小河的东面有水闸是连接鄱阳湖水系的,所以我们这里渔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
湖汊水塘虽然都是自然状态,有时候肉眼都能看到成群结队的鱼,当然河堤外的湖是属于县养殖场管理的。
在那个革命的年代,去那里捕鱼被管理人员抓住,轻则殴打一顿掛牌游村,重则要被刑事拘留,那时候法治崩溃,进去了够你喝一壶的,受伤出来那才是正常的。
虽说水塘是放任状态没人管理打理,但各种鱼也不少,村里几年才会抽干一次,各家各户去分鱼。
河堤内还有个很大的汊,几乎每年都会抽个半干,集体组织粗略的抓过头遍分鱼后,约定俗成的规矩,村民守在那一涌而上,用各种渔具下水抓鱼,人头攒动有点壮观。
漏网之鱼也挺多的,不多会蓝子篓子就会装满,青壮男子在水中央专抓大鱼,大多是草鱼鲤鱼鳙鱼鲢鱼。
妇女儿童就在相应水浅的地方抓小鱼,大鱼被这么多人搅昏了头,也经常往浅水岸边冲撞,有时不费劲也能捡个大便宜,这也算是个丰收季吧!
统一分的加上自家抓的鱼用箩筐装,一下吃不了那么多,拣几条喜欢吃的大鱼,烧上一锅美美的吃上一顿,那鲜美的味道不是现在人工养的能比的。
饭都很难吃饱的年代,冰箱为何物都没人知道,剩下的鱼只能腌起来晒干留看慢慢吃。
母亲现在也七十多岁了,勤劳纯朴的农村妇女,农活干了一辈子的,任劳任怨天怨无悔的,总是怕亏待别人,这几年衰老的比较快,不过身体还算好,没什么疾病。
母亲性格随和厚道与世无争的,从来都没跟子女要求一点点什么,都是希望子女在外平平安安的她就放心了。
我们小时候农村公有制是出工赚工分的,男人一天10个工分,妇女是8个工分。
父亲当工人的,家里少了男劳力的工分,工分不够,就分不了那么多口粮,就要9块5一百斤的谷子拿钱买相应的口粮,父亲工资不多,买下口粮每月剩下的钱都是很紧张的,苦日子掐着过。
记得有一次我到母亲那里讨了6角钱买了一支水笔,没过几天不知怎么就丢了,不敢跟母亲说,过了二天,母亲给我10元钱叫我放学买一块钱盐回来,一块钱6斤,千叮咛万嘱咐钱一定要放好,不能弄丢了,那是一个月一家人的生活开销啊!
母亲要上工没时间去,那时公有制效率低下,但拖拖拉拉几乎每天要上工,小学在离家二华里的大队部旁边,学校前面是一个大队仅有的一家公有制商店。
我放学后,买好了盐又买了一支新水笔,回家后把找的钱折好,悄悄的放到母亲放钱的衣橱小抽屉里,没敢直接交给母亲。
过了几天母亲要用钱才发现少了6角钱,母亲眼晴都哭红了,问我怎么回事,我只好把实情说出来,母亲说本来钱就不够过日子,月底的日子没法过了,整整哭了一下午。
母亲年轻的时候给我的印象,就是整天忙忙碌碌的赶着上工,没穿过什么象样的衣服,小时候的很多事印象太深刻了,一想起来就伤感!
今天特意体息一天,专程回老家一趟,心里五味杂陈,我从那长大后走出来的,根在那里,父母在那里,按理说是要常回老家看看的,再大的理由也得常回去看看。
没办法,说多了实在是满腹伤感!在外定居几十年,一直忙于工作,总希望折腾出一点象样的事业来,但事业上没什么成就。
如今却是形单影只,真是枉为人长子,辜负了父母的期望,也辜负了我挚爱的家乡!
愿家神保佑家乡平安,家人一切平安!愿父母身体健康,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