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行业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唐诗三百首 [复制链接]

1#

唐诗三百首


    ‖阅读故事‖


    □楼亦斗


    我第一次读《唐诗三百首》,肯定是在读《千家诗》之后。


    《唐诗三百首》的名气比《千家诗》大,但我初读时并不喜欢,因为当时我只喜欢读情节突出的小说,古诗是后来才慢慢喜欢上的,新诗则到现在还摸不着门径。但开头张九龄写的两首咏橘诗看过后也就记住了,道是“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叶,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兰叶自葳蕤,春华自皎洁。”从比喻中领会出一点诗意。后来大学毕业前夕,同学中有考研究生的,考毕回到寝室里说,考卷中有道题目要求默写并分析张九龄的“江南有丹橘”。他说没读过这首诗,这道题就交了白卷。我说太可惜了,翻开《唐诗三百首》,第一首就是。难道你连《唐诗三百首》也没有翻过?我太好为人师了。其实我说的并不一定正确。因为我初读的那一本是把张九龄的排在第一,但以后看过不同的版本,篇目跟衡塘退士编的相同,但次序与我初读的不一样的很多。


    当然,许多版本都是按照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编排的。后来,我通过这种编排法领悟到,衡塘退士编这本书,主要目的是为学习写诗的人提供范文,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在范文的意义上说的。不在范文的意义上说,则有点宽泛了。至于此书起到的普及唐诗的作用,那是写诗范文的副产品,或许不是衡塘退士的主要目的所在。一般选本,都不能面面俱到,有些很有名的唐诗,本书没有收入,因此许多人为此遗憾。唐诗很多,我们精力有限,不可能首首都读,管中窥豹,我们通过此书也可以略知唐朝诗歌与诗人的概貌了。


    写到此处,忽然想起已故的当代著名唐诗研究家、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陈贻焮教授来。陈教授以研究孟浩然成名,因撰写《杜甫评传》享大名。但我念大学时,他没有给我们开过唐诗课,只给我们开过《三曹诗选》。在讲三曹的时候夹杂了许多他读唐诗研究唐诗的逸事。有一天,他给我们讲了一件与《唐诗三百首》有关的小笑话,谨录在下面,作为这篇短文的结束:


    “我研究唐诗有点名气了,一日碰到一位小学毕业的老乡,他问我,‘贻焮,你研究唐诗这么多年了,唐诗你首首都会背吗?’我回答说不会,老乡说:‘还是大教授呢,竟好意思说不会背。唐诗三百首,你每天背一首,不到一年就背完了。大概你功夫还不够深吧?’我说:‘老乡啊,你有所不知,唐诗不止三百首,有四万多首,按照你所说的速度,即使我能活一百年,从生落地就开始背,背到进八宝山时止,还剩三千五百多首未背完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