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行业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物中的三国诸葛连弩世界上最早的自动武 [复制链接]

1#

在成都武侯祠举办的《大三国志展》中有两件弩机文物,分别来自魏和吴,稍许遗憾的是,没有见到蜀汉制造的弩机。蜀汉制造的弩机还是有实物保留下来,武侯祠博物馆曾征集到几件三国时期的弩机,其中就包括一件蜀汉铭文铜弩机。蜀汉还出品过一种“神器”诸葛连弩,由于没有实物考古出土,真正的面目现在无人知晓,文献中描述得神乎其神,本来是确有其物的东西,一些疑心重的人走向另一个极端,反以为诸葛连弩只是演义传说。

铜弩机(三国·魏)

蜀汉铭文铜弩机。机身有铭文“延熙十六年四月廿日中作部典□□遂绪吏李飞□杨汲□工杨茗作立坂重二斤五两”三十五字

1

弩与连弩大不同

《大三国志展》上的两件弩机和蜀汉铭文铜弩机,只是普通的弩,并不是连弩,也不是诸葛亮改造的诸葛弩。

弩生于弓,弓生于弹。《说文》解释“弩”字时说:“弩,弓有臂者。”弩是由弦、弓、臂、望山(瞄准器)、钩括(扳机)和箭矢等组成的一种杀伤力极强的兵器。

文献记载中,传说是蚩尤发明了弩。《史记·五帝本纪》注文中,张守节《正义》引《龙鱼河图》云:“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又引《帝王世纪》云:“(黄帝)又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羊万群。”

弩机箭镞(三国·吴)

宋代高承《事物纪原》说,“弩之始,出于楚琴氏也。”东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记载,“琴氏以为弓矢不足以威天下。当是之时,诸侯相伐,兵刃交错,弓矢之威不能制服。琴氏乃横弓著臂,施机设枢,加之以力,然后诸侯可服。”相传神农发明了弓,后来善射者楚弧父传道于羿,羿传逄蒙,逄蒙传于楚琴氏,楚琴氏在弓的基础上加上弩臂(箭槽)和枢机(扳机)制成了弩,威力大增。

春秋战国时期,弩被广泛用于战争中。春秋末期,范蠡向越王勾践推荐了精于射术的楚人陈音,勾践向陈音请教“正射持弩之道”,陈音详细讲述了弩的起源和弩的形状、部件,并训练越国士兵使用弓弩。战国时期,著名的齐魏马陵之战,孙膑伏击庞涓时,史书称“齐军万弩俱发”。《墨子》《荀子》中均有关于“弩”的记载,其中《荀子·议兵》称,“魏氏之武卒……操十二石之弩。”战国七雄都装备了强弩,其中韩国制造的弩最为精良。《战国策·韩策》载:“天下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

秦汉时期,弩成为常用兵器。秦俑坑中,有大量的弩弓遗迹,出土了众多实物。在秦扫六国的统一战争中,《战国策》记载秦国有“三军强弩”且“强弩在前,铦(xiān)戈在后”。弩在汉代的一个重大进步是改进了瞄准器望山,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青铜弩机,望山上有5个刻度,每度之间还有半度标线,刻度标线分别鎏金鎏银,非常精密。汉代武将称号中有“强弩将军”,当时弩的种类很多,有双臂拉弓的擘张弩,有用脚踏的蹶张弩,还有布置在车上的床弩,在四川出土的汉代画像砖、画像石中,有很多蹶张弩的图案。

弩的部件和射击程序

弩机的部件

2

连弩样式差异大

连弩,因人们对词意理解差异,分为“连射”和“并射”不同的类型。罗开玉、李希勇在《诸葛连弩及其再发明初论》中认为,“连弩至少有三大类型,而连续发射的弩,在诸葛亮之前并不存在。”第一种连弩,“连”字是连接、连合的意思,意指把多张弩连在一起。第二种连弩的“连发”,是指“并发”“并射”,一张弩同时射出多支箭。第三种连弩,是指真正意义上连续发射的弩。

《墨子·备高临》中提到有一种“连弩之车”,主要用于守城,十人负责一车,居高临下,弋射出长而粗的箭,箭上带长绳,射出后可以翻转轮盘收回来再射。这种“连弩之车”类似于宋代流行的床弩,按《武经总要》,这类床弩分双弓床弩、三弓床弩、四弓床弩,战时在弩床上架2-4张弓,利用摇柄绳轴张弓搭箭。床弩由于拉力巨大,射出去的箭也可能又长又粗,还能回收。床弩和“连弩之车”一样,也需要几人甚至十几人协同操作。澶渊之战中,辽军主将萧挞凛就是被守城的宋军用床弩射杀。

《武经总要》中的三弓床弩

床弩

《吴越春秋》中陈音向勾践阐述“正射之道”时提及了“参连”之术:“夫射之道,从分望敌,合以参连。”徐天祜注引《周礼》解释“参连”即“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也”。《六韬》之《虎韬》“军用”篇多次提到“强弩”“绞车连弩自副”,又提到“大黄参连弩”,说明在先秦时期,战争中已使用连弩,战车配上“绞车连弩”“大黄参连弩”,能“陷坚陈,败强敌”,也能“垒门拒守”。年,在江陵秦家嘴墓地47号楚墓中出土了一件“双矢并射连发弩”,一次可以射出两支箭。墓中还出土了与弩机配套的矢匣,矢匣中有18支箭,加上弩上的两支刚好20支,这种双矢并射连发弩,射完一盒箭,可以连续发射10次。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了秦始皇用连弩射杀巨鱼的事迹,秦始皇的连弩不是统一战争后突然出现的,秦军在统一前可能已经装备了连弩。秦始皇派方士徐巿(fú)出海寻求神药,多年无果,还花费了不少经费,徐巿担心被问罪,就欺骗秦始皇说,蓬莱确有仙药,只是海中有大鲛鱼拦路,所以我们没能登上仙岛,请再派一些射术高的人和我们一同前往,如果见到大鲛鱼“则以连弩射之”。后来秦始皇巡游至东海边,梦到与海神交战,就令入海者携带专捕巨鱼的渔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他自己则随身携带连弩,等候大鱼出现。秦始皇从琅邪北上,到荣成山还没发现大鱼,“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

汉代,连弩是军队的重要装备,能一次同时射出多支箭。《淮南子》记载,“古之兵,弓剑而已矣。……晚世之兵,……连弩以射。”《汉书·艺文志》收录有训练连弩射法的教材《望远连弩射法具》十五篇。《汉书》记载,李广曾被匈奴大军包围,汉军死亡过半,箭矢将要用尽,李广令将士把弓弩拉满不发射,也可能根本没有箭,只是拉空弦虚张声势,他自己则“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孟康注解说李广用的“大黄”就是《六韬》(又名《太公兵法》)中记载的“大黄参连弩”。《吴越春秋》中陈音讲弩射有“参连”之术,参同叁,指三矢并射的连弩。山东沂南汉墓出土的一件画像石上,画有弩的发明者蚩尤“头上顶着插三支箭的弩弓”,叶德辉称《汉郭氏孝堂山画像》中有猎者“以弓仰地,一弓三矢,以足踏之,盖古连弩射法之遗”,这类“一弓三矢”的兵器即一次同时射出三箭的“参连弩”。服虔和晋灼认为李广的“大黄”即大黄间弩。

沂南汉画像石墓蚩尤像

李广孙子李陵与匈奴作战时,《汉书》载“千弩俱发,应弦而倒”,又“发连弩射单于”。对于此处的“连弩”,服虔注解说“三十弩共一弦”,张晏认为是“三十絭共一臂”,“絭”字古同“弮”“拳”,指弩的弓弦。颜师古赞同张晏的观点,认为李陵使用的连弩是三十根弓弦共用一根弩臂。无论是“三十弩共一弦”,还是“三十絭共一臂”,这样的连弩都相当费解,更像是多张弓弩连在一起使用。说句题外的话,李广、李陵爷孙都曾面临箭矢用尽的困难,《汉书》说将士都敢于“张空拳,冒白刃”,说明两位李将军能得将士死力。后人将意指弩弦的“拳”字误作拳手的“拳”,以讹传讹,传成了“空拳入白刃”“空手入白刃”或“空手夺白刃”。

《史记·韩信卢绾列传》记载,在白登之围时,陈平“请令强弩傅两矢外乡(向),徐行出围”。“傅”,即“附”,将两支箭附在弩上,可以同时发射两箭。《后汉书·耿纯传》载:“选敢死二千人,俱持强弩,各傅三矢。”这里的弩是指可以同时发射三箭的连弩。曹丕《饮马长城窟行》诗有“长戟十万队,幽冀百石弩。发机若雷电,一发连四五。”说明魏国使用的出产自幽冀两州的百石连弩,一次能同时射出四五支箭。

上面这些连弩,或是连接在一起的多张弩,或是同时发射多支箭的弩,或是分先后发射且可回收反复利用的床弩,包括“连弩之车”,都不是真正意义上连续发射的连弩。

封面新闻记者文康林

参考文献:罗开玉,李希勇《诸葛连弩及其再发明初论》张应二,王惠英《论诸葛亮“损益连弩”》王子今《秦汉“连弩”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