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基金
路博迈基金“中国资本市场云上峰会”:新时代新机遇新未来查看视频
主持人:各位好,欢迎大家收看路博迈推出的“中国资本市场云上峰会”,我是主持人黄伟。
今天我们云上峰会的主题是“新时代、新机遇、新未来”。对于峰会的主办方路博迈而言,年确实是掀开新篇章的一年。作为一家有着83年历史的华尔街资产管理机构,路博迈在刚刚过去的年的9月获得了中国证监会的批准,筹建公募基金管理公司。
中国财富管理的机遇与挑战
嘉宾:东方证券副总,财富管理业务总部总经理徐海宁
主持人:其实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公募基金规模第四大的国家,在这里我们也要再次祝贺路博迈在年的9月份获得了中国证监会的批准筹建公募基金的管理公司。对于整个庞大的公募基金的市场而言,财富管理行业又能够体现出它的巨大市场的潜力。接下来的时间我们要请到的是东方证券的副总裁,财富管理的业务总部总经理徐海宁女士来分享她对于财富管理的机遇以及挑战是如何来进行理解的。
海宁总您好,很高兴在新年当中能够见到海宁总,同时要再次祝贺您在的时候获得了“沪上金融家”的称号,而且是金融创新人物。想听听在新的一年到来的时候,您对于整个财富管理行业的一些新的看法,无论说是机遇,无论说是挑战。
徐海宁:谢谢黄老师,非常感谢第一财经、路博迈的邀请,能够让我们作为财富管理的从业者有机会在今天的这个场合分享我们对财富管理市场的思考和实践。应该说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以及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这么一个大背景下,中国财富管理迎来了非常好的黄金的发展时期。监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从业机构的日趋成熟以及专业,以及客户体验持续的改进,金融产品渗透率的加快,我们非常看好年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当然今年也是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发展的非常关键的一年,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
首先,我们非常看好年的中国财富管理市场,财富管理市场主要受益于以下几点因素,能够获得非常良好的发展机遇。
1.居民财富的累积。改革开放40年,中国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下的居民财富的快速累积,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的财富管理市场,据统计年个人可投资的资产规模累计已经达到了万亿,中国的中等收入人群超过4亿人,人均GDP也接近了高收入国家的门槛,达到了1.25万美金。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依然是领先全球主要的经济体。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的财富管理需求呈现出了爆发性的增长,在这个增长的过程中,我们认为这将是历史性的大的机遇和机会。作为从业人员,我相信一定还是要珍惜这样的机会,把握整个大的时代发展机遇,这是第一点。
2.中国的居民财富逐渐在流向资本市场。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图表来显示,中国居民过去的财富主要是配置在实物资产方面,在“房住不炒”整体政策的影响下,房地产投资高的回报预期不再,中国居民的资产配置主要的去房产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这是从整个中国居民的实物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同时,在逐渐地去化房地产投资的角度下,中国居民会逐渐地转向超配金融资产的方向。但是和发达的国家相比,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居民的金融资产的配置仍然存在着比较大的空间,居民财富由实物资产向金融资产转移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这些趋势会导致权益资产逐渐地大行其道。同时在居民配置金融资产的大背景下,众所周知年4月份,我们国家推出资管新规,资管新规下最核心的是打破刚兑,产品的净值化管理,这个过程中居民金融资产的配置逐渐地表现出去存款化的这样一个趋势,这些趋势可以合理地推演出来未来资本市场尤其是大的资管市场整个的资金来源里面零售资金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非常核心的一个资金来源。
主持人:这个其实是两条线,一个是去房地产化,另外一个其实是打破刚兑。
徐海宁:打破刚兑,逐渐权益化,去存款化的趋势。这是年中国财富管理发展的第二个非常重要的机遇。
3.所有的从业者包括资本市场的参与者都能够非常深刻地感受到,也就是资本市场改革的持续推进。易会满主席指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这是我们新时代资本市场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一个使命。近年来大家也注意到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的改革正在逐渐地完善,并且有加速的趋势,从资管新规的推出、注册制、新的《证券法》以及金融开放,今天我们跟路博迈一起讨论中国的新时代、新机遇和新未来,同时设立北交所等一系列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整体活力的措施在陆续推出,这些能够助力中国经济由过去的投资驱动向消费、向创新驱动方面发展,同时近年来基金销售新规的推出,基金投顾资格的试点以及基金投资的监管等措施也进一步促使财富管理行业不断地走向规范化、专业化和成熟化,我认为这个是第三个我们的整个资本市场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机遇。
主持人:这可以理解为是政策的导向或者空间?
徐海宁:是的,政策是成体系化、成计划性,而且步步地深入来支持财富管理市场的大发展,我认为这几年政策出台的精准性、准确性包括专业性、长期性、战略性都做得是极其好的。
4.我相信所有的市场参与主体,无论是从普通投资者包括我们的从业人员都应该注意到,就是公募基金获得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以公募基金为代表,从整个资产管理规模,大的资产管理的规模都在迅速比较,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金融资产的规模在快速增长,已经逐渐成为中国居民的金融资产配置的主要的一个标的。年底,我们国内的公募基金已经超过了25万亿,从年到年,中间还有年4月份的资管新规相应的影响,但是整个的公募基金的年化增长率超过了17%,这个增长速度是领跑于整个大的资管市场的,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发展。同时尽管公募基金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公募基金整体的规模占A股的比例才达到6.7%,美国市场是超过了20%。所以,机构化的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提高。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可以预期合理的未来,中国公募基金的发展会越来越大。同时从占GDP的比重来看,国内的公募基金占GDP的比重是17%,美国是超过了%。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相信公募基金的发展将极大地推动、支持财富管理市场的进一步的发展。公募基金从投研,从整个的人才队伍的建设、产品以及投资者教育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先发优势,这是推动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第四个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
5.养老金的结构化改革。众所周知,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们的基本国情,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2.6亿人,占比达到18.7%,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是1.9亿人,占比13.5%。从我们整个国家养老金制度改革的角度,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国家基本上建立了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从第一支柱主要以政府作为一个主要的主体,逐渐发展到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为主。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发展的过程中,它们占有非常大的比重,第一支柱目前占比超过65%,第二支柱占比超过26%。作为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保险的比重占比仅仅是1%。但是完全依赖第一支柱包括第二支柱的基本养老和企业的补充养老在内,这种模式仍然还是面临着比较大的压力。所以,未来随着政府多层次养老市场基本搭建完成,我相信个人养老金包括中国养老金的结构化改革将迅速地推动中国财富市场不断地发展和演进。
我认为这是第五大机遇。
6.财富的代际传承。中国的高净值人群基本上都是在改革开放这一段时间出生,大多出生于上世纪的60、70年代,创富一代的企业家、这些高净值人群正迎来财富传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期。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保险、家族信托、税务规划等财富管理服务工具的需求也会日益地提升和增加,这将进一步地推动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
通过这六大原因,我认为中国财富管理的市场不仅仅是年,从现在到未来,今年是资管新规全面实施的第一年,我相信未来整个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都将是一个非常繁荣发展的一个非常好的历史机遇期。
主持人:在您看来未来非常光荣,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要做各种各样的努力,对于行业来讲,您刚才讲有机遇,同时也会讲到挑战。挑战是不是跟大家来分享一下?
徐海宁:首先,谈谈我们对挑战的认识。我们不把挑战当作困难,我们是把它当作激励我们努力进步、努力改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当然了面对中国财富管理的蓝海市场,行业的发展确实也是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投顾服务的渗透率需要进一步地提升。我们刚刚说到公募基金的投资者教育的基础,但是从整个全市场投资者的教育来说还是一个非常任重和道远的事情。从中基协的调研显示,年接受过基金公司等财富管理机构服务的基金投资者的占比达到43%,这个比例乍一听还可以,但是仍然有非常大的提升的空间,因为这个只是“接受过”。从美国市场来看,在美国持有共同基金的家庭中,63%的家庭是通过一二支柱之外的养老金计划购买共同基金,这一部分家庭中,其中78%是通过投资顾问的机构和投资顾问的服务来购买的,这个相比中国整体的整个发展的趋势,我们的空间还是需要一定的提升。因为金融资产的配置是一个专业化服务的过程,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机构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普通投资者的金融资产配置的服务包括投资者的教育,确实是一项非常长期、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去年我们也推出财富管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当然也是一个积极的、初步的尝试。我们通过这样的一种工作,让我们进一步地认识到了中国整个的投资者教育还在路上,我们无论是从资产管理机构还是财富管理机构,还要花更多的精力做好我们专业化的服务,这是第一个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核心的挑战。
主持人:普及率、渗透率的问题,这个很重要。
徐海宁:第二是低利率环境下,在资管新规打破刚兑的环境下,我们优质的产品供给还是不足的,因为资管新规之后,低风险、高收益的信托、银行理财的产品将难以为继,在这个背景下,市场确实还是缺少特别多的体量足够的优质权益类和固收+的替代类的产品。从长期来看权益产品确实能够获得较好的回报,公募基金在过去15年平均年化达到14.1%,债券类的产品收益达到7%。应该说对比无风险收益产品,它的表现是非常好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同样面临着权益类市场的波动性,面临着客户资金属性的差异化,我们如何能够基于广大客户的需求,基于中国居民家庭资产配置的需求,能够选择或者创设出更多地满足客户需求产品的品种,在这个过程中,财富管理机构要认真了解你的客户,资产管理机构要基于客户的需求,能够设计出更多的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这是第二个挑战,当然这个挑战也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精进,改善自身的专业投资和专业的服务能力。
主持人:而且这个挑战是永无止境的。因为在一个发展的过程中,随时随地可能遇到新的问题,实时地需要我们来修正自己的方向,推出更多更新的产品。
徐海宁:是的。第三个挑战,我们作为财富管理机构而言,财富管理机构在整个财富管理市场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未来的商业模式确实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进行积极的变革,我相信在这个方面我们还是需要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因为其实伴随着去年基金销售的改革,基金投顾试点的推出,推动了整个财富管理的行业由卖方市场向买方逐渐转型。从我们自身的日常工作和服务的角度,从销售驱动向客户驱动转型,从过去单纯的是卖方向买方转型,向客户的需求和配置的方向转型。这个过程中是需要财富管理机构在商业模式、考核导向、专业的配置能力、投顾服务以及运营方面、投研方面进行全面的提升,围绕着行业的发展变化,重构商业模式,重构整体的运营体系、人才队伍等等。在这方面,伴随着基金投顾试点是券商和以银行为主的传统金融机构向买方财富管理转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年7月首批试点的机构,通过投资顾问服务的资产规模刚刚是亿,服务客户万户。大家可以看到,市场的渗透率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第四,财富管理数字化变革的挑战。其实中国居民经过这几年的互联网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国居民对数字化服务的接受程度也会越来越高。落实在财富管理领域,数字化的领先机构正在快速地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未来的财富管理机构将是人+科技的结合,标准化和个性化的有机结合。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财富管理机构的数字化转型目前普遍面临着人才、科技的架构、资源投入以及专业性赋能以及智能化方面还是不足的,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甚至稍稍滞后财富管理行业本身的发展。
麦肯锡的研究认为,全球财富管理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有三个发展阶段:
一是运营效率提升的流程线上化。
二是业务赋能、客户需求驱动的业务数字化。
三是以科技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
目前从这三个发展阶段来说,国内的机构大部分还是处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所以,数字化的能力将是未来财富管理机构转型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竞争力,但同时也是我们面临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大的挑战。
主持人:机遇您讲了6点,挑战您讲了4点,总体来看6和4,其实还是机遇会更多一些。非常谢谢海宁总的分享,接下来进入到我们今天直播环节的QA的时间。
请教您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资管新规实施了,在正式实施之前,整个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要符合新的资管规定具体相关的要求。在您看来资管新规的实施对于资管行业最最显著带来的变化会是什么?
徐海宁:首先,我非常用户资管新规的实施,这将是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向纵深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制度性的改革。资管新规实施之后,应该来说整体对行业的变化,主要从技术上和从整个业务上分为三个比较重要的变化。第一是产品的净值化打破刚兑。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所有的资产管理机构将更多地考验资产管理机构的主动管理能力和专业化的能力,我们拉平在同一个起跑线来面对市场、面对客户进行服务,这是资产管理新规非常重要的一个非常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也是一个核心变化。
第二个是进一步地去通道。通过这个规定,不断地提高了结构性产品的透明度,提升了监管的穿透性。过去可能一个产品非常复杂,很难看到底层,有很多嵌套,包括结构和交易上都有很多信息的不对称性。未来资管新规之后,我相信产品结构的透明度将会进一步地提升,对老百姓的理解和认知将会进一步清晰化和明确化,对满足中国居民的资产需求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三是去杠杆。为了防止金融的系统性风险,防范债市的风险,资管新规对于各类资产管理的产品的杠杆率进行了进一步的约束,在三年的过渡期里,银行理财产品平均的杠杆率较年降低了2个百分点,信托产品计划的杠杆率也下降了1.32个百分点,杠杆率的下降将更好地促使资本市场的长期、平稳、有效的发展。
从整体而言,这是对整个资管新规产生影响的三个比较重要的点。
主持人:刚才在我们交流的过程中您也提到了,我们现在的理财或者是资管打破刚兑,不再保本等等,在这样的一个新的大背景之下,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会有一些什么样新的、好的投资的建议给到他们?
徐海宁:像我刚刚在分享机遇和挑战的过程中,我认为这将是个人投资者超配金融资产、超配权益类资产的一个大的时代的到来,这个时代不同于过去40多年以来我们伴随着改革开放资产价格迅速上升的这样一个过程。所以,从中国居民个人投资者进行投资理财的过程中,一定要打破过去的进行投资理财的路径依赖,要合理地控制好自身的预期,要认识到资本市场的专业性和进一步地专业化发展的趋势。从个人投资者来说,要做好三个相对来说基础的工作。它尽管是基础工作,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
一个是要识别自己的投资目标和风险偏好。投资目标是什么,风险承受能力到底怎么样,这个非常重要,一定要做自己目标范围内的事情,做自己的风险能够承受到的一些投资,这是非常核心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无论是从资产管理做好专业的投资服务,还是从财富管理做好专业的服务的角度,投资理财本身是一个极其专业性的工作。所以,作为个人投资者来说,要选择专业的财富管理机构,这是极其重要的。选择那些有积极的价值观、良好的商业模式、企业文化,在投研体系和在专业的运营能力上要成体系地能够为我们的个人投资者做好服务的一类专业机构。
三是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我们的投资理念是长跑,每个长跑是根据每个家庭或者个人不同的能力,从财力上,从自己家庭的整个发展目标上来审时度势、适当安排。从这个角度来说不能比,跟我们自身的发展来比,跟我们自身的规划和计划来比,而不能说像过去暴富、快速致富的角度。这个过程中需要正确的投资理念。
最重要的是要区分不同资产、不同产品、不同策略,进行好的资产配置。未来对个人投资者来说要做好很好的专业化的配置,这方面非常重要。简而言之,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主持人:环境在变,政策也在变,不能刻舟求剑。
第三个问题,年是外资公募的破冰之年,路博迈在去年9月份被中国证监会获准在中国筹建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外资公募在国内展业,在您看来需要重点
徐海宁:外资公募的破冰是中国资本市场取得重要进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外资公募的加入也将为中国资管行业带来非常重要的变化,我们说鲶鱼效应也罢,或者说能够有更多全球化的资产管理机构的参与,能够开拓我们本土资产管理机构的全球化视野的角度也罢,包括从丰富理财产品的供给也罢,这方面都是非常积极的。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阶段和发达国家市场不尽相同,外资公募在国内展业,当然也非常重要投研的本土化,渠道合作以及差异化竞争方面要不断地锻造自身的基于一定的市场发展基础的一个能力。
具体来说:第一,投研的本土化。相对国内的公募来说,比较依赖明星基金经理或者说是个人的力量,外资领先公募就是在专业化、工业化和系统化方面,切实整个投研能力的“三化”方面是比较有优势的。中国资本市场的行业轮动包括风格的轮动会比较快,因为是信心加转轨的市场背景。这种能力在国内的本土市场中是否能够有很好的发展,或者是能够深耕于国内的市场发展环境,还是需要观察。所以,还是要注重将整个投研体系的系统化、工业化和专业化和中国本土市场的实际要有一个更好的结合,这是第一点。
第二,要不断加强跟渠道的合作。这个跟渠道的合作是基于战略导向的渠道合作。中国的公募基金市场还是以零售分销为主要的方式,为了服务中国更多的居民,在居民财富配置由实物资产向金融资产转移的大背景下,未来零售基金仍然是整个市场增量资金的非常重要的来源,在这个过程中,外资公募也需要不断地增进与渠道机构在产品、在投资服务,包括在数字化科技领域方面的营销合作,要找到和你自身的资产管理的理念、文化相适应的更好的本土化的营销机构,也就是说财富管理机构,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真的是要把握中国养老型财富管理的巨大需求,尤其是第三支柱养老对财富管理市场的推动作用,我认为这是我们无论是从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都需要把握的。
第四,要走差异化的路线,要走品牌化的发展路线。因为这个市场足够大,面对万亿的中国居民的可投资资产和面对年上半年整个大资产管理规模万亿,相比之下,我觉得这个市场还有百万亿的服务的规模,也有百万亿的市场空间。无论从本土的公募基金、资管以及外资的公募,我认为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个市场足够大,我们只是需要用极致的专业和极致的专注,发挥我们自身在整个市场中的资源禀赋,我们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能够更好地服务中国居民和广大机构的金融资产配置,真正地能够帮助中国实现中国居民的共同富裕。这是我想表达的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